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芙蓉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趣味性一直是廣大教師追求的教學目標,也是提高教學實效的最佳手段。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筆者從打造初中數學趣味課堂教學的原則和初中數學趣味課堂教學的策略兩個方面入手,對初中數學課堂趣味教學進行探討,以期推動初中數學教學再上新臺階。
【關鍵詞】趣味 靈活 知識 時效 實踐 氛圍 問題 設置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109-01
有趣的課堂教學能夠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有趣的課堂教學能夠有效的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趣的課堂教學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初中數學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學生在初中階段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那么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學生會遇到很多的障礙。新課改要求教師通過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就要求教師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開辟新的途徑。
一、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的原則
1.追求靈活性
初中數學趣味目標的實現,對于促動和確保初中數學教學的主動靈活性,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初中數學是否生動富有內涵,是否能夠實現針對性和靈活性,主要取決于初中數學教案編寫的質量。由此可見,初中數學趣味教學首先要從初中數學教案準備入手,在準備上必須要做到思路清晰,要做到資料豐富,要體現時代精神,這些都要做好做實,積極地將新知識,新觀點融入教案中,增強初中數學的時代氣息和靈活性。
2.追求知識性
初中數學教案的組成還要融入知識性,也就是說,初中數學在確立知識和趣味相結合目標的同時,還應注意教學有法,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初中數學教學也是至關重要的,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教學智慧,讓智慧推動初中數學發(fā)展,讓初中數學教學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機械的、教條的,要選擇適用于初中數學趣味課堂的課堂形式和教學手段。而初中數學知識和趣味教學目標的實現,正是知識性得到灌輸的最佳路徑。
3.追求實效性
在初中數學的教育教學中,切忌初中數學脫離社會生活實際,如果不能有效地結合生活實際和知識應用實踐,就會導致初中數學的教育教學實效性、應用性大打折扣。那么,要想保證初中數學趣味課堂教學,就要用生動形象的典型案例和生活事例來剖析理論問題,讓初中數學可以通過實踐理論來指導實際,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使初中數學知識具體化,讓所學習的初中數學知識在實效性、應用性上得到雙重保障。
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的策略
1.設置有趣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探索過程,如果一路順利到達知識的彼岸,就不會有守得云開見月明的驚喜。并且,在當下新課程改革中強調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教材設置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有趣的問題,改變以往課堂上刻板無趣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新鮮感和好奇心,使他們在好奇心的推動下,一步一步進行知識的探索從而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對于“二元一次方程組與實際問題”的學習,在應用于實際生活時,要正確找到題干的未知數以及未知數之間的關系,把二元一次方程變成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這就需要老師設置問題,循循善誘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保持頭腦的清醒并且找到解題的思路,以此為例“為了改善辦學條件,某中學打算購買甲品牌電腦和乙品牌課桌。第一次用了9萬元購買了甲電腦10臺和乙品牌課桌200張,第二次用9萬元購你買了甲品牌電腦12臺和乙品牌課桌120張。求每臺甲品牌電腦與每張乙品牌課桌的價格?!蔽覀兛梢允紫忍釂柾瑢W二元一次方程式的概念,幫助同學加深印象,為解題做出理論準備。然后引導性的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題干里有幾個未知數?”“未知數之間有什么代數關系?”“通過它們的關系可以列出怎樣的二元一次方程組”。通過設置問題不僅可以調動課堂氣氛,打破數學課堂沉悶無趣狀態(tài),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有了興趣便會認真走在探索知識的路上。
2.創(chuàng)設良好的氛圍
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活動性,還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良好課堂氛圍的創(chuàng)設,一是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充分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二是要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為學生們搭建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探索新的知識;三是教師要在課堂上應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動作等來教授數學知識點,改善枯燥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四是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一直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緊跟教師的教學進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五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們主動探索新鮮事物,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的思維活動離不開實踐的啟發(fā)。學生不能單純依賴老師講課而喪失動手實踐獲得知識的能力。而《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也一直提倡動手實踐的能力。所以,老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增添學習的趣味性。
在學習“平行線“時,首先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A4紙,分別設為上邊a線、下邊為b線再拿出一數字尺設為c線,然后固定a、b線,轉動c線,直線c從b的左側與a線相交逐步變?yōu)樵谟覀扰ca相交,讓同學們仔細觀察是否會出現a線和c線不相交的位置。由此得出結論: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相交或者平行。此外為了鞏固知識點,可以讓同學找出教室內存在平行關系的事物,加深印象??梢姡ㄟ^學生親自動手實踐,促進學生個性自由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知識的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閆冬梅.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的趣味性[J].科學導報:2017,23.
[2]唐三強.初中數學課堂上的趣味性教學分析[J].成功,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