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嘉靖《尋甸府志》是明代云南現(xiàn)存的五部府州志之一,也是尋甸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志書。該志書三萬多字,分為上下兩卷,其內(nèi)容涵蓋了尋甸的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風(fēng)俗等。該志書成書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刻本起初收藏在寧波天一閣,后來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抄本在云南和上海,1954年云南省圖書館據(jù)浙江圖書館的刻本進(jìn)行抄錄。嘉靖《尋甸府志》對后來的康熙《尋甸州志》、道光《尋甸州志》在內(nèi)容和體例上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關(guān)鍵詞:嘉靖《尋甸府志》;版本;流傳
明代尋甸知府王尚用撰修的嘉靖《尋甸府志》是明代云南現(xiàn)存的五部府州志之一,也是尋甸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志書,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史料價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該志書三萬多字,分為上下兩卷,其內(nèi)容涵蓋了尋甸的歷史地理、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風(fēng)俗等方方面面。該志書采用平分立目體,體例完備,繁簡適中,文字嚴(yán)謹(jǐn)樸實(shí)。該志書不僅在歷史文獻(xiàn)學(xué)、歷史地理學(xué)、經(jīng)濟(jì)史研究、旅游資源、民族民俗學(xué)、文學(xué)、旅游資源等方面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而且對后朝的尋甸續(xù)志和同時期的云南通志也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此外,在尋甸的第一部志書——《仁德府志》失傳之后,很多關(guān)于尋甸和明代云南的研究往往離不開該書的記載。本文主要論述該志書的版本及流傳情況。
一、嘉靖《尋甸府志》的版本
嘉靖《尋甸府志》,是尋甸現(xiàn)存最早的志書。是書每半頁7行13字,小字9行17字,雙邊、白口、無書耳、無刻工、版心下無標(biāo)題,卷端下題“知府安福王尚用修輯,郡人貢生張騰編次,昆明庠生祝誠校訂”。是書作者王尚用,字號不詳,安福(今湖北津縣)舉人,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官云南尋甸知府,是志稿成后首刊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浙江圖書館藏有此原刊本,云南省圖書館據(jù)此原刊本傳抄庋藏。是志系王尚用在尋甸知事時,見尋甸向無志書可稽類考跡,諸多不便。于是聘郡人博彩故實(shí),考之通志,詢之父老,參之佳作,在明嘉靖二十八年始創(chuàng),輯成一書。是志卷端載王氏而序,內(nèi)厘十八志,下系子目若干千條,該書記事止于明嘉靖二十年。這是該書的版本情況,以下記述各目錄書對該書版本情況的簡要介紹。
方國瑜主編的《云南史料目錄概說》中關(guān)于(明)王尚用修,陳梓、張騰纂的(嘉靖)《尋甸府志》中錄:《尋甸府志》是正德《云南志》引《仁德府舊志》,或即元代纂修之書?!段臏Y閣書目》中有《尋甸軍民府志》一冊?!秲?nèi)閣書目》中有《尋甸軍民府志》一冊?!秲?nèi)閣書目》中有王尚用《尋甸府志》,嘉靖間修?!短煲婚w書目》中有《尋甸府志》十二本,疑十字衍,道光《尋甸州志》誤刻作王尚川。天啟《滇志》著錄《尋甸府志》二卷。按:天一閣藏本傳至今,云南省圖書館抄副本收藏。有嘉靖康戌(二十九年)王尚用序。1
《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中錄:(嘉靖)《尋甸府志》二卷,(明)王尚用修,陳梓、張騰纂。天一閣藏有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刻本。1963年《天一閣藏明代地方志選刊》本:北京、首都、科學(xué)、故宮、文物、水利、民宮、黨校、北大、清華、人大、北師大、民院、北師院、上海、復(fù)旦、華東師大、上海師院、辭書、天津、南開、天津師院、山西、內(nèi)蒙師院、遼寧、旅大、吉林、吉大、東北師大、哈師大、陜師大、西北大、蘭大、寧夏、山東、山大、南京、南京地理所、江蘇師院、南大、浙江、杭大、寧波、天一、嘉興、安大、安師大、江西、福建、福博、福師大、廈大、廈門、鄭州、鄭大、河南師大、湖北、湖南、湖南哲院、湖南師院、廣東中大、華南師院、廣西、四川、川大、重慶、云南、云大。抄本:上海、云南。2
《中國西南文獻(xiàn)叢書》目錄索引卷中,將明代的《尋甸府志》誤作清代著作。3但在影印文中則是嘉靖《尋甸府志》(明)王尚用修,陳梓、張騰纂。在《中國西南文獻(xiàn)叢書》中載的(民國)童振藻撰的《云南方志考》中,將王尚用誤作王尚川。4《云南地方志考》記載:嘉靖《尋甸府志》二卷,明王尚用修,陳梓、張騰纂。是志于明嘉靖二十九年付梓,浙江范氏天一閣藏原刻本,云南省圖書館傳抄天一閣明嘉靖刻本。另有一九六三年上海古籍書店影印天一閣本,流傳較廣,卷端裁王尚用序,卷末載張鎬跋。是志紀(jì)事上至遠(yuǎn)古下迄明嘉靖二十八年。是志刊刻精良。5
《明代方志考·曲靖市》記載“《尋甸府志》二卷,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王尚用纂修嘉靖刻本,1954年云南圖書館傳抄本,1963年影印本《天一閣藏明代地方志考錄》王序:‘索郡乘于掌故,僉曰無也……于是考之《云南通志》,詢之父老,參之往牒,而得其概。析類分注,讎?;ビ?,歷數(shù)月而志可觀夫。卷首王尚用序,卷上郡譜、星野、提封、古跡、風(fēng)俗、創(chuàng)設(shè)、食貨、官守、學(xué)校、武備、祀典、惠政,卷下貢舉、人物、烈婦、外志、藝文、附錄,卷末張鎬跋?!?
《稀見地方志提要》記載:“尋甸府志二卷,明嘉靖二十九年刊本(天一閣藏),明王尚用修纂。尚用字湛江,江西安??h人,舉人,嘉靖二十七年任尋甸府知府。此志為尚用官尋甸之二年所纂,委郡幕陳梓、郡貢士張騰博采編次;昆明庠生祝誠為之校訂。其書編次,卷上:郡譜、星野、提封、古跡、風(fēng)俗、創(chuàng)設(shè)、食貨、官守、學(xué)校、武備、祀典、惠政,卷下:貢舉、人物、烈婦、外志、藝文、附錄,凡十八門。書前首列圖繪,有府境圖、府治圖,按其義例云:‘首圖繪,《周禮》九州圖義也;次郡譜,《春秋》世序表義也。圖繪明,則眾物之形備;譜系著,則沿革之道彰。由是星野以別儀象,提封以明疆域;古跡以審?fù)?,風(fēng)俗以示勸懲;創(chuàng)設(shè)以表位署,食貨以厚民生;官守以重責(zé)任,學(xué)校以重文教;武備以謹(jǐn)防守,祀典以崇功德,惠政以昭仁愛,貢舉以通賢路;人物以彰俊良,烈婦以尚貞節(jié),外志以備他道,藝文以征述行。按其編例,首圖繪,次郡譜,次星野、提封,四者備而大綱舉,一郡之地理沿革已備矣。再次以古跡、政事、人物、藝文,郡之往事典章亦有考也;猶恐有缺,故以附錄補(bǔ)之,體核事備。而尤以郡譜一篇,著述極詳,儼然如大事錄也??ぷV謂:‘尋甸古滇國地,暜□刺蠻居之,無郡邑;其部曰仲札、溢源,后烏蠻之裔新丁奪而有之,至四世孫因其祖名新丁以為部號,語訛為仁地。或云蒙氏為尋甸,段氏改仁德部。元憲宗五年內(nèi)附,明年立本部為仁地萬戶府;至元十三年改仁德府,領(lǐng)高明、馬龍二州,為美、歸厚二縣。自土酋安洋叛后,改高明為嵩明,屬元南府,馬龍屬曲靖府。明洪武中改為尋甸軍民府,尋省二縣入焉,執(zhí)領(lǐng)編戶七里。前此俱土官掌府事,成化十二年弟兄爭襲相仇殺,于是改流官??ぷV敘尋甸沿革如是。而風(fēng)俗一門較詳核,首述族別,次習(xí)尚,次時節(jié),均紀(jì)載詳盡可據(jù)。余篇則大概簡略,有一篇不過數(shù)十字者,以草率成之,終于文獻(xiàn)無征故也。”6
簡而言之,嘉靖《尋甸府志》成書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瘫酒鸪跏詹卦趯幉ㄌ煲婚w,后來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抄本在云南和上海,1954年,云南省圖書館據(jù)浙江圖書館的刻本進(jìn)行抄錄。目前,云南省圖書館藏有嘉靖《尋甸府志》的抄本,上海也有嘉靖《尋甸府志》的抄本,但具體是在哪一年進(jìn)行抄錄的就不得而知了。影印本則是1963年8月,上海古籍書店據(jù)寧波天一閣藏明嘉靖刻本影印嘉靖《尋甸府志》,其書名叫做《天一閣藏明代地方志選刊》,該影印本在很多省市的圖書館、博物館有收藏。
二、嘉靖《尋甸府志》的流傳
關(guān)于尋甸志書的流傳情況。尋甸最早的志書是《仁德府志》,但已經(jīng)失傳;亡佚的還有乾隆《尋甸府志》;民國時期編修了《尋甸縣志》,但未付印,連殘稿也全部散失;7尋甸現(xiàn)存最早的志書是嘉靖《尋甸府志》。明清時尋甸修的府州志現(xiàn)存的有三部:(一)(明)王尚用修,陳梓、張騰纂(嘉靖)《尋甸府志》;(下文有詳細(xì)介紹)(二)(清)李月枝纂修(康熙)《尋甸州志》,是書每半頁7行12字,小字9行17字。文武雙邊、白口、無書耳、版心下無題。是書作者李月枝,奉天正白旗人,監(jiān)生,官云尋甸州知州,其余情況不詳。是志稿成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719年),清康熙五十九年刊印行世。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有此原刊本,云南省圖書館據(jù)此原刊本傳抄庋藏。是志卷端載李氏等人序言,內(nèi)厘九志,下系子目八十二條,是志書體例規(guī)范,史料翔實(shí),具有一定參考價值。該志書系統(tǒng)地反映了尋甸清朝康熙五十八年以前的風(fēng)士人情、人物、歷史,對尋甸歷史的查考有重大意義。(三)(清)孫世榕纂修道光《尋甸州志》。是書每半頁7行11字,小字10行20字,文武雙邊、白口、無書耳、無刻工、版心下無題。是書作者孫世榮,字谷人,順天宛平人,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官云南省尋甸知府。是志稿成后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刊印行世,上海徐家匯藏書樓藏有此原刊本,云南省圖書館藏有此原刊本,惜缺卷二十九至三十。后據(jù)清康熙刻本傳抄配齊庋藏至今。此志內(nèi)容主要以康熙李月枝修的康熙《尋甸州志》為藍(lán)本,參合乾隆志稿,刪繁增要匯為一編,記事止于乾隆年間。是志卷端載孫氏等人序言,凡例二十六則,內(nèi)厘三十目、下系子目二十三條,是志體例規(guī)范、史料翔實(shí),具有一定參考價值。該志書系統(tǒng)反映了尋甸清道光時期的星野、山川、城池、學(xué)校、風(fēng)俗、戶籍、水利、秩官、人物、烈女、物產(chǎn)、藝文、土司等方面的內(nèi)容,對清代尋甸歷史查考有重大意義,對地方志編修有借鑒查考作用。
嘉靖《尋甸府志》對后來的康熙《尋甸州志》、道光《尋甸州志》在內(nèi)容和體例上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這兩部志書中,內(nèi)容的編排,體例的設(shè)置,其框架是模仿嘉靖《尋甸府志》。如:道光《尋甸州志》也是采用平分列目體的體裁形式,只不過嘉靖《尋甸府志》分為二卷,十大個門類。而道光《尋甸州志》分為三十卷,三十個門類,分別是:卷之一圖說、卷之二星野、卷之三山川、卷之四建置、卷之五疆域、卷之六城池、卷之七學(xué)校、卷之八風(fēng)俗、卷之九戶口、卷之十田賦、卷之十一課程、卷之十二經(jīng)費(fèi)、卷之十三水利、卷之十四積貯、卷之十五祠祀、卷之十六兵防、卷之十七封建、卷之十八秩官、卷之十九名宦、卷之二十選舉、卷之二十一人物、卷之二十二列女、卷之二十三流寓、卷之二十四土司、卷之二十五仙釋、卷之二十六古跡、卷之二十七物產(chǎn)、卷之二十八祥異、卷之二十九藝文、卷之三十雜記,其編排和內(nèi)容是在嘉靖《尋甸府志》的基礎(chǔ)上略有調(diào)整和增加,這可以看出嘉靖《尋甸府志》對道光《尋甸府志》的影響之大。除此之外,對明代后來纂修的兩部通志——萬歷《云南通志》、天啟《滇志》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具體說,萬歷《云南通志》、天啟《滇志》中關(guān)于尋甸部分的記載,很大程度上是參照嘉靖《尋甸府志》,這也更顯出了嘉靖《尋甸府志》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總之,嘉靖《尋甸府志》有著重要的價值和不可替代性,是民族文化的瑰寶。特別是在《仁德府志》失傳之后,嘉靖《尋甸府志》成為尋甸現(xiàn)存的最早的一部方志,很多關(guān)于尋甸問題的研究離不開該志書。嘉靖《尋甸府志》不僅對研究尋甸明代的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軍事、民族、風(fēng)俗、物產(chǎn)、名勝等的情況有重要的意義,對今尋甸的發(fā)展提供借鑒和參考,而且補(bǔ)充了明代云南的地方志史料,為研究明代云南的各方面情況提供強(qiáng)有力的史料。
參考文獻(xiàn)
[1](明)王尚用修,陳梓、張騰纂(嘉靖)《尋甸府志》[M],抄本云南省圖書館據(jù)浙江圖書館原刊本傳抄庋藏。
[2](明)王尚用修,陳梓、張騰纂(嘉靖)《尋甸府志》[M],二卷(云南)1982年重印1963年據(jù)明嘉靖二十九年刻本影印本。
[3](清)李月枝纂修(康熙)《尋甸州志》[M],云南省圖書館據(jù)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有此原刊本原刊本傳抄庋藏。
[4](清)孫世榕纂修(道光)《尋甸州志》[M],上海徐家匯藏書樓藏有此原刊本,云南省圖書館藏有此原刊本。
[5] 方國瑜《云南史料目錄概說》[M],中華書局1984年版。
[6] 朱士嘉《中國地方志綜錄》[M],商務(wù)印書館1958年版。
[7] 梁公卿總主編《中國西南文獻(xiàn)叢書》[M],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4年版。
[8] 馬開堯主編《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概況》[M],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9] 本書編寫組編《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概況》[M],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
[10] 云南省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志編纂委員會編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志》[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1] 云南省尋甸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尋甸文史資料》[M],第一輯 —第九輯:1994年12月—2001年9月。
[12] 中國科學(xué)院北京天文臺編《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M],中華書局1985年版。
[13] 李碩編著《云南地方志考》[M],長春出版社1988年版。
注釋
1.方國瑜《云南史料目錄概說》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437頁。
2.中國科學(xué)院北京天文臺主編《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827—828頁。
3.梁公卿總主編《中國西南文獻(xiàn)叢書》,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目錄索引卷第5頁。
4.梁公卿總主編《中國西南文獻(xiàn)叢書》,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2003年版,西南史地文獻(xiàn)第三卷第13頁。
5.李碩編著《云南地方志考》,長春出版社1988年版,第106頁。
6.林平、張紀(jì)亮編纂《明代方志考》,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版,第424頁。
7.陳光貽《稀見地方志提要》齊魯書社1987年版,卷十五,第1129—1130頁。
8.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志編纂委員會編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序二。
作者簡介
陳燕,碩士,編輯中職,研究方向:歷史文獻(xiàn)學(xué)、陶瓷。
(作者單位:云南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