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旺
摘要:課堂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場地,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是必要的。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學手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此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
一、關于教學前的準備工作
(一)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現(xiàn)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兒童時期,有許多已經在家庭生活中處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心獨立的欲望越來越強,行動方式也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他們思維敏銳,但片面性較大,容易偏激。他們熱情,但容易沖動,有極大的波動性。他們的意志品質日趨堅強,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不夠,往往把堅定與執(zhí)拗,勇敢與蠻干,冒險混同起來。在行為舉止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沖動性。在對社會,他人與自我之間的關系上,容易出現(xiàn)困惑,苦悶和焦慮,對家長、教師表現(xiàn)出較普遍的逆反心理與行為。
高中教師教學的基礎就是一個字:愛。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必然會引起學生愛的反饋,因為學生感受了老師的關懷和愛護,產生了愉快的情緒體驗,對老師就會更熱愛更信賴。學生就自然會把老師當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師敞開心扉,吐露秘密。師生心靈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無形的橋梁,思想的交流,知識的傳遞,就暢通無阻了。歸根結底教學還是要以人為本,要符合學生發(fā)展的要求。
(二)研究教材,做到心中有數(shù)
一堂好課,從研究教材開始。各種版本的教材都是依據教學課程標準編寫的,不管使用哪種教材,都要吃透課標,弄清課標對該部分內容的要求,再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合理運用教參。
新課改的教材同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做了很大的調整,無論是知識內容還是知識結構,新教材中加了很多圖片,一些妙趣小實驗,信息窗,擴展一步,方法點播,交流合作等等小欄目,我們以后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課程資源,教學設計時可有選擇的挑選學習的內容欄目,引發(fā)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用物理知識揭示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讓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理解物理規(guī)律。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把較多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合作交流并解決問題。教師首先應精心設計問題,將物理知識設置到有趣的問題請環(huán)境中,鼓勵學生質疑,培養(yǎng)他們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然后組織他們合作交流得出結論。當學生得出的結論不全面時,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并再給出一定的思考和討論時間,激發(fā)學生探索的動機、培養(yǎng)他們主動創(chuàng)新的能力。如教學《力的分解》一課前,讓學生巧移書柜。教室后面有一個在裝滿書的書柜,上課前先請一個大個子的學生推,書柜稍稍移動一下,然后又找了個柔弱的小個子學生,讓他將兩個長木板放在書柜與教室墻壁之間形成“人”字形,很輕松的推走了書柜,引起學生一片轟動。這時,及時引入新課:“為什么兩位同學推的結果不同呢?‘力的分解能夠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關鍵?!蓖ㄟ^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活躍度,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效果。
三、重視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任務。
首先要做好分組實驗:我在帶著儀器進課堂時,學生總是想摸一摸、動一動,體現(xiàn)出強烈的好奇心和參與意識,于是我想怎樣才能利用好孩子們的這點寶貴的東西,把他們的這份熱情變成學習的動力呢?我便盡量把一些演示實驗變成分組實驗,即使無法做分組實驗的,我也盡量讓學生動手演示。如:光在固體、液體、氣體中沿直線傳播的實驗,很多老師都是做演示實驗,我便買來了很多果凍,有煙的蚊香,然后配上適量滴入牛奶的清水、等讓學生做了分組實驗,效果非常好,學生不僅自己得出了光沿直線傳播的結論,甚至還出乎我預料的連折射現(xiàn)象也做出來了。
其次,利用演示實驗,進一步增強其教學效果。利用教材中很多有趣的演示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如大氣壓強中的“硬紙片托一杯水”“飲料喝不到了”“馬德堡半球實驗”“托里拆利實驗”,浮力中的“雞蛋浮沉實驗”“模擬潛水艇”,還有流體壓強中“吹不出去的乒乓球”電磁學中的“奧斯特實驗”等等,學生很投入的觀察實驗,自然就很容易地記住了實驗現(xiàn)象并且很愉快地去思考物理規(guī)律。
四、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
探究式學習雖然是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為主的學習方法,但是也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要找準自己的定位,雖不是學習的主體,但也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學、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該深入挖掘教材,分析探究課題過程,明確探究要素,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對于探究各個要素的掌握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中全部完成,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情有計劃、有步驟的逐一實現(xiàn)。比如,在“牛頓第二定律探究性實驗”中,沙桶和沙子的質量一定要小于車的質量,但是這一條件學生只有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之后才能理解,因此,教師要在實驗之前就將此信息告知學生,才能使得實驗順利進行。
五、結語
高中物理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基礎學科,可能高中階段對物理學習的內容會伴隨我們一生,讓我們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理規(guī)律,幫助我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上碰到的一些問題。物理教學在十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就,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如何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各高校和老師應認真對待和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郝杰羽.《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策略》,《學苑教育》,2010年19期
[2]楊麗.《利用導學是提高物理教學效率的關鍵》,《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