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順 杜少華
摘要:語文課程對于小學生的交際能力跟語言能力,甚至是文化素質這些都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興趣也是教師的責任。在語文園地的教學中小學生充滿興趣,作為呈上啟下的板塊,他除了可以對學過的內容進行總結之外還可以為即將學習的東西打下基礎。語文教學是提升個人修養(yǎng)跟文化天賦的重要地方,因此對語文園地教學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教學園地
0
語文教學是小學生通過文字感受世界,以及適用語言去表達跟教流的重要課程。小學生在這個成長階段表達能力性格等都沒有完全成熟,一定幫助他們提高閱讀能力跟表達能力,這樣的方法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語文園地在提升小學生綜合能力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問斬對語文教學中的教學園地進行分析。
一、語文園地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一)系統(tǒng)論的觀點。系統(tǒng)論是新興學科,基本思想為萬物皆系統(tǒng),通俗的講是許多相互聯(lián)系跟制約的系統(tǒng)構成特定功能跟規(guī)律的整體。我們也可以將他稱之為任何事物跟現(xiàn)象都是有機整體。要分析問題一定要放在系統(tǒng)中進行考察。因此要想分析語文教學園地一定要將整個事情放入教學的大系統(tǒng)中進行分析。
(二)認知主義理論觀點。在20實際50年代,認知主義得到快速發(fā)展。認知主義理論主要有學習頓悟跟認知期待等這些學說。在對于學習本質的問題上傳統(tǒng)的認知派認為,我們使用感官得到的是完形跟式樣,人們心里對環(huán)境提出的完形作用,這便是學習。
(三)結構主義認為學習是自主調節(jié)的過程,在人們的不同發(fā)展階段,學習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形式。學習的具體內容是真題認知結構的改變,重視學習的整體性。更加受到認可的是建構主義,重視學生如何從已有的經驗作為基礎構建知識,同時強調學習社會性跟主動性。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發(fā)現(xiàn)跟探究。
(四)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
二、小學語文課程中語文園地教學的優(yōu)勢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材中基礎訓練便是語文園地的發(fā)源,語文園地便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升華跟改進的。語文園地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基礎訓練中的枯燥跟乏味。重視學習伙伴這樣的角色出現(xiàn)在教材中,這樣的方法促進教材跟學生的關系。
(一)提升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在語文園地中很多都是以學習伙伴作為導語,這些也充分表現(xiàn)出語文園地的目的。除了這些之外,語文園地中很多表述都是在使用我會什么這樣的句子進行的,比如經??吹轿視懳視x等等。這些很簡單的改變卻讓整個環(huán)境變得十分具有親和力跟形象,他所擁有的啟發(fā)性以及引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遠高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在語文園地中安排的很多東西都會有圖片,這樣使得內容不僅豐富同時也有趣開放。語文實踐跟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學生在教材中看到生活經驗,生活經驗在語文園地中也變得更加深刻有樂趣。在興趣的前提下,學生更容易培養(yǎng)出自主性,這樣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語文園地內容讓語文教學更有系統(tǒng)性跟綜合性。在學習的內容上我們可以看出,主要是講求溫故知新,很多是對前一章的知識進行總結跟歸納。在傳統(tǒng)教學活動中對以往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很多都是在表面上進行,語文園地的作用就是將這些知識進行落地。除了這些之在基礎知識上語文園地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樣做大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學生的知識跟能力。語文園地中的很多知識都是在為下一章進行鋪墊。在語文園地中涉及到課外資源中,語文園地很多都是將這些知識充分練習,重視學生交際能力,很多都是使用課外資源進行教學,使用這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練習。
(三)語文園地增加語文模式的新穎度。在語文園地中有很多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各種視頻跟圖片以及音頻都將文字跟詞語十分形象的展現(xiàn)出來,進行很好的輸出,這些除了受到學生的喜歡之外還在課堂上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對學生跟教師之間的交流十分有幫助。在語文園地中都是鼓勵學生要大膽提問,教師作答,這樣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要敢于提問,教師要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方向調整。語文園地中有著很大的開放性跟娛樂性這些也極大的豐富了語文教學的方法。使用猜謎語跟繞口令等這些課程設置,將各種益智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中充分呈現(xiàn)。在語文園地中實現(xiàn)教師跟學生的角色轉換,重視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跟解決問題。在課堂上設置了很多討論環(huán)節(jié),這樣的方法提高學生思維開拓能力,教師只用在最后進行總結跟歸納便好了,這樣教師只是以指引者的身份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很大的提高了傳統(tǒng)課堂效率。
三、語文園地教學的建議
(一)多媒體教學。現(xiàn)在很多教學都是采用多媒體的方法進行教學,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文字進行圖片跟藝術字上的轉變,這樣充分滿足了學生的喜好,學生的興趣得到極大提高。語文園地本身便具有幫助學生提高興趣的作用,現(xiàn)在更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得到樂趣。在多媒體教學中包括各種電視跟錄音機以及投影儀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立體的方法進行展現(xiàn)。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除了要調動起全身的感受之外對文章的相關了解也更加清晰。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得抽象的問題形象化,讓學生加深理解節(jié)省時間。
(二)在現(xiàn)代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掉傳統(tǒng)教學中,現(xiàn)代教學只是教師講跟學生聽這樣的方法。一定要重視跟教師之間的溝通。師生課堂在交流的時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學生調動起積極性,這樣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
(三)注重分散跟集中之間的結合。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可以將語文園地內容設計為不同的分散性的內容在課文中進行滲透。集中主要是要求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在語文園地這樣的教學中得到使用。
(四)可以將小組競賽跟教學過程有機的結合,同時這樣還可以在課堂中類比這樣的活動。其中有成語接龍或者對聯(lián)教學等,這些在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氛圍實現(xiàn)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個性。園地的意思是看開活動的地方,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活動,語文園地在教學中一定要以動態(tài)跟流動的方法出現(xiàn)。語文園地作為改革的一部分,教師一定要合理利用其中的優(yōu)勢,恰當展看其中的活動,提升學生積極性。使用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可以在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在知識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
(五)有序的進行教學活動。教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是逐漸變化的過程,一定要逐漸展開。心理的發(fā)展也是從低到高的過程。因此要想在教學中獲得好的教學成績一定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簡單到復雜,生疏到熟練的過程。只有依照這個過程才能得到理想的教學成果。在整個教學系統(tǒng)中是科學的知識特點決定的。學科知識擁有自己的邏輯,在課程設置上一定要考慮到教學方法跟實際教學結合。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語文園地很多都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顛覆。語文教學中吸引人的部分是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漸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才可以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馮勇.小學語文課程中語文園地教學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31).
[2]劉學華.用有效的方法促進教學有效性[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3,(07).
[3]于利平.把握教學目標扎實上好小學語文課——談談小學課本《語文園地》的教學[J].好家長,2014,(35).
(作者單位:[1]孔祥順,山東省鄒城市北宿中學;[2]杜少華,山東鄒天市前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