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剛
摘要: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思維導圖是一種全新的思維與模式,將其應用到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不僅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而且還可以有效的明確作文的寫作結構,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寫作指導,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和高中語文作文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維導圖;指導;作文
思維導圖的引入能夠帶給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一些全新的思維與模式,并且能夠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讓學生找到更多好的寫作出發(fā)點。教師要結合具體的寫作主題以及寫作要求有針對性地來使用思維導圖這種教學策略,這樣才能夠給予學生更多有效的寫作指導,也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思維導圖模式的教學優(yōu)越性,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與綜合語言能力。
一、思維導圖在寫作當中的作用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由英國學者托尼巴贊在20世紀60年代所創(chuàng)。巴贊認為,人類大腦接收信息之后,以中心球體立體結構呈放射性存儲在記憶庫中,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呈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將語文的脈絡理清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語文教學及學生學習的效果,使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得到明顯提高。思維導圖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助學生更加清晰自己寫作的結構以及過程,讓學生能夠具有目的性的具有條理性的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而不是詞不達意,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文章。甚至于寫完作文之后,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寫了一些什么內容。采用思維導圖的創(chuàng)作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思路清晰,更加的有章可循。通過一些文章的仿寫以及思維導圖的整理會讓學生對于寫作產(chǎn)生更加親切和容易的感覺,并不會為學生造成一種畏難情緒,讓學生在自然的理解當中久而久之的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而且采用思維導圖的模式會使得整個文章的結構非常的富有秩序,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構建來使文章更加的清晰,通過一步一步的確定來落實各個關鍵點以及線索和脈絡,使文章成為一篇真正富有內容的有生機的有意義的文章。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得學生寫出的作文更加優(yōu)美以及富有思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思維導圖是一種全新的寫作方式,立志于突破學生在寫作當中的一些瓶頸,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思維模式擺脫以往一些毫無新意的文章寫作方式,讓學生通過富有條例的寫作模式找到寫作的樂趣,并愛上語文寫作。
二、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的寫作內容千篇一律,往往缺乏一定的新意,導致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1)學生閱讀的書籍比較少,從而導致寫作素材缺乏;(2)大部分學生會運用線性思維來對其進行思考。此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最終寫出具有一定獨特性的文章。
例如,在以題目“秋天”為例來進行作文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會聯(lián)想到憂傷、凄涼。此時,教師在對該題目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在黑板上畫上一個圖,并將其看作是以秋天為中心,并鼓勵學生去想象秋天會有哪些景物以及可能產(chǎn)生的情緒,隨后大部分學生可以想象到秋韻、秋天的收獲、秋天的落葉(銀杏葉)等。然后教師就可以選擇一個秋天的景物來鼓勵學生對其進行想象,并說出一些秋天給人的感受,如秋天的風、秋天的悲涼、秋天收獲的喜悅等,這樣一來就可以對學生的寫作范圍進行有效的擴展,進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他們能夠寫出更加優(yōu)秀的作文。
三、打破思維枷鎖,拓寬寫作思路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作文所給出的題目往往是詞和短語,學生通常將它作為中心思想,事實上,寫作時要打破思想的枷鎖,就要以聯(lián)想的方式來拓寬寫作的思路,避免寫出來的文章過于老套,缺乏新意。例如,在講授“堅守與放棄”這篇作文時,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向來思考“堅守”與“放棄”的聯(lián)系與意義,打破以往的寫作思路,選擇有新意的寫作方向,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在經(jīng)過了這個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還可以再要求學生根據(jù)“堅守與放棄”這個中心思想,寫出很多聯(lián)想的人和事。如民族英雄文天祥,當他被俘和經(jīng)受磨難的時候,他仍吟誦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豪情,歌頌他愛國的信念沒有隨局勢而變。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打破思想枷鎖,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帶領學生巧借繪制的思維導圖,進一步確定邏輯層次清晰的寫作過程
思維導圖所呈現(xiàn)的圖式和結構化的信息,有利于信息的二次加工,可以在思維導圖基礎上進行二次拓展、加工,進一步繪制相關寫作思路、結構層次思維導圖,引導和幫助學生以理性思辨的能力來分析問題,進一步確定邏輯層次清晰的寫作過程。
以“黃山復名徽州是必要的糾偏”為核心觀點,發(fā)散形成3個次主題,以“引論”、 “本論”、“ 結論”為關鍵詞順時針方向展開層層遞進的延伸拓展:以引論部分“考慮到文化正本清源,現(xiàn)在是改回來的時候”為起點;繼之以本論部分“改名黃山割裂了當?shù)氐膫鹘y(tǒng)文化” 和“復名徽州有什么重大意義”,這兩個分支又分別從縱向發(fā)散出2—3個二次主題;最后以結論部分“勇于直面錯誤,勇于為文化正本清源”結尾,讓學生達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寫作格局。
思維導圖是一種全新的高中作文教學與學習體驗過程,它擺脫了教條,趕走了“標準答案”,將原本屬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自由返還給了學生。其實高中作文寫作最忌諱的就是八股文式的模板,高中作文寫作為的就是喚醒高中生的思想,讓他們通過作文吶喊,而模板是在教學生沒有觀點,毫無新意地看待問題,這是作文的大忌諱。思維導圖,讓高中學生找到自我,愛上語文寫作,值得越來越多作文教師在教學中采用。
參考文獻:
[1]宗建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思維導圖方法的運用研討[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6.9(5):131-132
[2]溫雪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思維導圖方法的運用研討[J].課外語文(上),2016.4(6):60-61
[3]吳慧林.讓“思維之花”競相盛放——淺談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09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