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惠娟
高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用到物理、化學等多學科的知識,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意愿、能力需求等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不同學生在解決同一問題時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差異非常大。同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作為課堂主體,本身受教學水平、能力習慣以及教學準備的程度等因素影響,很容易出現(xiàn)解讀不準確、不到位等現(xiàn)象,這給學生學習需求的滿足帶來很大的困擾。新課改提倡學生是課堂主體,對教師的教與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客觀面對差異,因材施教,運用差異化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每個學生的不同發(fā)展。
微課不再是新鮮事物,隨著網絡化的普及,此種以短小精悍、主題突出等優(yōu)勢著稱的教學方式迅速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利用這種課型的特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恰如其分地運用微課實施差異化教學,能夠順應教學規(guī)律,更好地發(fā)揮優(yōu)勢,對于教師來說,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學生來說,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地理素養(yǎng)。
一、教師
1.借助微課,針對學生差異,轉變教學方式
地理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之所以許多學生成績不理想,是因為課堂效率不高,學生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從而成了“潛能生”。工廠化的教學模式忽略學生差異,課堂上教師是主宰,左右著學生的真實體驗和內心感受,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而在微課程背景下,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中關注差異,并靈活地根據實際教學狀況適當調整教學思路,采用形式新穎的方式融入教學內容,清楚地展示原理,簡潔明了地將基本知識點講授給學生,也可以使微課實現(xiàn)體系化、常態(tài)化應用,以此實現(xiàn)課堂與微課的互融,提升教學效果。如,老師在課堂導入時利用微課的動畫視頻、歌曲、典型故事等可以迅速激活課堂氣氛,將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向往引向深入;介紹基本原理和基本規(guī)律時,可以引入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如“坦泰尼克號”的沉沒事件來學習洋流對海洋航行的影響等,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讓學生快速掌握知識要領。
2.借助微課,運用“生活性”原則,實施差異化教學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微課既開放又靈動,教師選擇學生感同身受的身邊實例制作相應的微課,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既能提升知識水平,又能體驗成功,還能提高學習興趣。把微課鑲嵌到課堂上,拿出幾分鐘演示微課視頻,采用全班整體學習、小組合作與獨自學習、分享交流或復習等靈活多變的組織形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各自發(fā)展特點的學習形式,可以有效突破難點,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如學習“熱力環(huán)流”時,可展示多種方法,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可能容易接受實驗法,邏輯思維強的同學可能偏重于理論推導,熱衷于戶外的同學可以聯(lián)想到海陸風、山谷風等實例,平時注重觀察的同學可以由冬日鍋上的蒸汽、熏香的煙氣、燒紙的紙灰等生活的細節(jié)引發(fā)思考……殊途同歸,最終解決問題。
二、學生
1.借助微課,激發(fā)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
微課的應用,可擺脫課堂壓抑的氣氛,突破傳統(tǒng)課堂效率相對低下的限制,扭轉“師苦教,生苦學”局面,打造“師樂教、生樂學”的和諧課堂氛圍,利用微課片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討論的興奮點,形成思維碰撞,進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體驗主動學習和探索的過程和經歷,自主探究、分析問題,自主按需選擇學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推動個性化學習。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側重于創(chuàng)設情境來釋疑解惑,根據學習需要和客觀實際提供給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營造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如通過直觀的聲像呈現(xiàn)、感官刺激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和研究地理的興趣,為教師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很大的便利,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如講“地域民族文化”內容時,老師搜集不同地方的風景、自然風貌、名勝古跡、美食服飾、風俗民情等做成微課視頻展示出來,并不時地設置懸念,抖抖“包袱”,來個“逆轉”,激發(fā)學生對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2.借助微課,因人而異,可以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
一樣的課堂,百樣的學生。沒有哪個學生希望自己成績不好,也沒有哪個學生不希望在有限的課堂里提高學習效率。高中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很強,學習情況復雜,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學科基礎各異,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相差甚遠。利用微課教學,很適合因人而異解決地理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對于學霸而言,他們可以進一步深入展開知識點的學習,提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使優(yōu)秀者更加優(yōu)秀,脫穎而出;對于“潛能生”而言,他們欠缺的是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輔導,微課將重點、難點分解成若干小知識點,對某個概念、某道習題或某個學習環(huán)節(jié)進行細化,將問題的難度由大化小,學習中可隨時暫停、播放,進行思考、重溫,突破難點,體驗成功,提高學習效率。對高中生而言,利用一切零碎時間和碎片化資源查缺補漏,夯實基礎,實現(xiàn)拓展遷移,舉一反三,能多層次、多角度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強化鞏固知識;學生還能利用碎片時間,積少成多,所花時間不多,及時溫故知新,極大地提高了學習實效,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增強了自主學習的動能,是對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必要補充和資源拓展,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學業(yè)水平。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