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
摘要 目的:探討苦參堿治療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療效。方法:收治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苦黃注射液治療,治療組采用苦參堿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jié)果:治療組治愈22例(81.48%),未愈5例(18.52%);對照組治愈13例(48.14%),未愈14例(51.8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苦參堿治療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療效顯著。
關(guān)鍵詞 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愈率;苦參堿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國先病率較高,并有較高的復發(fā)率,我們在綜合療法基礎上加用苦參堿治療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7例,并與不加用苦參堿治療的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7例做對照,發(fā)現(xiàn)加用苦參堿能顯著提高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愈率,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9月收治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4例。診斷標準:5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診斷均符合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標準[1]。治療組27例,男18例(66.67%),女9例(33.330/0),年齡(44.74±13.11)歲。對照組27例,男16例(59.26%),女1l例(40.74%),年齡(43.82±14.32)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主要臨床癥狀、合并癥及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①治療組用苦參堿250mL靜脈滴注,1次/d。其他藥物:復方甘草酸苷80~100mg加入lO%葡萄糖溶液250 mL靜脈滴注,1次/d;合并細菌感染者用第3代頭孢霉素等對肝、腎無毒性的抗菌藥物,有腹水者用利尿劑,有出血者用止血藥治療。②對照組不用苦參堿,用苦黃注射液40~5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mL靜脈滴注,1次/d。其余治療同治療組。兩組在黃疸消退后均加用核苷類抗乙肝病毒治療。
觀察指標:治療前后查血常規(guī)、血小板計數(shù)、尿常規(guī)、腎功能及心電圖,在治療過程中對心率、血壓等情況及有無畏寒、發(fā)熱等進行詳細觀察。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2.0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果
兩組治療后治愈情況比較,見表l。
不良反應:苦參堿治療后無畏寒、發(fā)熱、皮疹等不良反應,對心臟、血壓、血常規(guī)、血小板計數(shù)、尿常規(guī)、腎功能都無明顯影響。
討論
慢性及急性(亞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比較常見的傳染病之一,尤其在我國發(fā)病率較高,而且治療后復發(fā)率較高,給廣大肝炎患者帶來了身心痛苦及經(jīng)濟損失??鄥A注射液是從天然植物豆科槐屬植物苦豆子的成熟種子或花期地上部分中分離提取的生物堿,可抑制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的復制,抗肝細胞凋亡,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提高肝細胞再生活性,激活細胞膜上的腺苷酸環(huán)化酶,提高細胞內(nèi)cAMP水平,增加膽汁和膽酸的排泄,改善肝內(nèi)膽汁淤滯,抑制免疫性損傷,穩(wěn)定膜結(jié)構(gòu),調(diào)節(jié)肝細胞代謝,從而有快速退黃的作用。因此苦參堿用于肝炎,特別是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是合理的。
我們在綜合療法基礎上加用苦參堿治療急性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治愈22例(81.4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13例(48.1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未見不良反應,而且苦參堿價格便宜,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