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華
【摘 要】目的:探討產科心理護理對孕產婦妊娠結局及產婦產后抑郁情況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間在青海省互助縣人民醫(yī)院產科分娩的孕產婦130例,隨機分組,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5例孕產婦。護理人員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照組,護理人員對試驗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實施產科心理護理干預。以兩組的妊娠結局(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產后出血率和剖宮產率)、產后1周的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評分情況為評價指標。結果:試驗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產后出血率和剖宮產率都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產婦產后1周的EPDS評分,試驗組產婦的EP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結論: 產科心理護理干預對于孕產婦的妊娠結局和產后抑郁情況有直接的影響,可以幫助改善產婦妊娠結局,降低產婦發(fā)生產后抑郁,在臨床上具有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產科心理護理;孕產婦;妊娠結局;產后抑郁
【中圖分類號】R18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5-165-02
孕產婦屬于社會弱勢群體,隨著當代社會醫(yī)療體系的完善,孕產婦的分娩模式及護理都有所變革,孕產婦更趨向與選擇微創(chuàng)和無痛化的分娩方式[1]。雖然社會醫(yī)療條件和醫(yī)療環(huán)境等都在不斷的改善提高,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孕產婦分娩時的生理疼痛,但是孕婦分娩對于患者心理和身體都會帶來應激反應,這是無法避免的[2]。產后抑郁在臨床上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的孕產婦心理疾病,其成因主要是環(huán)境、身體、自我調節(jié)等因素。產后抑郁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妊娠期的孕產婦焦慮不安、煩躁、抑郁等不良心理,這些負面情緒都影響了產婦分娩后的恢復和對嬰兒的關懷等[3]。因此通過產科心理干預來加強產婦分娩期間的心理狀態(tài)是十分必要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間在青海省互助縣人民醫(yī)院產科分娩的孕產婦13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對孕產婦進行分組,對照組和試驗組各65例孕產婦。對照組患者年齡分布在22-30歲區(qū)間內,平均年齡(24.5±4.4)歲;試驗組患者年齡分布在21-31歲區(qū)間內,平均年齡(25.1±3.6)歲。兩組患者均為足月分娩,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護理人員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照組,護理人員對試驗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實施產科心理護理干預。(1)基礎護理:護理人員應當監(jiān)測孕產婦的妊娠反應,各項生理指標并加以記錄。向孕產婦及其家屬講解分娩流程、配合措施、孕產婦注意事項。(2)心理護理。①分娩前心理護理:孕產婦辦理入院手續(xù)正式入院后,護理人員首先應當與患者本人和其家屬進行溝通,增加患者對醫(yī)生和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引導患者和家屬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了解產科設備,并對患者有疑問的地方加以解釋說明。其次,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和家屬講解產程進展流程,重點是讓患者和家屬掌握孕婦分娩過程,分娩常識及妊娠知識,對分娩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加以介紹,囑咐孕產婦和家屬做好心理建設,減少恐懼不安和焦慮煩躁等情緒。②分娩中心理護理:產婦進入第一產程后,不斷鼓勵孕產婦,讓家屬配合在旁安慰孕產婦,提升其分娩信心和安全感,有助于孕產婦順利分娩;進入第二產程后,需幫助孕產婦和產科醫(yī)生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對孕產婦給予體力和精神支持;進入第三產程后,護理人員不僅要關注產婦狀態(tài),還要緊密關注新生兒的情況,當新生兒成功出生后,對產婦進行適當的腹部按摩,保證產婦分娩后的休息。③分娩后心理護理:向產婦和產婦家屬詳細講解母乳喂養(yǎng)的正確流程和喂養(yǎng)技巧,說明哺乳期產婦的注意事項,囑托家屬對產婦多加關懷,有助于防止產后抑郁的發(fā)生,提升孕產婦對護理的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以兩組孕產婦的妊娠結局(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產后出血率和剖宮產率)、產后1周的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評分情況為評價指標,對數據進行探討分析。EPDS量表總分為30分,評分<9,無產后抑郁;13>評分≥9,有產后抑郁傾向;評分≥13,診斷為產后抑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妊娠結局 試驗組孕產婦65例,自然分娩率86.2%(56例),剖宮產率13.8%(9例),產后出血率3.1%(2例)。對照組孕產婦65例,自然分娩率69.2%(45例),剖宮產率30.8%(20例),產后出血率12.3%(8例)。試驗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對比產后出血率和剖宮產率都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EPDS比較 觀察產婦產后1周的EPDS評分,試驗組產婦評分<9,55例;13>評分≥9,10例;評分≥13,0例;對照組產婦評分<9,43例;13>評分≥9,13例;評分≥13,9例。試驗組無產后抑郁的患者比例要高于對照組,試驗組有抑郁傾向的患者要少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確診為產后抑郁的患者要明顯低于對照組,但數據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妊娠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分娩對于孕產婦來說,會帶來一系列的生理應激反應,同時會影響孕產婦心理狀態(tài)。產后,患者的生理狀態(tài)發(fā)生了較大改變,體內激素的分泌也會隨之產生變化,有可能引起產婦焦慮不安[4]。產后產婦的需要照顧新生兒,進行哺乳,這些都會影響產婦產后休息恢復,導致產婦精神狀態(tài)不佳,食欲不良等。以上所述的多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產后抑郁的發(fā)生。
而對于孕產婦的護理,與一般患者的護理有所區(qū)別,這由孕產婦的特殊性決定。所以對孕產婦的護理應當更加細致,不僅關注孕產婦生理的健康還要對其心理狀態(tài)進行適當干預,幫助孕產婦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來分娩和恢復 [5]。
試驗數據表明,心理護理對孕產婦的分娩和產后恢復有著積極的意義,可以改善孕產婦的妊娠結局并顯著降低產后抑郁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尤金蘭,丁敏華,蔣蘭英,等.產科心理護理對孕產婦妊娠結局及產后抑郁情況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03):85-88.
[2] 楊雄英.產科心理護理在孕產婦妊娠結局和產后抑郁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03):456-458.
[3] 胡小英.產科心理護理對孕產婦妊娠結局及產后抑郁情況的影響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03):104+106.
[4] 靳寶蘭,劉亞玲,魚海,等.心理護理干預對孕產婦的妊娠結局及產后抑郁狀況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02):301-303.
[5] 劉麗芳,林碧芳.產科心理護理對孕產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10(02):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