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升
摘要:高中時期是人生眾多選擇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中心理問題產生的集中期,所以,在這些身心發(fā)育不完全的中學生們的身上,會出現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心理問題,只有及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才會對他們一生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高中班主任在班級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因為高中班主任總管班級事務,在學生中具有極高威信,他們位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著無人企及的地位,是進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力量。根據調查大多數高中班主任和學生都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許多班主任特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但是高中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實踐還不能完全適應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針對高中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展開思考和探究。
關鍵詞:高中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班主任全面負責整個班級的各項工作,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班主任全身心為學生服務的職業(yè)責任決定了高中班主任要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這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健康成長。當代高中生的心理狀態(tài)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改變,他們是否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著未來國人的整體素質,決定著祖國的未來。因此,如何提高高中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對當代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促進學生學業(yè)進步。學生只有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學會在重大的學習壓力下學會自我放松,自我調節(jié),才能從容面對學習生活中的阻礙和坎坷,勇攀學業(yè)高峰。
(二)助于形成良好的行為品德。學生的心理處于正常健康的狀態(tài)時,才會容易在學校、家長、社會的影響下養(yǎng)成尊老愛幼、樂于助人、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好的品德一定建立在正常的心理上,如果個人心理出現失衡狀態(tài),則最容易形成心理扭曲,甚至做出違反道德的事情。
(三)保證學生正常生活。高中學生的心智并不成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提高學生面對困難面對人生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能,高中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是其正常地生活、發(fā)展的有力保證。
二、高中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觀念陳舊落后,存在形式主義問題。在部分學校教師和家長的觀念仍然堅持應試教育為本的傳統(tǒng)理念理念,他們認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起高中緊張的學業(yè)來講無關緊要,學校的所有工作都應以升學為中心開展。而班主任也往往用傳統(tǒng)教育思想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生對相關內容并不感興趣。并且由于班主任本身、學生的認識以及社會環(huán)境等多方面原因,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有固定的工作要求,但鮮有學生和教師重視,造成學校心理健康活動形同虛設,產生形式主義的問題。
(二)高中班主任缺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許多班主任從未系統(tǒng)學習過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也從來沒有研究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與學生關系疏遠,并不了解學生內心想法。即使開展相關活動也是缺乏經驗、脫離實際。
(三)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者與心理輔導者的雙重角色不能平衡,關注的重心依然放在學生雪特問題上,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關注,且班主任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積極性不高。
三、班主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方法
(一)學校組織班主任學習心理理論知識,提高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班主任應該具有促進每一位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知識和技能,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學校方面加以重視,要求班主任進行相關教育心理學理論的培養(yǎng),并要求班主任定期在班級內舉行心理健康活動并善于在其中總結、反思。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重視程度,是保障教育進行的重點。
(二)班主任對學生要有關愛之心,要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所想所思。教育是愛的藝術,沒有愛便沒有教育。老師要愛學生,不僅要愛優(yōu)秀生,還要愛差生,要一視同仁,用自己的愛心解決學生出現的具體問題。如果學生犯了錯誤,要使其樂于接受班主任批評的前提應該是:尊重與信任,理解與期待,要讓他懂得班主任是為了他好,所以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天真無邪,尚在成長的孩子。面對他們,教育是喚醒,是激勵,更是一種呵護,呵護孩子的求知欲,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呵護孩子的自尊心。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待學生的自尊心,要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那樣極為小心?!泵總€人都有很強的自尊心,愛面子。班主任絕不能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在總目睽睽之下打擊、挖苦或侮辱他們,首先應該保持冷靜,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為什么要犯錯,去尋找問題發(fā)生的根源,其次要和學生進行深入的交談,了解他犯錯的原因和動機,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引導他學會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樣班主任達到了教育他的目的,同時也提升了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使的學生更加的尊重老師。每個學生由于家庭、性格、性別、環(huán)境的差異,會對不同問題產生不同的看法。作為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要多與學生交流,給學生留下和藹可親、值得信任的影響,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安全感,愿意向老師傾訴。然后,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心理上不同的特點,對癥下藥。
(三)班主任樹立良好的形象,優(yōu)化心理教育過程。在展開教育活動中,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個性心理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的有教師良好的形象、真摯的情感、貼心的動作、幽默有風度的話語、有趣的方法、對學生的正面評價。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面前以微笑面對,讓學生對班主任產生親近感,這樣不但對學生的教育有益,而且對班主任自身也有利,不僅可以調節(jié)自身的情緒,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輕松愉悅的心理。另一方面要求教師經過了解后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況、對文化知識的需求,發(fā)揮自身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處于正常、良好的狀態(tài)。不僅要注重學生德智體能的發(fā)展,而且要注重學生愛好、動機、態(tài)度、精神意志以及社會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和熏陶。
(四)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力爭多樣化。班主任應摒棄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讓學生成為主體,教師作為客體,集思廣益,和學生共同籌劃組織召開班會以及各項活動,班主任要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特長,抓住學生閃光點,培養(yǎng)良好的興趣。比如,不定期召開主題班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我的青春我做主》、《少年當自強》、《為理想而戰(zhàn)》等,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主題班會各抒己見,然后把每一小組共同的觀點讓小組組長上臺演講,這樣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時候,對于不同的觀點,也可以分組辯論,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學會控制把握情緒,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fā)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男女學生交往,作為班主任要正確引導,要做到自尊自愛,建立良好的同學情。教育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沉著應對,不慌不忙,分析問題的實質,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定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堅信人生沒有過不了的坎,決不放棄,決不輕聲。同時也可以以游戲、視頻、學生合作等新穎的方式和方法開展相關教育,提高學生對心理教育的重視度,使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并感受到樂趣。
(五)班主任進行學生家庭走訪工作,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家庭和家人在高中生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家訪目的在于與班主任可以深度與家長交流,積極和家長配合,這樣更容易發(fā)現學生在學習、生活及心理狀態(tài)的情況。根據現實情況找到解決學生各種問題的方法,使高中生健康陽光的氛圍下成長。
總之,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對當代高中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而班主任必須在此期間起到重要的作用,優(yōu)化教育的結構和形式,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解決他們在成長路上遇到的困難和煩惱。在正常的心理環(huán)境下長大,才能讓他們在成長中進步。所以,班主任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進教育過程的缺陷,讓教育體系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冉曉芳.高中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新課程(下),2016,(10).
[2]楊輝.高三畢業(yè)班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新課程(下),2014,(04).
[3]陳露,邱芬.關于高中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14).
[4]李景梅.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D].西南大學,2010.
(作者單位:靖遠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