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通訊作者)
(上海市長寧區(qū)新涇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335)
頸動脈為人體表淺血管,可以較好反應機體動脈粥樣硬化水平,頸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頸動脈狹窄不是單一疾病,會影響腦卒中、心肌梗塞、冠心病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為常見的慢性病,在老年人群中有很高的發(fā)病率[1]。積極提高慢性病患者對頸動脈狹窄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提前進行有效的宣稱教育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至關重要。本文擬對200名慢性病患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分析慢性病患者對頸動脈狹窄防治知識的認知程度、認知途徑及對相關健康教育的需求情況。
以2017年1月—2017年6月對我院200名慢性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慢性病患者男性102名,女性98名。年齡49歲~78歲,平均年齡52.37±17.29歲。
(1)慢性病患者順利完成調(diào)查問卷;(2)所有慢性病患者自愿參加試驗。
1.3.1 調(diào)查問卷 對200名慢性病患者發(fā)放我院自行設計的1份調(diào)查問卷:(1)調(diào)查問卷分為2部分,第一部分為慢性病患者對頸動脈狹窄知識的掌握情況,調(diào)查項目有頸動脈狹窄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系、頸動脈彩超對于診斷頸動脈狹窄的意義,頸動脈狹窄的防治方法,每項結果分為“不知道0分”,“部分知道1分”,“知道2分”。第二部分為慢性病患者對掌握頸動脈狹窄知識的需求途徑:通過書本、報紙途徑;通過微信、網(wǎng)絡、多媒體途徑;通過專家途徑。本次共計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200份,每人填寫1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所有項目未出現(xiàn)缺項、少項。
慢性病患者中對“頸動脈狹窄的防治方法”的得分最低,明顯低于“頸動脈狹窄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頸動脈彩超對于診斷頸動脈狹窄的意義”,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 慢性病患者對頸動脈狹窄知識的掌握情況
慢性病患者對掌握頸動脈狹窄知識的需求途徑中以“通過專家途徑”比例最高,達到64%,明顯高于“通過書本、報紙途徑”及“通過微信、網(wǎng)絡、多媒體途徑”,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2。
表2 慢性病患者對掌握頸動脈狹窄知識的需求途徑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食鹽攝入的增加,造成慢性病的的發(fā)病率逐步增加。還有研究指出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飲食的多種選則性,糖尿病逐步成為全球性的疾病[1]。高血壓水平會會造成全身小動脈痙攣,長期高血糖會攻擊血管內(nèi)皮細胞,上述兩種疾病共同在發(fā)生發(fā)展中使得動脈管壁增厚,血脂沉積,最終引起動脈粥樣硬化[2]。
WHO指出我國糖尿病人群、高血壓人群居于全球首位,將在2020年達到頂峰。且相對于其他內(nèi)科疾病患者,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人均平均住院費更為昂貴[2]。同時2014年、2015年及2016年社區(qū)中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檢出率情況呈遞增趨勢。同樣我國學者在2014年對10個大城市35家三級甲等醫(yī)院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人群高血壓、糖尿病的達標率僅為24.3%、30.1%。因此,控制好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血壓、血糖水平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公共問題[3]。
頸動脈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逐步造成頸動脈狹窄。眾多研究顯示頸動脈狹窄危害性嚴重,尤其是和缺血性腦卒中關系密切。但是頸動脈狹窄為一種專科疾病,很多慢性病患者對其認識不足,經(jīng)常忽略這種疾病[4,5]。
本次研究中通過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的形式,對慢性病患者進行調(diào)查,結果顯示慢性病患者中對“頸動脈狹窄的防治方法”的得分最低,明顯低于“頸動脈狹窄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頸動脈彩超對于診斷頸動脈狹窄的意義”,比較有差異(P<0.05);同時慢性病患者對掌握頸動脈狹窄知識的需求途徑中以“通過專家途徑”比例最高??梢钥闯雎圆』颊邔︻i動脈狹窄防治知識認知水平偏低,同時對防治知識的需求迫切。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各級醫(yī)院應通過專家培訓加強慢性病患者對頸動脈狹窄防治和診斷知識的普及,以幫助慢病人群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