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進芳
摘要:《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學習要借助有效對話構(gòu)建學生自主、合作、高效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平等、自由、有意義地進行對話交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促進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zhì)得到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小學數(shù)學;對話;設(shè)問引導;分析比較
葉瀾老師指出:教學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活動”。教學是一種藝術(shù),有效的教學課堂對話也是一種藝術(shù)。除卻交流技巧,課堂對話首先是一種平等的、自由的交流,即能夠給學生最寬廣的思維空間,不再讓學生受課堂、教材和教師思維的局限,教材和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引導,而非限制。其次,課堂上的對話是互動的、交往的,即強調(diào)學生和教師的認知、思想以及情感是在對話中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利用如下幾個方法開展課堂對話。
一、設(shè)問引導,讓學生想說
“沒問題”“沒話說”源于小學生知識積累量以及思維發(fā)展水平所限。小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認知處在入門階段,即教師說什么,學生聽什么,自己還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然而,小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教師抓住并積極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提出問題,積極引導,促使學生打開思維、妙語連珠。
如在“圓的認識”課堂上,學生本身對圓有直觀的認識,但如何才能使學生準確認知圓的特性呢?在利用微課介紹了圓之后,我提出問題:你能用什么工具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學生很容易給出答案:圓規(guī)。“還有么?找一找你身邊的工具?!蔽依^續(xù)引導。這時,學生的思維展開了,大家開始思索并尋找身邊圓的東西。有的學生用筆做模型,圍繞它畫出小的圓;有的學生用兩支筆當做圓規(guī)畫出圓;還有的學生用半圓儀畫出圓……我選取了幾張學生畫的圓,讓大家說說這些圓的不同。除了圓的大小不同,學生都說可以不做考慮,重要的不同就是還在于圓的畫法,借助圓規(guī)、半圓儀、標準圓柱體或球體畫出的圓都非常標準,而學生利用折疊法、自制圓規(guī)等畫出的圓不是非常標準等等。我又提了一個問題:“大家能猜出這幾個圓是用什么方法畫出的嗎?”“看圓的大小進行猜測”,“看圓是否標準”,“看畫出的圓上有沒有圓心標記”……在對話中,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揮,教學課堂綻放出絢麗的色彩。
二、巧用技巧,讓學生會說
數(shù)學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其表述準確、嚴謹,教師在于學生對話中就要體現(xiàn)數(shù)學語言的特點,凸顯數(shù)學對話的獨有藝術(shù)。
1.利用對比法,分析比較著說。心理學家指出,利用對比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促進學生理解掌握。如在一年級教學時,教師就告訴學生,如果題目中出現(xiàn):“多”,那一般就是用加法求解。隨后給學生列出兩個題目:①圖書角有漫畫書32本,故事書比漫畫書多8本,故事書有多少本?②圖書角有漫畫書32本,比故事書多8本,圖書角有故事書多少本?讓大家說一說這兩個題目有什么區(qū)別。“第一個題目是故事書比漫畫書多,第二個題目是漫畫書比故事書多?!睂W生回答的很好,對題意的判斷非常準確。
2.變化表述方法,一個問題多樣說法。“萬變不離其宗”是數(shù)學的一定特點,因此,在解決一個問題時,教師會舉一反三,變換表述,促進學生理解。如下面三個題目:①一個長方形的操場,長150米,寬50米,沿著它跑一圈是多少米?②一個長方形的操場,長150米,寬50米,它的周長多少米?學校操場是長方形的,它的長是150米,寬是50米,學校早操要求大家跑兩圈。大家跑了多少米?生看到這三個題目后,有的學生就直接說:“老師,這三個題是一樣的。”“完全一樣嗎?”教師追問?!安煌耆粯?,前兩個一樣,后一個不一樣?!?/p>
3.利用幽默風趣語言,有意思地說。教師的課堂語言是教學智慧的重要體現(xiàn)。有調(diào)查顯示:教學課堂中最容易給學生留下印象的是:教師的某一句話,其次為教學媒體中的某一個內(nèi)容、教師的動作表情、同學的發(fā)言。由此,我們能夠看到教師語言的重要性。教師在講解題目時風趣幽默,能夠增強學生傾聽的興趣,增加學生的專注力。要利用好幽默,教師就要勤觀察,找出知識與客觀事物、與文學故事直接的聯(lián)系,恰當巧妙地運用。如在認識多位數(shù)的時候,教師說:“如果上帝給我0到9這十個數(shù)字,我就能夠用它們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所有的數(shù)?!倍谥v解“0”在四則運算的作用時,教師又說:“雖然在加減號后面,0什么威力都發(fā)揮不出來,結(jié)果還是原來的數(shù);但當乘號遇到0,就是踩到了地雷,一切都炸光了。”這些具有吸引力的語言教師說得多,學生愛聽,學生自然也就越來越會說了。
4.先思考,后說。培養(yǎng)學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是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是數(shù)學教學的根本任務(wù)。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有明確的目的性的,是促進學生思考的催化劑。如在《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的課堂上。
師:“長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相同點?”
生1:“四個角都是直角?!?/p>
生2:“相對的兩條邊相等?!?/p>
師:“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有哪些相同點和呢?”
生:“它們相對的兩條邊都相等?!?/p>
在教學時,教師沒有問兩個圖形之間的不同點,但是有些同學已經(jīng)控制不住說出來了,教師要學生思考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就不用再多問。各個知識點的特點,學生在理解時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在備課時都會提前考量,并在課堂對話中印證教師的猜想。如若與教師課前所想不同,教師就要及時調(diào)整,引導學生跟著教學內(nèi)容一路思考,使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始終保持好奇感。
總之,師生對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真誠、認真的交流,是嚴肅思考的過程,更是愉悅身心的過程。對對話內(nèi)容的興趣和對對方話語的欣賞是愉悅對話的最重要保障。既要求教師課前做好對話設(shè)計,又要根據(jù)教學實際靈活處理,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自由對話。
參考文獻:
[1]王志宏.小學數(shù)學對話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10.
[2]劉劍.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師生對話藝術(shù)[J].教育藝術(shù),2016(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