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要比初中階段的內容更為復雜,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講解,就想達到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的目的,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實現(xiàn)有效教學目的。
關鍵詞:高中物理;多元教學;自主學習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采用多元化教學策略,可以打破傳統(tǒng)物理課堂沉悶乏味的現(xiàn)狀,給學生以生機與活力,從而吸引學生在智慧火花不斷迸發(fā)的氛圍中開展物理學習。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優(yōu)化教學方法,給學生呈現(xiàn)多元化的教學,從而極大的豐富了物理課堂。
一、 營造融洽氛圍,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只有在良好的氛圍中,才能激發(fā)人思考的積極性。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比較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自由、平等的空間中舒展自己的思維,這樣將有利于發(fā)揮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在教學高中物理《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時,教師就精心為學生營造了比較融洽的學習氛圍,在上課之初,教師就利用各色磁粘扣來充當太陽以及太陽系的多個行星,并把它們在太陽的位置很形象地表達了出來。為了增加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對其中的冥王星、海王星的發(fā)現(xiàn)過程講授給學生,由于最近對火星的報道比較多,因此教師就提議學生談談火星的特點,以及為什么說火星可能是將來人類的家園。學生對教師的這個提議很感興趣,紛紛表達自己知道的內容:火星像地球一樣有四季變換;火星上的陸地面積與地球接近;可是火星的溫度很低,不適宜人類居住。這是目前的情況,科學家正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自由的爭論著,都想用自己的想法征服其他人。然后教師趁勢告訴學生各天體是在圍繞著太陽運動,誰在為它們提供做曲線運動的力呢?就是因為各天體受到太陽的引力作用,才出現(xiàn)了壯觀的天體運行圖。要想了解這個引力與什么因素有關,學習了下節(jié)課的內容就更清楚了。這樣就使學生在歡愉的教學氛圍中,對天體圍繞太陽運動產(chǎn)生了自主學習的意愿,積極地投入到了探究中。
教師給學生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由提出自己的想法,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自由的空間,給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奠定基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 巧用問題情境,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提出問題,也要善于接受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才能增添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地思考,主動的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在教學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與能源》時,教師提出:當小球從光滑的斜面頂端滑下時,小球的動能在不斷地增加,而小球的重力勢能在不斷地減小,可是二者的總量是保持不變的。那么當小球是從粗糙的斜面上滑下時,你是否還能得到小球的動能增加量和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相等?這時教師給出了斜面的長度以及傾角,還有小球與斜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學生開始思考,認為小球到斜面底端時仍有速度,也就是有動能的,根據(jù)小球做的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可以通過牛頓運動定律,計算得到小球運動的速度,也就是動能可以算得。根據(jù)小球下落的高度可以計算小球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經(jīng)過大量的計算,學生得出了小球在粗糙的斜面上運動的過程中,動能的增加量要比重力勢能的減小量少一些,這時教師就問學生:摩擦力在這個過程中是否做功了,做了多少功呢?經(jīng)過教師的提醒,學生意識到摩擦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據(jù)功的公式計算摩擦力做的功,學生發(fā)現(xiàn)正好和勢能與動能變化量的差相等。這時教師問學生:用雙手來回摩擦,手會有怎樣的感覺?學生回答:會感覺到手熱了。教師接過話題:這就是摩擦生熱。同樣小球在粗糙斜面上運動時與斜面摩擦也會產(chǎn)生熱量,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減少的重力勢能轉化成了動能和熱量,教師趁勢提出在自然界中總能量是不變的,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教師利用問題,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也會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樣就更能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加深了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三、 利用分工合作,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課標中,明確要求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擔當起自己的職責,通過自主學習、共同探究來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樹立學生的團隊意識,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在教學高中物理《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時,教師先帶領學生復習了路端電壓、電動勢的概念,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由干電池(給出了電池的內阻)、滑動變阻器、電阻箱、電壓表、電流表組成的電路,讓學生利用給定的器材探究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學生先看看眼前的實驗器材,開始討論、制定實驗電路圖,學生想到利用電流表測量出總的電流,看看與各量之間有什么關系,于是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有負責把干電池與電阻箱、電流表電鍵組成了閉合回路,有負責改變電阻箱數(shù)值的,也有負責記錄電流表和電阻箱的讀數(shù)的。最后大家聚在一起開始演算電流與哪些量有關系,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探究,學生最終得出了電流與電動勢、電源內阻、外電阻有關。有小組的學生則是從電動勢等于內外電壓之和入手,選取了電壓表、滑動變阻器、電流表、電池、電鍵器材,然后也是各司其職,給出的式子是電流等于電動勢與外電壓的差與內阻的商。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清楚了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以及變形。
教師讓學生進行分工合作,這樣能增強學生主人翁的意識,使學生富有使命感,開闊了學生思路,激發(fā)了學生在實驗探究中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發(fā)展了思維。
總之,教師的教學要順應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于參與教學活動,以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丁松,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清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