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摘 要:隨著社會經(jīng)濟科技的不斷發(fā)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也應運而生,相比“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它顯得更加寬緩?!罢J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進行和推廣,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就,但依然存在需要完善的空間。本文將立足于該制度的設立背景,深入分析“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試行中的問題,針對現(xiàn)有的缺陷和不足,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刑事訴訟;認罪認罰;權利保障;律師辯護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根據(jù)我國犯罪數(shù)量逐年增長,犯罪輕型化的現(xiàn)實狀況,伴隨員額制改革的有效推進,以及沿著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法制路徑創(chuàng)新出來的刑事政策。其獨特的價值取向在于在堅持公平正義的基礎上,承載現(xiàn)代司法的包容精神,探索形成非對抗的訴訟局面,從而實現(xiàn)司法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基于被追訴人自愿認罪、認罰的基礎上,充分體現(xiàn)了實體從寬和程序從簡。是相對較緩和的一種改革理念。
一、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內涵
在刑事訴訟中,所謂“認罪”一般是指對于被指控的犯罪事實,刑事被告人予以承認。根據(jù)《關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方案》所指明的適用條件,“認罪”是指刑事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由此看來,這種“認罪”一方面是行為人承認自己的行為觸犯了刑法上的罪,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分流案件的作用。也有學者認為“認罪”不僅自愿承認自己的行為觸犯刑法,同時也承認被指控的罪名。在此,筆者同意后者的觀點。所謂“認罰”是指刑事被告人自愿接受檢察機關提出的處罰方案。有人認為只需要被告人接受刑事處罰的意思表示。也有人認為被告人不僅要表示接受刑事處罰,還要有接受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并與之達成協(xié)議。筆者比較贊同后者的觀點,認罰應當是接受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并且不具有悔罪表現(xiàn)。所謂“從寬”兼具實體法上和程序法上兩種效力。在實體法上,從寬意味著刑事被告人得到刑法評價比較寬緩,即定罪量刑;在程序上,有程序從寬和程序從簡雙重含義。程序從寬意味著被告人在認罪認罰后在程序上適用寬緩的一面,程序從簡意味著在這類案件中,刑事訴訟程序將得到簡化。前者強調的是減輕當事人的負擔,而后者則注重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實現(xiàn)認罪與不認罪案件的分流。
二、認罪認罰從寬中的被告人權利保護
從認罪認罰帶來的程序從寬的反面來看,是以刑事被告人放棄其獲得正常的審判權利為基礎的,因此,在認罪認罰的案件中,被告人最后的陳述是必須聽取的。在一方面簡化司法程序,提高司法效率,節(jié)約司法資源的同時,也要保證刑事被告人的權利,爭取使案件做到公正公平,嚴防冤假錯案的發(fā)生。
首先,法院在審理的時候要重點審查被告人認罪認罰的真實性和自愿性,防止被告人迫于偵察機關、檢察機關施加的壓力而做出的非自愿的認罪認罰。另外,認罪與認罰是兩件不同的事情,要注意審查被告人對檢察機關指控的罪名承認的同時還要嚴格審查被告人是否接受量刑建議。
其次,要確保被告人的知情權。要在被告人全面具體的知悉其權利的時候做出自愿的認罪認罰的意思表示,是主動認罪,自愿受罰。
最后,讓被告人擁有反悔和上訴的權利。是否給予被告人反悔與上訴的權利,在試點方案中并沒有做明確的規(guī)定,因此不同的學者持不同的觀點。筆者認為賦予被告人此項權利更有利于保障被告人的權益,更好的維護司法公平與正義。
三、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律師作用的發(fā)揮
在認罪認罰從寬的案件中,如果得不到相應的刑事辯護權及其保障,刑事被告人因認罪認罰而獲得的從寬,將很難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只有嚴格保障了辯護權利,才能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刑事訴訟中具有正當性基礎。所以刑事被告人的辯護權能否得到保障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刑事辯護律師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辯護律師要全程參與刑事訴訟認罪認罰的過程,刑事辯護律師可以和檢察官進行交流,如果被告人認罪認罰的,更要向經(jīng)辦人員表達自己的辯護意見,對被告人是否犯罪,是否犯被指控的犯罪,以及量刑的問題,均應當提供書面的法律意見,所出具的意見必須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充分維護被告人的合法利益。
其次,在刑事訴訟認罪認罰案件中,辯護律師應該盡早的參與其中,在刑事被告人認罪認罰之前應該為其提供相應的法律幫助,讓被告人對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知情權得到保障,也讓被告人在享有對稱信息的情況下自愿認罪認罰,從而減少刑事被告人反悔和上訴的發(fā)生,使得司法效率提高,從而節(jié)約一定的司法資源。增強認罪的真實性和自愿性,促進良好的法治社會的形成和發(fā)展。同時,律師也應當將被告人所涉及的罪名和量刑意見充分告知被害人,以將辯護律師的作用有效發(fā)揮。
最后,依據(jù)我國目前法律現(xiàn)狀,在刑事案件中,辯護律師嚴重不足,辯護率偏低,因此,為了有效的彌補這一不足,應當采用法律值班律師制度,讓那些沒有能力委托刑事辯護律師的刑事追訴人的辯護權得到充分的保護和發(fā)揮,都能獲得辯護律師的幫助。但現(xiàn)在我國的法律值班律師制度還尚未完善,比如該如何保障值班律師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解決。
總之,刑事訴訟認罪認罰從寬是一個系統(tǒng)且復雜的工程,完善這項工程需要所有法律服務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仔細考量,綜合分析,全面把握,應當基于完善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司法活動效率,節(jié)約司法資源,切實保障當事人的權益,確保辦案的客觀公平公正。我們不僅要看到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這項改革的優(yōu)點,同時也要嚴防這項改革將會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
參考文獻
[1]江申生.認罪認罰制度若干問題探討[J].法治與社會,2017,(10):22.
[2]凌慧.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3]王敏遠.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疑難問題研究[J].中國法學,2017,(1):28-29.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