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蓮娣
摘 要:學困生閱讀提不起興趣,除了本身理解能力外,家長的榜樣作用也很重要。聯(lián)合家長、老師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做好學困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制定好閱讀時間,用孩子喜歡的方式閱讀,上好閱讀指導課和分享會。在閱讀中循序漸進,多理解,多尊重,多信任,以增強學困生的自信心。
關鍵詞:學困生;閱讀方式;習慣培養(yǎng)
當下的學困生學習成績不理想,閱讀興趣沒有很好地培養(yǎng)起來,讀書得過且過,甚至產生討厭的情緒,嚴重影響了學困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為什么學困生沒有閱讀興趣呢?從自身找原因,學困生本身識字量和認知理解能力就弱,不愛看一些有大量文字,少圖或者沒有圖畫的書籍。他們沒有耐心看完,看不懂,對書籍故事內容提不起興趣,對著密密麻麻的文字覺得眼花繚亂,看一兩頁就把書放下了。從環(huán)境當中找原因,當下的“80后”,“90后”是機不離手,回到家就玩手機的想象很普遍。家長有什么特征,孩子就有什么特征。有樣學樣,言傳身教的力量確實不可低估。學困生學習意識薄弱,更容易被受誘惑,感染不良的行為習慣,給自己找到更好的借口不學習,不閱讀。
怎樣提高學困生的閱讀興趣?如何克服學困生懶散怠慢的行為習慣?為了改變學困生的現(xiàn)狀,我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從時間上制定閱讀計劃
學困生平時應付學習就比較吃力,寫作業(yè)的時間比優(yōu)生長。由于長時間學習疲勞,當學困生丟下書包后,就想到玩,不想接觸與讀書有關的內容。因而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向學困生提出科學而合理的閱讀時間。每天睡前半小時的閱讀時間,周六日睡前閱讀時間延長至40分鐘不等。每天中午在校午讀的20分鐘都是計劃中要求讀書的時間。對學困生不但要科學安排定時閱讀,還要定量完成閱讀本數(shù)。如一周讀一本書,一個月讀完二至三本書,計劃一學期的讀書目錄等。家長積極參與孩子的閱讀生活當中,幫助孩子排除閱讀過程中遇到的識字障礙和理解障礙,一起閱讀,一起感受書中的感情,多鼓勵,多理解。家長還要對閱讀時間和書目作一個簡單的記錄,起到督促和指導作用。安排學困生閱讀要有短期的閱讀目標,還應該計劃好學困生的中期目標(學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一年目標)。內容從簡到繁,循序漸進,把讀書真正融入生活當中,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慢慢提高學困生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學困生的讀書習慣。
二、從形式上激發(fā)學困生閱讀興趣
1.家庭閱讀形式
興趣是學習的直接動力。要養(yǎng)成學困生睡前半小時的讀書習慣,家長、老師和孩子都要共同努力。在選擇書籍類別和形式上要慎重處理。我是這樣安排的,一開始,學困生先看自己選擇的圖書,看完一本后,再看第二本必須由家長選擇的書籍。學困生看自己喜歡的圖書,可以自由選擇,諸如漫畫、搞笑圖書、繪本等,這些是學困生普遍喜歡的書籍。接著第二本閱讀書由家長選擇適合孩子看的圖書,可以找一些適當增加文字量,故事情節(jié)加深,情感教育明顯,有助于學習成長的圖書等。當然,家長要注意不可高攀,以免孩子望而卻步。家長對學困生要時常陪讀,不歧視,多鼓勵;不粗暴,多寬容,還要適時指導閱讀,簽名登記,做好記錄。以此“甜書”和“苦書”循環(huán)的形式,培養(yǎng)學困生每天閱讀的習慣。
2.課堂閱讀鼓勵
提高學困生的閱讀興趣單靠家庭閱讀是不夠的,老師在學校還要開閱讀指導課,開閱讀分享會。
閱讀指導課主要針對學生讀書只注重故事大概、囫圇吞棗的閱讀習慣開展的。一本好書傳遞給學生的是滿滿的正能量。讓學困生感受到書中的美好情感,我在閱讀指導課上讓學困生找出書中精彩的語句和片段進行討論、誦讀,播放背景音樂,營造課堂輕松愉悅的氣氛,減輕學困生的壓力和害怕心理,多鼓勵,送掌聲;還可以評價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甚至對插圖也可以評價。鼓勵學困生再次讀文,在書上記錄自己的讀書感受,通過寫的形式達到更深的情感交流。
開閱讀分享會是把閱讀的快樂,學到的知識,有趣的圖書帶到分享會上共享。從家庭延伸到課堂,孩子們可以講故事,好書介紹,甚至表演,誦讀精彩片段等形式不一地分享閱讀心得。老師既可以檢查閱讀情況,學生又能得到各種能力的訓練和展示,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學困生的信心。對優(yōu)秀和表現(xiàn)好的孩子進行獎勵,激發(fā)閱讀興趣,增強他們的閱讀欲望。閱讀指導課和分享會一般是連堂上,這樣比較好操作,靈活機動。在課堂上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適時增加或延長有興趣的學習內容。
三、從仿寫中提升閱讀能力
光說不練假把式。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點。對學困生來講,讀繪本,寫繪本是比較簡單的仿寫方式。繪本圖文并茂,內容簡單,容易仿寫。學困生可以根據(jù)圖畫添加,改變故事情節(jié);可以根據(jù)語言描述改變插圖;甚至仿寫繪本的結構,另寫一個故事等。學困生在讀中寫,寫中悟,感受閱讀的奇妙,閱讀的快樂。我們學校的學生有一本《閱讀手冊》,每個學期要完成5份閱讀分享,《閱讀手冊》跟著學生一起畢業(yè),見證孩子的成長。在低中年段的閱讀分享中,我要求學困生仿寫繪本,記錄在《閱讀手冊》里,既符合低中年級學生愛畫畫的特點,也降低了學困生的學習難度。每一份閱讀作業(yè)都要在分享會上大力表揚、總結,展示貼墻,調動學生最大的積極性。
閱讀是學困生提高學習能力的一個突破口。閱讀可以讓學困生的思維活躍起來,閱讀可以讓學困生積極面對學習,擺脫“困”字,漸漸愛上閱讀,愛上學習,讓學困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越學越自信。家庭、學校和學生通過閱讀,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困生閱讀興趣,養(yǎng)成閱讀習慣。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