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必然要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運用適當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優(yōu)化課堂教學,樹立教學的有效性理念,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必然要求。教學從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模式向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研究方式轉變,是新課改的理念體現(xiàn)。在教學中以學生為本,探究了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要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習有效性。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一)創(chuàng)建平等、和諧、民主的氛圍。
教學中教師應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真正擺正教與學的關系,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使師生雙方以對話、包容、平等的關系相處,積極主動配合,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于無拘無束、自由寬松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
(二)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
教學中引導學生靈活運用適當?shù)膶W習方式,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課堂教學就能顯得活躍而有序,會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1.把握關鍵問題組織討論。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依據(jù)一定的目的,把握關鍵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但提高了閱讀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揮。
2.情境表演加深理解。教師要善于采取各種有效的辦法,把課文中表達的意境再現(xiàn)出來,將學生帶入意境中去充當角色,使學生在語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讓學生表演課本劇,通過扮演文中的角色,將自己對文中的人物的理解表達出來,學生們興致就會很高,表演各有特色,而且學生單純,模仿文中的角色聲情并茂;觀看的同學,不斷地提出修改意見。通過這樣演一演、改一改,學生比較深刻地領會了文章的思想內容。另外像一些較抽象性的課文,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造性的挖掘出文本中比較適合表演的部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生興致勃勃,可以玩得不亦樂乎,同時對課文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效果越好。
(一)以趣引入。
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學習內容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激起來。一節(jié)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zhàn)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zhàn)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情趣性。
(二)教學過程的吸引性。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要根據(jù)學生、內容實際,精心靈活地安排教學活動過程,使各個環(huán)節(jié)達到有機組合,給人清新之感。如在教學幾個寫法大致相同段落的時就可重點講讀一段,其它段引導學生仿照自主探究。這樣模仿、練習和檢查三者結合,使兒童在自我投入中產生興趣。有些課文“高潮”明顯,講讀可直入此重點。抓住課文線索可簡化閱讀步驟,即抓住內容這一條主線來講讀,把其余內容都串起來。有的課文中心思想顯露,可先由兒童自己概括中心思想,然后一起研究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這一中心思想的。
(三)教學語言的魅力性。
課堂教學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信息傳遞的主要是教學語言??陬^語言是教師在教學中主導性的教學語言。要準確清晰,措辭準確,條理分明,表意明白。還要有目的地運用體態(tài)語言,它可深化和補充口頭語言,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適當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臺,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xiàn)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一)倡導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提高。
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后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伙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fā)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組織小組討論交流,有利于解決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善思樂學。
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鉆的體現(xiàn)。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fā)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相互促進。
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yōu)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也有很多,如內容的因素,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以及教學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