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蘭 朱振華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制度的推行和落實,新課程改革制度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外閱讀教學方式的應用極大擴展了小學生語文知識的知識面。而且,通過趣味性讀物的閱讀,提升了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語文教師應積極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4-014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4.094
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啟蒙階段,是奠定未來學習生活基礎的重要時期。而且,小學語文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愛上語文應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關注的重點。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以課內閱讀為基準,積極引入課外閱讀,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這樣才能綜合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筆者對此淺談幾點粗淺的見解。
一、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且小學生自身的可塑性較高,因此該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的最佳時期。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以課內閱讀為主,以課外閱讀為輔,逐步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起,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讓學生愛上閱讀。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小學生自身的性格愛好和性格特點作為切入點,向學生推薦其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如探險類、童話類、科普等課外讀物。而且,教師在課外讀物的推薦上應當注重選擇具有一定哲理性和教育意義的文章,通過開展課外閱讀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此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名著,如《十萬個為什么》《海底兩萬里》等。
二、通過課外閱讀來引入新課程教學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要時期,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為學生預留出閱讀的時間,在課程開始之前拋出閱讀作業(yè),讓學生以課內的閱讀為基準在互聯(lián)網中找尋相關閱讀材料,找尋與課程相關的書籍、期刊進行閱讀。這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發(fā)揮其引領作用,為學生指明閱讀方向。必要時,教師可以自主為學生推薦閱讀資料或打印出閱讀資料以方便學生進行閱讀。閱讀的資料要貼合將要開展的課程,找尋的資料可以是時代的背景、作者的基本資料、作者書寫的其他文章,等等。這樣,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可對將要學習的課程有所了解,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實現(xiàn)了通過課外閱讀豐富新課程教學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詹天佑》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閱讀作業(yè),讓學生收集和整理詹天佑的生平事跡資料、詹天佑所處的時代背景、詹天佑的主要功績等與之類似的文章。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自主為學生提供相關資料如清朝當時所受到的壓迫等,為學生的閱讀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將閱讀教學的知識面進一步的擴展,使得學生在進行《詹天佑》這篇文章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為深入地感受到詹天佑的事跡,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進而提升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
此外,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更需要教師有效激發(fā)其興趣或熱情,才能促使其更好地進行課內、課外閱讀,才能不斷提升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 例如,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在課上展示成果。這個過程中,先要讓學生在小組中談一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從文章中獲得的感悟,然后再小組進行總結,統(tǒng)一認識。這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使其真正投入閱讀之中,樂于閱讀。
三、在課內閱讀的過程中引入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當重視課內閱讀,還應當注重課外閱讀,在開展課內閱讀的過程中逐步引入課外閱讀,將課內閱讀的內容與課外閱讀相結合,進而來通過課外閱讀來深化課內閱讀的內涵,豐富課內閱讀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設立新穎的開放性題目,運用鼓勵教學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將課內閱讀知識與課外閱讀知識相結合,鼓勵學生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融合,進而來提升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與事務關聯(lián)思考能力。
例如,在學習《山中訪友》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完文章并進行初步的講解之后,讓學生通過口述、詩歌等形式來描繪書中的景色,并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來描寫生活中的橋梁、森林等景觀。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引導學生在課后收集與文章相關的課外讀物,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四、結語
小學生具有思維活躍性較高,可塑性較強等特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年齡特點作為開展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將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通過課內閱讀來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組織能力,通過課外閱讀來開闊學生的知識面,將課內閱讀與內外閱讀相結合來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融合兩者之間的優(yōu)點,來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從而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張喜榮.小學低年級群文閱讀中課內、課外閱讀相結合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7(16).
[2] 楊娜.小學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教學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1).
[3] 徐紅琴.課外促課內 課內帶課外──淺議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方法[J].新課程導學,2015(7).
[4] 王士宏.課內學習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的方法[J].廣西教育,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