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韡祎
【摘 要】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來講,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美化學生的心靈。
【關鍵詞】高中語文 情感教學 創(chuàng)設情境
情,是語文教學的靈魂。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蔽恼虑椤⒔處熐?、學生情決定了語文教學中突出的情感性。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態(tài)度和內心體驗,反映著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是人的一種特有的需要,對于學生的學習,尤其是語文學習,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首先,情感是學生智力及非智力發(fā)展的原動力。那么,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開發(fā)利用情感因素,實現(xiàn)情感教育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使學生能夠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對中國五千年來的優(yōu)秀文化進行了解是情感教育的立足點。作者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源泉就在于情感,而情感也是學生在進行文章學習過程中一定要達到的一種境界。在課堂上,利用豐富的情感教學,語文教師可以聲情并茂地將作品的意境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對文章的感情得到更確切的把握,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性及藝術性。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將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持久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不僅如此,高中時期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及世界觀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的學生擁有豐富、復雜的情感,在想象力、認知力以及判斷力方面,高中生都逐漸趨于成人,獨立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得到了明顯的發(fā)展。所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發(fā)展階段,將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面提高,逐漸將學生引導到一個健康發(fā)展的軌道上是教師的主要職責。
二、活躍課堂,滲透情感教育
課堂教學是我國語文教學的重要形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把握課堂,活躍課堂的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詩歌是高中語文的重要教學內容,詩歌通過其獨特的形式蘊含著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對詩歌的學習和朗誦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深刻的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能夠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趣味的教學方式進行詩歌教學,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帶感情的朗讀出作者的情感。另外,教師還要加強語文四大要素的情感教育,既聽、說、讀、寫。在不同的階段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表達。例如:在講解《沁園春·長沙》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媒體和錄音機的形式播放文章,然后引導學生按照范文的感情去朗讀課文,并且思考作者當時具備哪些思想感情,再次引導學生進行發(fā)言,大膽的表達自己對文章和作者的想法,最后通過寫作的形式寫一篇自己的讀后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師能夠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從而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和價值觀念。
三、運用肢體語言,調動學生的情感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肢體語言,有時僅僅只是一個善意的表情,就有可能會拉近學生與自己之間的距離,與此同時,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良好關系,也有利于各種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谶@樣的原因,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用合適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課文的情感,就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理解文章表達的精神,從而有利于語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提高。例如,在對《記念劉和珍君》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當讀到“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時,教師可以帶著嘆惋、悲憤的語氣與面部表情,來表達情感,通過應用與課文內容和思想、意境相一致的肢體語言將教學內容更好地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體會到魯迅聽聞“三一八慘案”時悲、憤的情感,使學生能夠從視覺、感覺上體會到課文所想要表達的情感。
四、立足教材,以情導情
情感總是由一定的客觀事物引起的。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蘊含著濃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有助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同時,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青年學生的內心是一片洶涌的大海,從來未平靜過,他們渴望豐富的情感體驗,強烈的感情共鳴,適時的情感發(fā)泄。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讀引發(fā)、研讀體味、情景再現(xiàn)、情境體驗、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學方法,以情導情,激起學生內心的感情波瀾,引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之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理解課文、發(fā)展情感。導情要適度,要圍繞理解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進行。導情還要適時,要在學生情感思維出現(xiàn)障礙時加以導引,并要設法上升為理性思維。如《荊軻刺秦王》一文,講到"易水訣別"一段時,老師先描述"易水訣別"的場面,渲染氣氛,引發(fā)學生以強烈的感情體悟文章的內容、感情、主題、寫法等。
五、遷移引申,內化學生情感體驗
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價值指向是學生人格塑造。學生在語文活動中獲得充分的情感體驗后,還需通過各種遷移引申,把他人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從而陶冶性情。如,在《荷塘月色》課文中,朱自清“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的情感,通過荷塘、月色、樹影等朦朧淡雅景象得到了含蓄深沉地表達。教學中,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深入課文情景的體驗,較充分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變化。教學臨末,教師提出問題:朱自清坦誠而勇敢地表達了面對現(xiàn)實,內心的哀愁和無奈,真實袒露自己難為外人道說的心理,假設你遇見今夜的朱自清,你會對他說什么?學生思維被激活后,結合自身經驗,談出對朱自清的理解,有的贊成、有的勸告、有的質疑,借對作者的情感體驗,升華自身的情感境界,內化為自身素養(yǎng)。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開發(fā)和利用這一非智力因素,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把它落實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陶冶情操,滋潤心靈,體驗美麗,才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全面發(fā)展的、具有高素質的人才,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進步。
參考文獻
[1]朱紅:淺談高中語文教學融入情感教育 [J]。學周刊,2002
[2]徐春華:淺談情感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09。
[3]劉永艷:分析高中語文教學融入情感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0
[4]李會美:淺談高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