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佳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中融基礎性、實踐性、趣味性、統(tǒng)一性于一體,其中初一初二上冊地理等高線地形圖、等溫線、等降水量線等等值線較難掌握。而地圖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的基礎。因此,教學中應避免照本宣科,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識圖能力,讓學生們通過積極參與來掌握知識和認識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
【關鍵詞】趣味性 積極性 識圖能力
【中圖分類號】G434;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6-0109-01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地理課本中的各種地圖、景觀圖、示意圖、統(tǒng)計圖等有機構成了一個圖像系統(tǒng),多角度、多層面地傳遞出豐富的地理信息,成為學習地理的重要根據(jù)。地理和地圖的關系密切,可以說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只要變“看圖”為“識圖”,就可以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及相互關系,就能夠化繁難為簡潔,變枯燥為樂趣。
一、誘導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讀圖的積極性
要讓學生多看地圖,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常讀圖的積極性,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沒有地圖就無法學好地理,地圖是打開地理知識寶庫的鑰匙。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地圖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性,許多問題都需要豐富的地圖知識作指導,通過讀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讀圖來掌握基本知識和原理,了解地理事物和現(xiàn)象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規(guī)律。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圖冊、教學掛圖、課本插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黑板略圖等,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彩圖,一幅幅精美流暢的板圖板畫、一件件生動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產(chǎn)生歡愉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還可課下讓學生做拼圖游戲等,同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了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之后,為了讓學生能熟悉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位置及形狀,課后我布置學生制作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圖的活動。經(jīng)過制作行政區(qū)圖,學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輪廓。
二、讀圖時要注意突破思維定式
平時,有一些常見的地理圖形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地在頭腦中留下痕跡。如: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教材中給的圖形是橫坐標為月份,縱坐標為降水量、氣溫值。因此,該類圖以這種模式出現(xiàn)同學們是最熟悉的,但是,試卷中的圖會以變形的形式出現(xiàn),這就要求學生平時進行地圖分析時,不要死記硬背圖形,而要對圖示表達的內(nèi)容分析透徹,就不怕圖的變形了。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要靠日積月累,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讀圖能力現(xiàn)在還比較弱的學生就要重點培養(yǎng)這方面的能力,必須每天拿出一定時間投入到地圖上,做到多見多看、多畫、多練,在自己的大腦里儲存大量的圖像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既是地理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地理教學的目的和重要任務。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就能借助地圖,用自己的頭腦和眼睛去探求各種各樣的地理現(xiàn)象和它們相互間的關系,從而獲得新的知識。
三、指導繪圖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學會讀圖的同時,模仿繪圖,學會學習。首先,教師繪圖講解。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實際需要,靈活運用簡筆畫這種教學手段,邊講邊繪圖,能繪出比較標準的祖國疆域圖、河流、山脈、交通圖、示意圖等。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指一指,畫一畫,要盡可能讓全體學生指圖回答問題,做到邊說邊指,手口相應,這樣,枯燥的地理知識才能具體化、趣味化,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掌握地理知識的技能。然后,指導學生繪空白輪廓圖。比如在學習中國地形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步教學方法:
1.自繪中國空白輪廓圖板圖。
2.師生共同填空白圖:把我國主要山脈按東西走向,東北——西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南北走向,弧形山脈的順序依次繪在板圖上。
3.五分鐘識記:對照板圖邊說邊指,記名稱、走向和位置。
4.實戰(zhàn)演習:讓同學們親自到黑板前指出山脈名稱
5.自描一副中國空白輪廓圖,默填山脈。
四、“三讀”,即:一讀圖名、二讀圖例、三讀內(nèi)在關系
當一幅地圖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時,我們不能毫無目的的去讀圖,而要做到條理清晰,邏輯性強。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一定要要求學生嚴格按一定的步驟去學地圖。例如,在講授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jié)時,針對“地球的自轉(zhuǎn)和晝夜交替”一圖,教師讓學生第一說出圖名;第二讀圖例并提出相應的問題;第三找出圖中相關的知識關系,這樣學生就知道如何識別晝半球和夜半球,怎樣找到太陽的直射點,怎樣認識某一地的地方時刻,怎樣比較幾個地方的地方時早晚等等。如果不經(jīng)過這“三讀”去學此圖,學生恐怕就會無從下手,像無頭的蒼蠅亂撞,以后再遇到此類問題同樣也不會解決。我們平時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給學生強調(diào)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人的眼睛和工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是遠遠不夠的。學生仍然不會主動去重視地圖。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切實教給學生以識圖、讀圖的方法,教會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想到甚至主動利用地圖。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對學生進行讀圖的興趣與能力培養(yǎng)屬于地理教學之基本要求。通過對學生進行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才可以高效而順暢地實現(xiàn)地理課程教學目標與任務,學生地理素質(zhì)也會相應得到大幅提升。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需要加強課程標準的學習,樹立起先進的課標教學理念,以提升、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為日常教學努力方向,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地理課程素養(yǎng),使學生在不斷進步的同時也可以獲得學習能力的持續(x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