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摘要:有人說:語文是一門非概念思維的學科,注重的是情感的體驗、感悟?!扒楦小痹谡Z文教學中有特殊的作用,它是連接教師、文本、學生的紐帶和橋梁、是培養(yǎng)感悟能力的“催化劑”。
關鍵詞:愛上語文;學生;成功;喜悅;形式多樣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從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從事這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厥祝诮逃龒徫簧弦炎哌^十三個春夏秋冬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最大的心愿莫過于讓孩子喜歡上語文,學好語文。有人說:語文是一門非概念思維的學科,注重的是情感的體驗、感悟?!扒楦小痹谡Z文教學中有特殊的作用,它是連接教師、文本、學生的紐帶和橋梁、是培養(yǎng)感悟能力的“催化劑”。怎樣去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fā)活力呢?我將這些年在教學中的一些感悟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 、 選擇恰當?shù)恼n堂用語
當我們走進新課堂,就會不斷聽到充滿人文關懷的新用語“請選擇你喜歡的……”、“請說出你自己的……”、“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試一試,再試一試”、“相信你、你能行”。這些都是新課標下的新課堂中的新用語。在教學《北京亮起來了》一文時,先讓學生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亮點”,細細品讀。有的喜歡華燈高照的長安街,有的喜歡煥然一新的王府井,有的喜歡古老的紫禁城,由于學習內容是自己感興趣的,所以每個學生都學得饒有興趣?!罢堖x擇你喜歡的方式學習”,把選擇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了學生的心理需求,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以讀課文為例,有的學生喜歡大聲朗讀,有的喜歡輕聲讀,有的喜歡默讀,有的愿意和好朋友一起讀。學生因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采用的學習方法應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新課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不斷地體驗成功的快樂。“試一試、再試一試”、“相信你、你能行”充盈著老師的信任,這種信任通過教師的言語、態(tài)度,表情、行動等微妙地傳遞給學生,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從而促使學生產生上進的意識,朝著新的目標前進。新課堂上的新用語體現(xiàn)了一種意識和關懷,一種平等和尊重,一種期待和激勵。在教學中如果能恰當運用這些教學用語,一定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二、走出教室,讓語文課活起來
記得一次口語交際課,我走進教室跟孩子們說:“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到校園里去玩一玩?!睂W生們一齊歡呼起來。于是,我們排好隊走出了教室,一邊走我就一邊指著校園的樹說:“這些樹過了一個寒冷的冬天,現(xiàn)在有什么變化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開了,“老師,我看見樹上長出了嫩嫩的小芽。”“我看見樹枝上長出了幾片尖尖的綠葉。”“我看見……。”接著我們來到足球場上,有的孩子就嚷起來了,“快來看,小草從土里鉆出來了!”“老師,那一片金黃金黃的油菜花真美呀!”有些女同學張開雙臂自我陶醉地仰望著天空自由地旋轉著,時而大聲地叫著“燕子、燕子飛來了!”時而跑著追逐花蝴蝶,這一堂課我沒有組織回教室,而是就地坐了下來,開始回到這節(jié)課的主題《找春天》。出乎我意料之外,大家都爭著搶著說,連平時最不喜歡說的孩子此時也說了一兩句。從這個活動中可以看出,口語交際的內容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在這種真實具體的情境里,學生不但樂于表達,勇于表達,而且句句是發(fā)自內心的感受,有益于加快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在平時的學生生活中,教師要做個有心人,及時發(fā)現(xiàn)和捕捉訓練點,抓住時機讓學生展開心與心的交流,這樣既可讓學生得到切實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又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fā)出了生命的活力。
三、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yè),讓孩愛上做作業(yè)
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合理應用家庭作業(yè)深化課堂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是每個語文教師的共同愿望。因此,教師在作業(yè)設計上需下工夫,通過多樣的作業(yè)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欲,有效地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拓展。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特點,設計續(xù)寫、改寫、仿寫、寫讀后感等練筆作業(yè)??梢栽O計學生感興趣的“畫一畫”“演一演”“做一做”等趣味作業(yè)。還可以布置課外閱讀,觀察感悟,動手操作,調查訪問等實踐作業(yè)。比如我在教完《秋天的雨》一課后,作業(yè)是這樣布置的:小朋友,發(fā)揮你的奇妙想象力,用彩筆畫一畫你想象中的秋天,并仿照課文中“秋天的雨像——”的句式,為你的畫寫一首美麗的小詩吧!學生在完成這項作業(yè)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創(chuàng)造的快樂,對課文中重點句式“秋天的雨像——”也有了更深的體會,更好的運用,有效地鞏固了本課的教學知識點,完成本課的教學拓展。
四、讓孩子品味成功的喜悅
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yōu)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如果教師的冷淡、責怪、不適當?shù)呐u往往都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而一旦喪失自信心,那么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削弱,當然對語文學習也就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如何有效提高弱勢群體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yè),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表揚他進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薄斑@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上好語文課,讓每位孩子都愛上語文,是我們每位語文教師的心愿,我想只要我們能夠選擇恰當?shù)恼n堂用語,多想些切實可行的辦法,關注每位學生,設計一些形式多樣的作業(yè)。那我們的心愿一定能夠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