李洪
【摘 要】 幼兒禮儀教育是一個幼兒形成正確的禮儀的主要方式,處在這個階段的幼兒正是能夠善于學習并且形成認知的重要階段,也是接收禮儀塑造的主要方式,在這一階段形成的正確禮儀將會影響幼兒成長以后的禮儀和素質。幼兒階段是否能夠形成正確的幼兒禮儀直接決定了幼兒成長以后能否成為一個懂禮守禮的公民,也決定了整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水平。因此對幼兒的禮儀教育應該要從小抓起,讓幼兒能夠從小就形成一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素質,讓幼兒成為一個學禮、知禮、懂禮、用禮的高素質孩子。本文針對幼兒禮儀的重要性進行了著重分析,突出幼兒禮儀的重要性,并且針對幼兒禮儀的落實給出筆者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幼兒禮儀教育;素質培養(yǎng);禮儀培養(yǎng)
禮儀是一個人素質的最直接反映,良好的禮儀能夠讓人如沐春風,而不良的禮儀則會讓人印象大打折扣。而形成良好的禮儀的最佳時期就是幼兒時期,幼兒時期的孩子正處于積極學習新鮮事物的階段,這個階段學習到的知識將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因此進行幼兒禮儀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進幼兒良好素養(yǎng)
良好的素養(yǎng)應該是文明并且有修養(yǎng)的,只有一個人能夠具備良好的素養(yǎng)才能夠在社會中獲得別人的尊重并且能夠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而良好的素養(yǎng)直接表現在一個人是否具備良好的禮儀,從禮儀舉止方面就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素養(yǎng)的高低。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能夠讓幼兒了解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應該要如何表現出自己對別人的尊重,知道如何理解別人并且和別人交往,這對于形成良好的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有學者在進行幼兒禮儀教育的研究過程中發(fā)現幼兒禮儀的培養(yǎng)能夠有助于幼兒形成更加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幼兒階段孩子處于愛動愛鬧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容易養(yǎng)成專注的學習態(tài)度,而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能夠讓幼兒了解到在課堂上以及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的吵鬧是不正確的,幼兒會在這樣的禮儀促使下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態(tài)度,在學習的過程中用更加專注的態(tài)度去學習,從而讓幼兒能夠從小培養(yǎng)學習的專注集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有助于孩子的學習。
(三)促進身心發(fā)展
情緒是幼兒身心發(fā)育的重要影響因素,長期處于不良的情緒下幼兒的身心健康將會朝著不健全的方向發(fā)展,從而影響幼兒的身心發(fā)育。而良好的禮儀教育能夠培養(yǎng)幼兒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的處理方法,讓幼兒能夠了解如何面對生活中的不不如意,在面對不順的時候應該要用何種方式和情緒去面對。這樣能夠讓幼兒在生活中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形成良好的情緒,從而讓幼兒能夠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落實幼兒禮儀教育的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幼兒學習的第一場所,而父母則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幼兒才能夠從小培養(yǎng)正確的禮儀和認知。幼兒時期正是熱衷于模仿和可塑性強,這個時期的孩子更多的形態(tài)舉止是來源于模仿父母的,因此父母承擔著幼兒禮儀的教導作用,只有父母能夠表現出良好的禮儀,孩子才能夠逐漸從家庭環(huán)境中耳濡目染自然而讓的形成良好的禮儀?,F在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獨身子女,這些孩子一出生就備受家長寵愛,很多家長甚至表現出溺愛,對于生活中孩子的禮儀舉止也缺乏教育,更多的是隨著孩子的心性盡量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從而使得現在很多孩子都成為了“小皇帝”和“小公主”,在生活中表現嬌氣,受不得一點委屈,缺少禮貌和教養(yǎng)。例如孩子在家中吃飯,幼兒時期的孩子并不懂得營養(yǎng)均衡的道理,在吃飯的時候會挑食,對自己喜歡的菜就霸占著,不喜歡的菜甚至不碰一下,有的家長就會針對這樣的缺乏餐桌禮儀的狀態(tài)進行教導,讓孩子意識到不應該挑食,并且父母以身作則吃飯的時候不挑食,讓孩子也逐漸改正不正確的做法,形成良好的禮儀。而有的家長對于孩子的這些表現不以為意,覺得孩子不喜歡就拿隨他吧,逐漸使得孩子形成不良的餐桌禮儀,甚至這一不良的禮儀一直延續(xù)到孩子長大。
(二)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培養(yǎng)
禮儀的表現是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的,因此想要形成良好的禮儀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夠形成的,而是應該要將禮儀的教育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抓住更多的機會教育孩子在怎樣的情境下應該要怎么表現才能夠展示出良好的禮儀。例如父母在生活中接通電話時可以讓孩子在身邊聽著,然后告訴孩子在接電話的時候應該要禮貌的問候,并且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游戲的方式進行電話接聽模仿,從而鍛煉孩子的禮儀表現,針對孩子的一些不足應該及時指正。同時父母應該要讓孩子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教育孩子社交禮儀,在孩子們之間出現沖突的時候教育孩子在面對沖突應該要如何禮貌的處理,逐漸讓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個舉止得體大氣的孩子。只有將禮儀教育滲透到生活孩子們經常能夠碰到的場景,孩子才能夠意識到應該要怎么做,如果只是口頭的教育而缺乏實際情況的結合則會讓孩子概念模糊,不清楚應該要如何面對。
(三)營造良好的家庭禮儀氛圍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環(huán)境,孩子的禮儀更多的是來源于生活,而家庭是孩子每天都生存的環(huán)境,在良好的家庭禮儀氛圍下生活會讓孩子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禮儀舉止。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應該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禮儀氛圍,讓孩子也能夠從家庭的生活中學習到更多的禮儀,自然而然的就形成良好的禮儀。在生活中父母應該要多營造家中的書香氛圍,父母在家中應該要多看看書,并且愛護書籍,時常給孩子購買一些有助于孩子成長學習的書籍,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逐漸的隨著家庭的氛圍的影響孩子也會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家中應該要多放一些高雅的音樂,而減少一些低俗音樂的播放,看電視的時候也應該盡量少看一些低俗不雅的綜藝節(jié)目,而應該要多看一些知識性的節(jié)目,從而培養(yǎng)孩子的高尚情操。父母在家中生活的過程中遇到摩擦的時候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鬧甚至動粗,而應該要主動尋找自身的錯誤,并且意識到自己的不對的地方及時道歉,讓孩子了解到在與別人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應該要如何禮貌的應對,從而形成正確的社交禮儀。父母在生活中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禮儀氛圍,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對于生活中的很多細節(jié)應該要怎么樣處理從父母身上就已經學到,有利于孩子從小就形成良好的禮儀。
三、結論
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一樣,很多禮儀知識都是需要父母以及老師的教導,在正確的引導下孩子就能夠想成良好的禮儀,因此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甚至這個禮儀教育的效果能夠陪伴孩子的一生。因此在生活和學校中老師和家長應該要重視幼兒的禮儀教育,將禮儀教育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