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璟鈺
摘 要 在新課標大環(huán)境下,拓展閱讀教學模式得以形成,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課本及主題收集相關信息,構建具有高度適宜性的語文閱讀情境,在情境中通過拓展延伸、聯(lián)系對比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應用手段,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拓展閱讀教學,將閱讀教學進行有效的拓展與延伸,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 小學語文;拓展閱讀;重要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B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4-0112-01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應該在拓展閱讀教學中加入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在不同文章中能夠相互交叉和滲透理解,達到開闊視野的目的。小學生的知識吸收與積累都是要靠閱讀來進行,在此過程中,要學習的語文知識也隨著積累的過程變得更加豐富。拓展閱讀教學是新課改提倡的最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拓展閱讀教學,能夠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自主性,同時還能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小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構建小學語文拓展閱讀課堂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落后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由于教師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一直采用落后的教學方式,即傳統(tǒng)的灌溉式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上一直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的灌輸,教師將自己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長期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這樣落后的閱讀教學方式給拓展閱讀教學的開展帶來了嚴重的阻礙。
(二)閱讀中的求解與互動不夠
在語文的拓展閱讀中,很多學生在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不認識的字時,很少有學生會選擇主動查閱或者詢問老師同學,也很少有學生會針對讀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疑惑、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與父母、老師和同學交流。在閱讀時,很多學生沒有主動去開動思維,積極思考,深入研究,沒有認真地用心去感受,導致讀書所得沒有轉化為自己內化的東西。
二、構建小學語文拓展閱讀課堂的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決定著學生成績的好壞,對學生的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在今后的語文拓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性興趣愛好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拓展閱讀,教師在學生進行閱讀的時候應對文章的作者進行介紹,介紹其成長歷程和在寫文章時所發(fā)生的趣事等,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基于教材內容拓展閱讀素材
拓展閱讀內容是為了讓閱讀教學內容更加開放,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容,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展閱讀時,教師應以課堂教學和教材為本,以文本蘊含的內容為主題,因為拓展的內容主要是往縱向維度的邏輯性拓展和橫向維度的發(fā)散性拓展。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文章為節(jié)選章節(jié),所以教師要組織學生討論原文,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其所處的年代背景,才能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達到奠定基礎和鞏固知識的目的。這便是縱向維度的邏輯性拓展,它主要是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深層拓展引導的一種模式。而橫向維度的發(fā)散性拓展是從主題、情節(jié)、體裁等各個方面開展的。
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可以拓展至各種動物對家人的尋找,這便是拓展關聯(lián)性情節(jié)。按照這樣的方式,教師還可以進行愛國對愛黨、鄉(xiāng)愁對離愁、神話對傳說等各種關聯(lián)性主體拓展。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閱讀與課文類似體裁的文章,讓學生在互相對比中增長見識,學會見微知著,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三)配備相應的讀書條件
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必須首先營造良好的讀書條件,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要開放學校圖書室,加強讀書室的建設,不斷增加種類豐富的藏書,同時有條件的學校要開設電子閱覽室,不斷完善硬件設備,提供豐富的讀書資源給學生,增加學生的可選擇性。還可以創(chuàng)建班級的圖書角,可以更加方便地延伸閱讀,營造良好的班級讀書氛圍,鼓勵學生親近書。圖書角的建立可以采用學生捐獻的辦法,相當于一種圖書交換,這樣的書籍更加符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圖書的捐獻要進行審核,圖書角也要進行專門的管理,定期對圖書進行更換,增加學生的讀書效率,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讀書的重視,鼓勵學生自主讀書。
(四)積極開展讀書活動
讀書過程中的體會交流、互動,對于促進學生理解書籍內容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拓展閱讀中,要積極開展一些讀書交流活動,包括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合理引導,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發(fā)展自己的思想,各抒己見,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也不要制定標準的正確答案,營造更加開放性的、活躍的交流氛圍,教師還可以在交流過程中根據(jù)課本內容,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時,可向他們推薦希臘神話故事閱讀。還可以舉辦閱讀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和心得,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總之,教師通過拓展小學語文閱讀的形式、內容和體驗,可以真正實現(xiàn)拓展性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郝玉紅.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