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媒介接觸成為全中國數億人口最主要的大眾媒介接觸方式之一,大眾媒體中呈現(xiàn)的老年形象密切影響到社會公眾對于老年人的觀念與態(tài)度。本文聚焦于老年群體形象研究,試圖對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回顧、梳理和總結,從而對今后我國大眾媒體老年形象研究起到參考作用,對構建積極健康的老年形象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諧發(fā)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大眾媒體;老年群體;形象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5-0078-02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學術屆和業(yè)界對中國老年群體的關注程度逐漸提高,近幾年對于老年群體的各類研究也層出不窮。本文選取了大眾媒體老年群體形象這一角度,通過梳理并總結國內外的研究文獻,發(fā)現(xiàn)從20世紀40年代起,開始有學者探究媒介中的老年人形象問題,但是直到20世紀90年代,“老人傳播”這一更加宏觀而全面的概念才被正式提出,從而擴寬理解老年群體與媒介關系的角度。由此可見,對于老年傳播,特別是大眾媒體老年形象的研究,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
一、研究背景
人口老齡化是指,由于生育率的降低以及壽命的延長,導致人口中年輕群體數量減少、老年群體數量增加,從而使老年群體的人口比例相對增長。根據聯(lián)合國對人口老齡化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qū)60歲及以上老人數量占總人口超過10%或者65歲及以上的老人數量占總人口超過7%時,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qū)進入人口老齡化。
與世界人口老齡化相比,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形勢更為嚴峻。2011年4月,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表明我國60歲及以上老人人口巳達1.78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12.96%。截至2014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人口總數達2.12億,占比達15.5%,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總量最多的國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60歲以及上老人人口數量將超過2.48億,占比達17.5%。面對不可遏制的老齡化趨勢以及與之帶來的各類社會問題,老年群體成為全社會的關注焦點。
另一方面,中國互聯(lián)網中心(CNNIC)于2016年發(fā)布的《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7.1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到51.7%。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和使用互聯(lián)網,其中也包括大量老年群體。老年群體的媒介接觸和使用情況如何?互聯(lián)網中呈現(xiàn)的老年群體形象如何?積極還是消極?互聯(lián)網中呈現(xiàn)的老年群體形象是否會影響社會大眾對老年群體的認知?諸如此類的涉及互聯(lián)網、大眾媒體和老年群體的關系研究有望成為新的研究熱點。
二、研究概況
老齡群體與大眾媒體是一個相對新的研究領域。國外對此類問題的研究興起相對較早,數據和成果較為豐富。
在國外的研究中,興起較早、研究較多的是關于老年人傳媒接觸或使用情況的實證分析,據此對相關媒體的發(fā)展和推進老年人媒介使用產生影響。除此之外,國外還有大量學者研究大眾媒介的老年群體形象呈現(xiàn)問題,通過大量實證研究探討各類大眾媒體(包括廣播、電視、報紙)對老年群體的積極和消極的形象刻畫。
而國內,老年人與媒介的研究領域與國外情況大致一致,基本可以分為老年人媒介接觸研究、新媒體與老年人形象研究以及老年人的媒體形象呈現(xiàn)研究。
三、國外研究綜述
從20世紀60、70代起,國外開始有大量學者通過內容分析法對不同大眾媒體中的老年形象進行實證研究。Robinson、Skill(1995)曾做過有關電視媒體和老年群體形象的研究總結。研究表明,對電視中老年群體形象的研究和關注顯現(xiàn)于20世紀60、70年代,期間產出的研究成果和報告對后續(xù)的相關研究產生重要影響和借鑒意義,其中對電視媒體中“老年群體”出現(xiàn)的頻率、“老年群體”的形象特征、媒體中的“老年群體”形象與現(xiàn)實中“老年群體”形象的對比分析,是各類實證研究中探討較多的問題。Gerbner等(1980)選取電視媒體中熱門節(jié)目的老年群體形象進行內容分析。研究表明,在黃金檔電視節(jié)目中,60歲及以上的人物占比最低,僅占總角色數的2.4%,遠低于現(xiàn)實中當時美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10.9%)。
除了以上對電視媒體中老年群體的形象研究,還有關于廣播媒體和印刷媒體老年形象的研究。其中,由于廣播媒體受限于聲音傳遞,對形象的全面搭建能力較其他媒體弱,而且廣播的受眾不多,因此國外對廣播媒體中老年群體形象研究較少。另外有一些研究針對印刷媒體中老年群體形象進行研究(例如報紙、雜志、書籍),例如Robinson等(2002)、Evers(1998),研究表明,印刷媒體中老年群體的形象呈現(xiàn)頻率較低,數量較少,而且大部分是較為消極的形象傳遞。
四、國內研究綜述
關于老年群體傳播研究,臺灣政治大學的蔡琰、臧國仁教授在《老人傳播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以老人傳播研究群為例》中提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涉及老人傳播的研究才在英美等國形成風潮,相關書籍大多是90年代末陸續(xù)出現(xiàn),論文合集的出版也才出版第二版,以上敘述的發(fā)展趨勢和現(xiàn)狀表明“老人傳播”這一研究主題的新穎以及相關研究的匱乏。
1.老年群體傳媒接觸研究
王億本教授《中國老人傳播研究二十年——1990-2010發(fā)展狀況述評》一文,通過知網搜集和分析1990-2010年間國內關于老人傳播的研究文獻,發(fā)現(xiàn)在這2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中國老人傳播研究存在失衡問題,包括研究主體失衡(發(fā)文作者和發(fā)文期刊集中)、研究內容失衡(缺少對公共媒體的關注、理論研究少)、研究方法失衡(缺少定量分析的應用)。失衡背后的原因包括,社會對老年傳播的關注度低導致研究者關注程度低、老年群體的媒介選擇具有偏向性等,研究者對老人傳播的研究偏見。
陳勃教授致力于老人傳播研究,特別是大眾媒體與老年群體的關系研究,《老年人與傳媒一互動關系的現(xiàn)狀分析及前景預測》一書全面展現(xiàn)老年群體與大眾媒體的互動和影響,論述了大眾傳媒對于老年群體的影響,包括國內外關于媒介與老人傳播的研究述評, 老年群體媒介接觸和使用的實證研究等。他認為,國內大部分關于大眾媒體與老人傳播的研究缺乏科學、深入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浮于表面的政策分析或者理論探討,缺少實質性、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結論和研究成果。
2.新媒體與老年群體形象
臺灣蔡琰教授和臧國仁教授著眼于從人文方面探討老人傳播,展開深入和廣泛的研究,并且于2005年主導并創(chuàng)建“老人傳播研究網”,為各類老人群體傳播研究提供平臺。在《熟年世代新傳媒與老人自我形象及社會角色建構的關系——報紙、電視、電腦與網際網絡所傳播之象征系統(tǒng)對老人參與社會組織之影響》專題研究報告中,他們發(fā)現(xiàn)老年群體對新型技術的接受和使用情況均超乎想象,不少老人群體積極適應大眾媒體,例如購買電腦、使用互聯(lián)網、開通部落格等。研究成員不僅探討老年群體對大眾媒體的接觸和使用情況,還關注這兩個不同的社會組織/社會系統(tǒng)之間的溝通問題,即雙方能否通過符號信息了解彼此、相互溝通。
針對老年群體和新媒體的關系問題,近幾年出現(xiàn)較多相關研究文獻。吳信訓在其《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上海及我國老年群體生活方式優(yōu)化的前景研究——基于上海城市老齡群體新媒體使用情況的調查》一文,針對上海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現(xiàn)象,通過對上海市老齡人口的新媒體使用情況進行實證研究,提出要建構“智能養(yǎng)老新媒體系統(tǒng)”,將老年群體生活和新媒體技術有效結合,從而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類社會問題。
3.老年群體媒介形象呈現(xiàn)
陳勃教授在其《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大眾傳媒對老年形象的呈現(xiàn)》一文中,梳理和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在此基礎上探討以下幾個問題:大眾媒體中呈現(xiàn)的老年群體形象是否會影響社會對老年群體的態(tài)度?是否會影響老年群體對自身的觀念?是否會惡化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類社會問題?研究表明在當今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下,促進大眾媒體對老年群體形象的積極性呈現(xiàn)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著眼于“大眾媒體老年形象呈現(xiàn)問題”這一課題,通過知網檢索到19篇相關文獻,例如:《湖南省都市報老年人形象再現(xiàn)研究》《《華商報》老年人媒介形象研究》《電視廣告中老年人形象的運用與重塑初探》《當代中國老年人的報紙媒介形象研究——基于對《人民日報》《新京報》《南方都市報》十年(2006-2015)的新聞報道研究》《都市報中的老年人形象再現(xiàn)分析——以《新安晚報》《合肥晚報》(1997-2011)為例》《<夕陽紅>中老年群體的電視媒介形象研究》等,這些文章中所涉及的大眾媒體主要集中在傳統(tǒng)媒體上,包括電視、報紙。再例如《基于人民網報道的老年群體媒介形象研究》《新浪微博老年人形象研究》《網絡中老人群體媒介形象傳播的問題與對策》《中澳老年網站對比研究》等,這些文章中所涉及z的大眾媒體則主要集中在新媒體上,包括網站、微博。
綜合上述關于老人傳播的研究文獻,雖然從20世紀40年代起,開始有學者探究媒介中的老年人形象問題,但是直到20世紀90年代,“老人傳播”這一更加宏觀而全面的概念才被正式提出并興起,老人傳播的研究仍有較大發(fā)展空間,特別是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和新媒體的出現(xiàn),大眾媒體與老年群體的關系問題成為新興的研究熱點。希望通過更多學者的研究,引起全社會對老年群體的關注,積極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類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發(fā)展。
作者簡介:龔曉穎,女,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新媒體傳播研究。]
參考文獻:
[1]蔡琰,臧國仁.老人傳播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以“老人傳播研究群”為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07, 28(1):148-151.
[2]王成一.電視廣告老年人形象與老年關懷探討[J].中國報業(yè), 2011(9X):46-47.
[3]陳勃,歐陽珊.老年人口變化對傳媒接觸需求的影響——基于代群效應的預測分析[J]. 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6(3):153-157.
[4]陳勃.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大眾傳媒對老年形象的呈現(xiàn)[J].甘肅社會科學,2006(6):247-249.
[5]王億本.中國老人傳播研究二十年(1990--2010)發(fā)展狀況述評[J]. 編輯之友,2011(7):37-40.
[6]吳信訓.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上海及我國老年群體生活方式優(yōu)化的前景研究——基于上海城市老齡群體新媒體使用情況的調查[J]. 科學發(fā)展, 2011(4):88-106.
[責任編輯:東方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