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卿
摘 要:魯迅,中國現(xiàn)代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所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作品中,以他敏銳獨特的視角、鋒銳犀利的筆觸,為我們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女性形象。從女性文學(xué)的研究角度出發(fā),以女權(quán)主義與女性主義為研究方法,對其筆下的女性形象進(jìn)行深刻分析與研究,魯迅哀其不幸,給予她們關(guān)注、憐憫和同情,又怒其不爭,批判她們對命運的妥協(xié),可以深刻認(rèn)識到魯迅筆下的女性經(jīng)歷了從蒙昧無知到開始覺醒再到奮起抗?fàn)幍陌l(fā)展變化過程,進(jìn)而深入揭示當(dāng)時時代下社會女性在封建禮教、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的壓迫下沉吟著命運的哀歌。
關(guān)鍵詞:女性形象;封建社會;壓迫;悲劇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5-0-01
女性形象時常被關(guān)注到的大多是美艷動人的,但是女性又不全是這個樣子的,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女性難以承受生活的重?fù)?dān),命運的捉弄。在魯迅筆下的女性,她們生活在黑暗的社會中,艱難的維持生計,各種各樣的磨難又席卷而來,她們有的甘愿沉淪,有的認(rèn)命妥協(xié),有的奮起反抗,然而她們的力量卻是那么微乎其微。但是她們雖集諸多的不如意于一身,卻依然活著,或沉淪,或堅強,或妥協(xié),她們沉吟著時代的哀歌。
魯迅筆下的每一個女性都很有代表性。來自《明天》和《祝?!分械膯嗡纳┳雍拖榱稚齻兊男蜗蟊凰茉斐晒褘D,又同樣失去獨子,她們的命運雖然很悲慘,卻從未想過去抗?fàn)?。來自《離婚》中的愛姑,雖然說具有反抗性,可是也不夠強烈,終究沒有跳出封建禮教這磨人的圈子。來自《紀(jì)念劉和珍君》中的劉和珍,雖然她是具有強烈反抗意識的,但封建勢力的強烈鎮(zhèn)壓還是讓如花的妙齡慘遭殺戮。魯迅對這幾個悲劇色彩的女性形象進(jìn)行塑造時,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方面十分同情她們的悲慘遭遇,另一方面又批判她們自身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更把矛頭直指腐朽、剝削、壓迫的封建制度,揭示了婦女要想贏取自由獲得解放,首先必須取得社會解放這個深刻道理。
縱觀魯迅筆下的女性形象,雖然她們遭受著同樣的悲慘命運,但是在她們整個的生命歷程中,無論是她們的曲折命運、個人表現(xiàn)還是思想斗爭又都不盡相同。根據(jù)魯迅的描述,封建女性的經(jīng)歷大致可被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蒙昧無知;第二階段為開始覺醒;第三階段為奮起抗?fàn)帯?/p>
第一個階段是蒙昧無知,代表人物是單四嫂子和祥林嫂。她們不知道奮起反抗,不明白自己的人生深受社會的殘害,封建制度、封建禮教束縛和禁錮了她們的思想,悲劇的命運也是社會和歷史的悲哀和必然。單四嫂子,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生活在底層的勞動婦女形象,她深受各種封建禮教的壓迫,而寶兒的毀滅使得單四嫂子的毀滅成了必然。祥林嫂,任勞任怨又逆來順受,即使看到她反抗再嫁,可也是為了維護(hù)封建禮教下的貞潔,然而卻不幸的死在了暴風(fēng)雪中。生活在封建傳統(tǒng)中的女性,只能被迫依附于自己的男人,妥協(xié)于自己所處的社會,更可悲的是,她們又心甘情愿的接受這種命運的捉弄和安排,她們仿佛只有肉體,沒有靈魂。
第二階段為開始覺醒,代表人物是愛姑和子君。由于勢單力薄的局限,只是做著無用的反抗,這些女性顯然已經(jīng)意識到了必須為自己的權(quán)益進(jìn)行斗爭,但深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的影響加之認(rèn)識有限,最終還是在封建制度的高壓之下妥協(xié)。愛姑,作為舊中國中產(chǎn)階級婦女,可以不知天高地厚的生存與生活,但是她的生活狀況與個人思想,讓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的她以從敢于鬧事到無奈妥協(xié)的悲劇收場。子君雖然受過五四個性解放思想的影響,敢于追求自由戀愛,與涓生同居后仍逃脫不了沉湎于家庭瑣事之中的命運。子君是的失敗,源自于她的身上依舊殘存著的舊思想,她以為終于逃出了一個封建舊家庭,但是她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她只不過是又建立了一個舊社會模式的小家庭,她的命運也注定是要遭遇不幸的??粗鴲酃煤妥泳谋瘎。覀兛梢猿浞忠庾R到,盡管是生活在中產(chǎn)階層又接受過一些新知識新思想新教育的女性,她們同樣是擺脫不了遭人踐踏的悲慘命運。
第三階段為奮起抗?fàn)?,代表人物是劉和珍。這些女性在新思想的洗禮和教育下,充分地認(rèn)識到了造成女性悲劇命運的根源,她們渴望自由與解放,并通過自身的斗爭來獲得人格的獨立和解放,同時將目光關(guān)注并投入到了為全民族和社會的解放事業(yè)中。魯迅從劉和珍身上看到了中國女性解放的希望,贊頌她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她具有民主自由的新思想,她毫不妥協(xié),敢于反抗,敢于沖破封建枷鎖,她不僅追求自身的獨立與解放,也時時刻刻關(guān)注著社會的動態(tài),她目睹著新舊社會的變更,在追求自由與民主的時代要求下,雖然失敗,但她發(fā)出了自己的吶喊,用行動詮釋著新女性的魅力。
通過魯迅對女性悲慘命運的描述,深刻批判和揭露了封建社會和倫理道德對女性精神世界的摧殘,突出表現(xiàn)身縛沉重精神枷鎖的中國勞動婦女,這精神枷鎖是她們無法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的桎梏。但她們的反抗意識是隨著社會的進(jìn)步一步一步增強的,覺醒的意識也得到了萌芽,讓我們看到了女性的“明天”。
魯迅關(guān)注的不僅是女性,也是在深刻剖析國民的靈魂,而他的目的是想引起民眾的關(guān)注,喚起民眾的覺醒,改變民族的精神面貌,解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魯迅筆下的女性,她們低聲抽泣著,訴說著命運的悲慘,沉吟著時代的哀歌,呼喚著人們的覺醒,民族的解放,期待著本該她們擁有的光明。
參考文獻(xiàn):
[1]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
[2]王永茂.論魯迅的進(jìn)化觀[J].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2004.
[3]晏晴.魯迅視野中的女性命運[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