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低年級;興趣;作業(yè);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07—0087—01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會寫800-1000個字。所以,低年級學生識字寫字任務較重,加上學生年幼,自控能力較差,如果教師不積極探索尋求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勢必會使低年級的學生覺得語文學習繁瑣、無味。如何讓低年級學生愛上語文學習?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積極構建高效課堂,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
(一)優(yōu)化教學設計,實現(xiàn)課堂效益的最大化
高效課堂,就是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學環(huán)節(jié)必須實現(xiàn)最優(yōu)化,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因此,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思考:教學重難點是什么,怎樣突破重難點?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使教學中每一環(huán)節(jié)目的性加強,避免了無效、重復的教學活動出現(xiàn)。比如,一年級下冊課文《夏夜多美》第一課時的導入可以這樣設計:
1.圖文結合,認識生字“蓮”。2.由課文插圖進入新課的學習。教師描述美麗的夏夜,設疑:在這個美麗的夏夜,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3.板書課題:夏夜真美,強調“夏”下面是折文旁的寫法。雖然是簡短的導入,卻集識字、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寫字指導于一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在課文的理解上,教師還要在學生難以體會的地方反復推敲,精心設計要探究的問題,進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二)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知識是無窮盡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掌握學習方法,學生才具有長遠的發(fā)展?jié)摿?,才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寫字能力、朗讀課文的能力等。
在一年級上冊學生認識100個簡單的字后,筆者帶領學生及時總結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字謎等。鼓勵學生在今后的識字中嘗試運用。每節(jié)課請學生當小教師帶領大家認字,有時一個字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記,就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語中,學生學會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字,識字能力得到提高。對形聲字的教學,筆者著重引導他們結合形旁理解字義,編記字口訣,習得識字方法,感受到語文學習帶給他們的成功與喜悅,進而喜歡上語文學習。
二、改革語文家庭作業(yè)的內容和形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币虼耍Z文家庭作業(yè)應該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服務。筆者將作業(yè)分為3個梯度,分別是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拓展創(chuàng)新、課外閱讀,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如,學完《筍芽兒》這篇課文,學生為筍芽兒生長快而驚訝。教師設疑:山岡上有一棵身姿挺拔的小松樹,和剛剛破土而出的小筍芽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讓學生創(chuàng)編故事,學生很感興趣??谡Z交流時學生們講得栩栩如生,大部分學生還借鑒了《小柳樹和小棗樹》這篇課文的情節(jié)。就是這樣的口頭作業(yè),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以發(fā)展,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改革語文作業(yè)的評價方式
低年級學生更在意教師對他的肯定和認可。如果教師不做好作業(yè)的評價工作,勢必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好的作業(yè)形式也會停留在表面,難以有較大的超越。1.有效的評價機制。筆者采用在作業(yè)本上獎勵小粘貼,定期將學生所得粘貼兌換成獎品,這種評價機制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們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對于低年級學生的寫話作業(yè),筆者采取百分制。能講清圖上內容,語句通順就可以得滿分100分。如果用上好詞累計加分,在這樣的激勵下,學生的畏難情緒解除了,愿意動筆完成任務。慢慢地,學生成績不斷攀升,學生們也從中感受到表達的快樂,漸漸愛上寫話。2.作業(yè)評價語言善鼓勵,精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低年級學生年幼,手腕不夠靈活,手指肌肉群不夠有力,有時他們用心寫出的字和我們教師想象的有一定差距。對于很努力卻寫得不理想的學生,切忌態(tài)度簡單粗暴。因為他們的自尊心就像剛綻放的小花一樣嬌嫩,唯有和風細雨才能使他們更加茁壯。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每天盼望教師發(fā)作業(yè)本,會激動地讀教師的評語,師生的情感在交流與溝通中得到了升華。
總之,筆者在實踐中悟出:教育要以生為本,以生為本就必須要尊重學生,為他們今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考慮,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中的樂趣,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本質。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