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轉課堂是信息技術條件下發(fā)展起來的比較新穎的課堂教學方式,它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對于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來說,翻轉課堂更突顯了信息技術優(yōu)勢,本文結合筆者教學實踐,闡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過程的想法,為教師實施翻轉課堂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
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作為7選3選考科目,學科地位不斷得到提升,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它融合數(shù)學、物理等理科知識與思維,對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數(shù)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都要求非常高。短短40分鐘課堂教學時間,如何讓學生高效地完成學習,是極其嚴峻的現(xiàn)實問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讓我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困惑豁然開朗。所謂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它改變傳統(tǒng)教學,把課堂教學重心由老師轉變?yōu)閷W生,重新調(diào)整學生學習時間。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答疑解惑,我做著以下的踐行步驟。
首先制定合理目標。如何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則要依據(jù)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如信息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實際情況制定出有效的學習任務單。其次錄制微視頻,放至云盤空間。為了更好地理解知識,每個重要的知識點都錄制微視頻,并發(fā)至云盤空間,讓學生自主下載,以便學生在家不限次數(shù)觀看。另外開通QQ、微信、郵箱等溝通專線,有問題及時與老師或者各自的小組成員溝通,并解答。每位學習小組的小組長,組織組員進行自主學習,并對問題進行匯總,當好老師的小助手。小組也可以自己根據(jù)下發(fā)的知識點,對內(nèi)容進行拓展,上課時提出問題并向別的小組發(fā)出挑戰(zhàn),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并對小組進行相應的獎勵措施。第三、上課過程中,針對學習目標,我設定好相應的檢測練習題,讓學生回歸到筆頭上,加強鞏固。比如上VB枚舉算法時,我列出枚舉算法提綱,結合實際解決例題——列出800以內(nèi)被3和8同時整除的所有三位數(shù),學生自主編寫程序,理解for循環(huán)和if選擇的結合用法。還有學生提出挑戰(zhàn)水仙花數(shù)的程序編寫,并通過小組六位同學的合作,列出了算法的流程圖,并根據(jù)流程圖編寫VB代碼,向全班同學展示講解。常規(guī)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先講解,學生再練習,學生對兩種程序結構的理解還是存在著很多困惑,課后過來問問題的學生比較多。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前解決,課中研討,思考之后再通過老師的梳理,他們掌握起來要快很多,疑惑都可以課前或者當堂解決,學生自主學習,別的學生也會有樣學樣,學習進行深入探究,引導班級學習氣氛良性發(fā)展。在一段時間的實踐過程中,我覺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明顯有著以下幾點優(yōu)勢。
一、 轉變學生學習模式,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翻轉課堂是能夠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采取“課前學案”的方式落實基本認知,從而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課前預習充分,直接影響課堂效果,增加學生更多主動參與的機會,激發(fā)學習者的高級思維活動,建構知識體系,提升學習的質(zhì)量。
二、 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獨立思考,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都不同,學生的基礎也是有差異的,通過課前認知,課中深入,課后落實三步曲,有效實現(xiàn)課堂40分鐘的教學成果。另外,增加輔助手段,如關注公眾號等方便學生在家回看教學相關內(nèi)容,可以自己掌控學習進度,這些是傳統(tǒng)課堂所不能比擬的;學習速度快的同學可以去學習更難的課程,或者自己進行有效探究,擴展聯(lián)系更多的知識點。遇到問題的學生還可以通過QQ、微信等社交媒體與教師或同學交流。翻轉課堂提供給學生更為個性化的學習,教師也可以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習時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并找到存在感。課堂上就會留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和釋疑。
三、 使師與生,生與生關系更和諧
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擁有了課堂的話語權,比起傳統(tǒng)課堂教學,更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于一對一或者一對少數(shù)溝通,更能構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翻轉課堂實行后,我與學生互動更多了,QQ、微信、郵箱都是我的交流方式,有些學生不愿意面對面問問題,通過這些交流工具,讓師生間有了默契。無形中翻轉課堂幫助我們形成了一種學習文化,那就是學生們不再把學習當作是完成任務,而是一件自我需求且有意義的活動。
高中信息技術在新課改背景下,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雖然增加了教育的科技含量,但卻沒有酷炫的噱頭,能真正對新教學模式進行有效踐行,實踐出真理,所有的思考與實踐最終都將回歸“課堂”的有效性。探索教學之徑,任重道遠,但篤定前行!
參考文獻:
[1]廖雅婷.基于翻轉課堂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2]安元.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7):133-134.
[3]趙洪.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J].科學中國人,2016,14(25):216.
作者簡介:
陳楊芬,浙江省溫州市,溫州第二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