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雯 劉 玉
(河北經貿大學商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移動設備的進步使人們進入了“大屏智能時代”,移動設備正在逐漸代替實體教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成為大學生每人必備的學習用品,手機、電腦、平板等不再是奢侈品,其角色逐漸轉化為生活必需品。
為了方便有效地獲取信息,在查閱相關文獻后結合本校具體情況設計了調查問卷。預調查中,選取15名河北經貿大學在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根據(jù)調查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信度和效度良好。
本次調查中共發(fā)放紙質版問卷352份,電子版問卷共收到122份,剔除無效的作答問卷,共獲得有效問卷423份,有效率為91.6%。在所收集到的問卷中,男生占24.8%,女生占75.2%,基本符合全校男女生的比例;文科類學生占77.9%,理科類學生占25.1%(本校屬于財經類綜合院校)。
大學生不存在沒有移動設備的現(xiàn)象,在移動設備等硬件設施上,大學生能夠自由使用并控制。同時大學生在移動設備的使用頻率上低于2個小時的占到65%,大學生是移動設備的主要受眾。
1.移動資源選擇傾向綜合類資源
在學習資源類型的傾向上,綜合類成為首選占51.8%,視頻類占29.3%,音頻類和純文本的形式僅占18.9%。綜合類和視頻類資源能夠集中注意力,在短時間的學習中使人獲得所需信息,而音頻和純文本使人分散注意力,很難獲取重點,降低學習效率。
2.移動資源的獲取方式趨于多樣化
使用網(wǎng)絡課堂的方式進行移動學習的大學生占74.5%,下載資料后閱讀占51.8%,瀏覽網(wǎng)頁占41.6%,可見網(wǎng)絡課堂已成為大學生移動學習的主要途徑,能夠滿足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充分體現(xiàn)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特點。
1.移動學習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為了對大學生移動學習的效率進行評價,我們選取了問卷中的幾個問題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分析不同因素對大學生移動學習效率的影響。如下圖所示:
2.大學生移動學習效率分析
(1)每天進行學習的時間。由交叉分析可知,每天進行1-2個小時學習的大學生中44%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注意力集中;每天進行2-4小時移動學習的學生中,有3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注意力較為集中。
(2)進行移動學習的限制條件。在注意力集中的受調查者中,69%的學生是由于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和方法導致學習效率降低;注意力較差的學生中有46%認為對移動學習不了解以及費用高影響移動學習。因此,碎片化時間的有效利用能夠提高學生移動學習的注意力,同時移動設備和資源的正確使用會使移動學習的效率得到提高。
(3)對移動學習的態(tài)度。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74%的大學生對移動學習持積極態(tài)度,只有不到9%的認為這種學習方式不會得到廣泛認可和使用,同時學習態(tài)度對學習效率的影響呈正向關系。
(4)移動學習效果。學習效果是受調查者對自己進行移動學習結果主觀上的評價,認為自己學習效果不太好的大學生占39%,僅有13.5%的認為自己的學習效果達到了預期,但仍有19%的認為自己的學習效果不好,效率較低不能達到期望水平。
大學生應明確自己的信息需求,可以咨詢教師或有經驗的學長,在他們的引領下找到合適的信息。大學生應具備提煉信息的能力,在進行移動學習時要對所獲取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找到信息的核心要點,在選擇信息后學會對信息做出合理判斷和客觀評價。
教師應與時俱進,積極學習相關技術知識,通過各種移動學習平臺,將傳統(tǒng)課程與移動學習相結合,提高教學效率,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不斷滲透關于移動學習自主學習策略,幫助學生進行移動學習。
學習平臺應該將學習資源進行合理拆分,同時保留原本的邏輯性和核心要點,使移動學習者可在較短的時間瀏覽并獲得知識。應承擔起為使用者進行初步篩選和分類的責任,這能在很大程度上節(jié)省使用者的時間,也能降低無關信息對使用者的吸引力,從而提高大學生移動學習的效率。
移動學習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它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而且逐漸成為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的獲取知識和提升自我的快速高效的學習模式。為了能真正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學習平臺要不斷提升信息技術和服務,教師要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推動大學生的移動學習效率優(yōu)化,以提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