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柳松
【摘要】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極其重要的位置。文章從四個方面入手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進行具體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158-02
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又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古詩詞教學,不僅能啟迪學生智慧,又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還能陶冶學生性格情操。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一、畫出古詩
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愛畫畫的特點來引入古詩教學?!霸娰F含蓄”展現(xiàn)了古詩語言精煉、含蓄的藝術美。詩人能用有限的文字,反映了最真實、最貼切的情感,語言精煉、內(nèi)容豐富,形成了古詩的主要特色。如“拂堤楊柳醉春煙”“風吹草低見牛羊”“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字風流,境界全出。教師要啟發(fā)學生通過聯(lián)想、想象,再現(xiàn)楊柳的嬌姿、柔態(tài)和神韻,北國草原壯麗富饒風光,廬山瀑布向下傾斜的磅礴氣勢才能領會古詩的魅力和意境,讓學生再次獲得閱讀欣賞的愉悅和二次創(chuàng)造的滿足。古典詩詞中伴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美,每一首詩都有一幅美麗的畫,將古詩與繪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教學場面。這樣既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時,低年級的學生會用他自己的方式畫出瀑布傾瀉而下壯觀、奇?zhèn)サ木跋?。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zhèn)チΑS秩缳R知章的《小池》中的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栩栩如生地繪制出初夏荷塘中的景象。讓學生抓住這些景物的特征來畫,邊讀邊畫,陶醉于畫中。老師可以選一些優(yōu)美詩文,讓感興趣、有特長的同學畫畫。如《小兒垂釣》、《詠柳》《梅花》《村居》等。
二、啟作新詩
我們可以結合小學生天真爛漫的性格特征,鼓勵他們寫出自己的詩歌。我們所熟悉的詩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就是初唐四杰之一駱賓王在七歲時所作,相傳有一天他家來了客人,一家人忙著招待客人,駱賓王就獨自一人跑到了池塘邊玩耍,池塘邊有很多美麗的花草,草叢中不時有小蟲子跳來跳去,柳樹枝條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風的吹拂下把水面劃出一道道波紋,池塘里一群大白鵝正在嬉水,駱賓王捉了幾只小蟲子朝水里扔去,鵝群趕緊向這邊游來,就像一團團白絮在水面漂浮,紅紅的腳掌像小船槳一樣劃水,清清的水面上擴展著扇形的漣漪,他撿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畫起了白鵝游水圖,這時候,家人因不見了駱賓王,找到塘邊來了,客人也跟了來,看到地上的畫,靈機一動,想考考這孩子,于是指著白鵝叫他作詩一首,駱賓王便作了這首詠鵝詩??梢?,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是需要引導和激發(fā)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古人的詩詞,也可以引導學生作出自己的詩歌來,把學生的作品收起來做一個學生詩歌展,鼓勵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作古詩詞,好的作品還可以聯(lián)系報社進行投稿。
三、知人論世,情景教學
每一首詩都包含著詩人的情感,詩人通過作品向我們傾訴內(nèi)心的情感。不同的背景有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詩人有著不同的情感。如果我們不深入地了解詩人,不了解他的生活背景,要想學好、學透古詩,顯得尤為的困難。所以,課前準備成為我們學習古詩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搜集有關于詩人的生活背景以及他人的評價等。全面了解詩人后,再去進行古詩的學習,這就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背后傳達的深層次意蘊。萬事開頭難,只有我們把根基扎實,對學習日后的古詩是有很大幫助的。
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娏?,如果僅僅是講詩人登高望遠所看到的景色,遠遠是不夠的。所以要引導學生,讓學生與詩人來一次心靈的對話,體會詩人熱愛祖國山河、樂觀進取的情感和精神,從而獲得與作者情感共鳴,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首古詩的內(nèi)容。然而,小學生知識、閱歷的不足,面對復雜的寫作背景,復雜的情感,讓他領悟其中的內(nèi)涵是非常困難的。這時,老師要把握時機,利用學生求知欲的心理特點,講解作者的相關資料,然后從作者資料背景中,抽取出一段合適的可以演出來的背景,讓學生們報名當演員,類似于小時候的過家家一樣,讓學生扮演角色,來體味作者的情感狀態(tài),或者教師可以找尋一些視頻和圖片資料來引導學生想象詩人的生存和情感狀態(tài),從而弄懂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
四、溫故知新,興趣教學
小學生對他知道的知識會比較容易掌握一些,這樣教師就可以將他們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或者是故事融進于詩歌之中。比如,小學生剛學古詩時,對于詩歌這一體裁不熟悉,但是他們習慣于聽故事,這樣,教師可以將古詩內(nèi)容巧編成一個故事,吸引學生進入古詩詞的學習情境中去,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學習胡令能的《小兒垂釣》,教師就可以通過耳熟能詳?shù)摹缎∝堘烎~》的故事引入:貓媽媽帶著小貓到小河邊去釣魚,可是在釣魚過程中,不斷飛來的蜻蜓、蝴蝶,都吸引了小貓的目光,它扔下魚竿就去捉蜻蜓、捉蝴蝶,到最后它一條魚都沒釣著,而貓媽媽卻釣起來好幾條大魚。貓媽媽告訴小貓:“釣魚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你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捉蝴蝶,怎么能釣到魚呢?”后來小貓聽了貓媽媽的話很難為情,從此就一心一意地釣魚了。蜻蜓又飛來了,蝴蝶也飛來了,小貓就像沒看見一樣,一步也沒走開。不一會兒就釣上來一條大魚,小貓開心極了……教師講得生動有趣,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等學生慢慢產(chǎn)生了興致,便可以開始教學新課了。
參考文獻:
[1]季曉燕.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的探究.江西教育教海泛舟(小學教育)綜合版2014年1-2月.
[2]陳活生.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研究.教師博覽科研版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