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摘 要】目的:研究血凝酶治療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則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血凝酶治療。對比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止血時間。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止血時間短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凝酶治療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顯著,可縮短止血時間,減少不良反應對治療效果造成的影響,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血凝酶;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5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6-03--02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肛腸科常見疾病,是指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或胰膽等部位在內發(fā)生病變而引起的出血癥狀,且出血可在數(shù)小時內達到1000ml,嚴重威脅機體身心健康[1]。尤其是對于新生兒而言,其自身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較弱,一旦失血過多便可能出現(xiàn)死亡。因此,有必要立即給予其合適藥物干預,在止血的同時確保其身體狀態(tài)。本研究選取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中37例采用血凝酶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兒,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7例?;純壕鶠樾律鷥海邮艹瞿δ?、臨床診斷及病理學檢驗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無先天畸形、嚴重心腎肺等器官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觀察組男患兒21例,女患兒16例,日齡1-3d,平均日齡(1.5±1.3)d;對照組男患兒22例,女患兒15例,日齡1-3d,平均日齡(1.4±1.4)d。2組患兒基線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醫(yī)護人員對患兒出血情況進行觀察,采用1%碳酸氫鈉溶液對患兒胃部進行關系灌洗,同時給予氧氣干預,給予肌肉注射維生素K1注射液3ml,并維持其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觀察組則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血凝酶治療,血凝酶(生產企業(yè):蓬萊諾康藥業(yè)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840、0.25KU)每天1次,2-3d為1各療程,2組均治療1療程。
1.3 研究指標
對比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止血時間。治療總有效率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兒經(jīng)治療,1d內出血完全停止,無不適感;有效:1-3d內出血停止;無效:患兒經(jīng)治療,出血情況仍舊存在;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
1.4 數(shù)據(jù)處理 將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中,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檢驗,當樣本容量n>40, 理論頻數(shù)T>5 時,用檢驗;當n>40,但1 2 結果 2.1 2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30%(36/37)高于對照組75.68%(28/37),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70%(1/37),其中電解質紊亂0例、黃疸1例、糖代謝紊亂0例,對照組32.43%(12/37),其中電解質紊亂3例、黃疸6例、糖代謝紊亂3例,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9.332,P=0.002)。 2.3 2組止血時間對比 觀察組止血時間(2.16±0.45)min短于對照組(4.14±0.25)min,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3.396,P=0.000)。 3 討論 上消化道常見誘因有缺血缺氧性腦病、寒冷損傷、應激性潰瘍等,而新生兒出生后自身具有較強的胃泌素水平,且胃酸分泌狀態(tài)較為亢奮,極易出現(xiàn)上消化道出血[3]。臨床[4]指出,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情況雖然癥狀輕重不一,但基于出血量大、速度快等特點,可導致患兒出現(xiàn)現(xiàn)致命性失血性休克,威脅其生命健康。而且,上消化道出血在臨床中并不少見,就體重和循環(huán)血量而言,新生兒及兒童患者出血危險性極高,如無法給予其有效治療,便有可能出現(xiàn)死亡。因此,必須盡快介入治療,確定出血病因、部位,采用合理有效治療,確保新生兒健康。目前臨床多采用常規(guī)藥物干預,即通過注射維生素K1來對其進行止血,維生素K1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是肝臟合成凝血酶原不可缺啥佛的物質,能夠有效促使凝血酶原墻體轉變?yōu)槟冈?,注射后具有一定止血效果。但單獨使用效果欠佳,無法準確滿足醫(yī)師對治療效果的需求。而在其基礎上給予凝血酶則能夠有效提高止血效果,凝血酶應用與治療可直接作用于血液凝固過程中的最后一步,促使血漿中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變成不溶纖維蛋白,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血凝酶治療后,患兒止血時間明顯縮短,且不良反應較少,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觀察其他學者對其開展研究[5],其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均認為在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中采用凝血酶可取得良好止血效果,確?;純航】怠?/p> 綜上所述,在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治療采用血凝酶具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縮短止血時間,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高春香.上消化道出血108例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5):165-166. 肖賽.生長抑素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3):25-26. 劉偉明.應激性胃潰瘍患者治療中奧美拉唑和西咪替丁的應用療效比較[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7):5279-5280. 李忱,木英,梁莉.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7,15(14):91-91. 王建新.上消化道出血應用注射用血凝酶聯(lián)合蘭索拉唑治療的效果評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27):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