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祥
摘要: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育不僅給教育帶來了變革,而且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模式也在進行一次歷史性的變革。僅小學語文課程而言,它包含的內容廣泛,知識量大,而信息技術圖、文、聲并茂、信息量大、內容豐富、以及活動影像等特點,正好為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和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因此,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地整合以成為必然。但我們要知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的只是輔助教學的作用,它并不是萬能的。教師應該從自己所教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更有效地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術進入小學語文課堂的意義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曾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指出:“在開好信息技術課程的同時,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本世紀,計算機和網絡通訊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廣泛應用,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發(fā)布和應用能力已成為衡量現(xiàn)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成為新世紀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很顯然,信息技術在課程中的目的在于能使學生具備獲取信息、傳輸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將小學語文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對于深化語文學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信息技術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
(一)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諾曾經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探究精神。因此,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利用多媒體直觀、生動、形象和變化的特點,能極大限度地營造教學情境、激活課堂氣氛。
(二)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增強學習效果,豐富了課堂內容。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生動、直觀的內容感興趣,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能逐步培養(yǎng)起來。
(三)信息技術,突破教材重點難點
課堂教學中只有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基本問題,就算完成了本課的認知目標。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在突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上有著它獨特的優(yōu)勢。在拼音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化抽象為具體, 把難以理解的內容或者對理解課文起重要作用的內容,用多媒體展現(xiàn)出來,調動學生的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習內因,突出教學的重點。
(四)信息技術,豐富課外知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現(xiàn)代信息技術體現(xiàn)了很強的網絡優(yōu)勢,能收集更多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的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開發(fā)語文教學資源。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識。
(五)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能力
1.信息技術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獲取信息能力。信息的獲取能力是指確定信息源,并根據信息需求選擇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資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務的能力。依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激活學生對信息資源的學習動機,引發(fā)對信息的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前提。
2.憑借信息技術的特點,不但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英國詩人雪萊說:“想象是創(chuàng)造力”。信息技術從多方面為想象力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條件。首先,通過交互式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畫、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交融在一起,將影視中時空跳躍、時間倒置等手法運用于電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fā)想象,使學生思維高度活躍,從而引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
3.信息技術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綜合能力。語文教師應該多設計一些開放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并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創(chuàng)新的“研究性學習”的作業(yè)。例如:要學生制作電腦小報,在出版的過程中,學生要尋找大量資料,要進行篩選、排版、打字等,整個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選擇信息、審美、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能力。
三、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信息技術課程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和方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實踐證明,恰當而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進行整合,能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易于接受。但同時我們也知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的是輔助教學的作用,它并不是萬能的。教師應該從自己所教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優(yōu)化學科教學的一種工具,它的優(yōu)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畢竟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的手段,絕不能代替對文本的研讀。我們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要錦上添花,不能喧賓奪主。只有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深入研究它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法與策略,才能發(fā)揮這種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