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琪
阿奇霉素在兒科的應用較為廣泛,其不良反應也逐漸增多,逐漸引起臨床重視,如何減少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促進阿奇霉素的臨床合理應用成為兒科臨床藥學方面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該研究針對2016年1—12月期間該院兒科上報的30例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兒科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規(guī)律,并對兒科采用阿奇霉素治療的藥學監(jiān)護要點進行總結,以期為阿奇霉素的臨床合理應用起到推動作用。
收集該院兒科在2016年1—12月期間共上報的30例因采用阿奇霉素治療而致不良反應的病例報告,其中,男性患兒16例,女性患兒14例,年齡分布于6個月~14歲,平均年齡為(6.75±3.27)歲,其病歷資料保存完整,無缺失。
對這30例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統(tǒng)計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病例的年齡分布、性別分布、給藥途徑、藥品劑型、不良反應累及系統(tǒng)、不良反應程度分級,并對兒科臨床應用阿奇霉素治療的藥學監(jiān)護要點進行歸納總結。藥物不良反應程度分級包括輕度、中度、重度,輕度即輕微反應,癥狀不發(fā)展,無需治療,中度即癥狀明顯,重要器官或系統(tǒng)功能受累,重度即重要器官或系統(tǒng)功能嚴重受損,危及生命安全[1]。
將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至Excel表格中進行匯總、整理,以便于對其不良反應規(guī)律和特點進行總結,再將整理后的數(shù)據(jù)錄入至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中,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表現(xiàn)形式為[n(%)],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在各年齡段的兒童中均有分布,尤其是在6歲以下兒童中分布比例較高,占比80.00%,而其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分布比例較為均勻,男女比例為 1.14∶1(16∶14),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67,P=0.606)。 見表 1。
表1 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的年齡分布
給藥途徑主要為靜脈滴注,靜脈滴注所占比例高于口服 (χ2=4.267,P=0.039), 其中, 靜脈滴注19例, 占比63.33%,口服11例,占比36.67%。
藥品劑型主要為注射劑、片劑、膠囊劑,見表2。
表2 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的藥品劑型分布
不良反應累及系統(tǒng)主要為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皮膚系統(tǒng),見表3。
表3 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的累及系統(tǒng)分布
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的程度分級主要為輕度,見表4。
表4 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的程度分級
阿奇霉素作為一種新型的半合成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其抑菌效果顯著,可通過與病原菌中的核糖體50S亞基進行結合,從而對病原菌的轉肽過程進行抑制,對具有RNA依賴性的蛋白質(zhì)合成進行阻斷,最終達到抑菌效果[2-4]。阿奇霉素因其顯著的抑菌效果,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于治療炎癥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成為下呼吸道感染的首選抗生素藥物[5-7],而下呼吸道感染在兒童人群中的發(fā)病率較高,是兒科常見疾病[8-9],因此,阿奇霉素在兒科中的應用較為廣泛。
阿奇霉素可對兒科炎癥感染性疾病起到良好的抗炎作用,但在阿奇霉素治療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尤其是小兒患者,其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后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概率較高[10-11]。該研究發(fā)現(xiàn),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在各年齡段的兒童中均有分布,尤其是在6歲以下兒童中分布比例較高,占比高達80.00%,給藥途徑主要為靜脈滴注(占比66.67%,明顯高于口服占比),藥品劑型主要為注射劑、片劑、膠囊劑,不良反應累及系統(tǒng)主要為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皮膚系統(tǒng),不良反應程度分級主要為輕度,如胃腸道反應等,這主要是因為阿奇霉素易導致機體胃腸道內(nèi)菌群失調(diào),胃動力水平增高,胃腸道內(nèi)的平滑肌出現(xiàn)劇烈收縮,胃腸蠕動速度也明顯加快,進而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12-13]。該研究結果與張莉麗等人[14]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在該研究報道中,50例采用阿奇霉素所致不良反應的病例給藥方式主要為靜脈給藥,占比高達88%,充分說明了阿奇霉素經(jīng)靜脈給藥的風險性,故應盡可能采取口服給藥。
為保證兒科患者采用阿奇霉素治療的效果,兒科應針對患兒使用阿奇霉素治療的過程進行嚴格的藥學監(jiān)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嚴格把握阿奇霉素適應證:明確阿奇霉素在兒科疾病中的適應證,在患兒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前,應先進行細菌培養(yǎng)、藥敏試驗,還需詢問患兒家長關于患兒的過敏史情況,慎重選用阿奇霉素治療。②使用方法監(jiān)護:阿奇霉素首選口服途徑給藥,藥品劑型盡可能選擇干混懸劑,這主要是因為干混懸劑中將阿奇霉素制成粉粒狀物,使用時加水輕輕振蕩,即可使阿奇霉素分散成混懸液,可經(jīng)口服給藥,且其給藥劑量易于掌握[15];在給藥過程中,還應密切觀察患兒的各項生命體征,嚴格限制總給藥天數(shù)、每天給藥次數(shù)、每次給藥劑量。綜上所述,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治療中應用易引起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多累及消化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尤其是經(jīng)靜脈滴注給藥,醫(yī)院方面應加強對兒科應用阿奇霉素的管理,積極開展藥學監(jiān)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