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煥勤
摘 要:我國已經步入了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時代的推動,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眾多挑戰(zhàn),諸如: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權威地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都面臨著挑戰(zhàn)。教師要放棄權威地位,重塑當代教育者形象;探索新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強教育實效性,應對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關鍵詞:自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7)08-0147-03
當今時代已經進入了集中并融合數字化、網絡化和多媒體等多項技術的自媒體時代。在自媒體時代,由于有了QQ、微信等,人人都具有了話語權,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新聞的發(fā)布者和傳播者。大學生作為自媒體的主要使用者和傳播者,無不受到自媒體的影響。由于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處于形成階段,還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如何避免這些消極影響?本文就此提出相應的措施。
一、自媒體的內涵及特點
美國著名作家丹·吉摩爾在2002年最先提出了“We Media”(自媒體)[1]的概念,并于次年指出自媒體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媒體。同年7月,美國新聞學會公布了一份關于“We Media”研究報告,報告指出:“We Media是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一種開始理解普通大眾如何提供與分享他們自身的事實、新聞的途徑?!盵2]自媒體就是公民或者社會組織機構可以隨時隨地以任何方式訪問互聯(lián)網,發(fā)表和分享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發(fā)生事情的真實想法,又名為公民媒體或者個人媒體。
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自媒體與第一代媒體和第二代媒體相比有其顯著特點:一是傳播主體的平民化,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自媒體大大降低了內容的創(chuàng)建和傳播的門檻,幾乎每一個人只需要在自媒體平臺上按照程序申請注冊賬號,就可以擁有自己的自媒體,并且可以按著自己的意愿發(fā)布和傳播消息。二是傳播方式的交互性較強,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方式一般都是一對多的方式,是一方單方面的傳播和另一方被動的接受,并不具有多元性。而自媒體恰恰克服了這一缺陷,可以實現(xiàn)多對多的傳播方式,實現(xiàn)雙向或多向的互動交流,這種交互性是傳統(tǒng)媒體無法比擬的。三是傳播速度快。傳統(tǒng)媒體發(fā)布信息會受到制作周期的影響,而自媒體可以隨時隨地發(fā)布消息,在第一時間發(fā)布突發(fā)事件的消息,速度快,效率高。四是傳播的內容不具有權威性,傳統(tǒng)媒體所發(fā)布的信息都經過嚴格的審核,而自媒體在互聯(lián)網上發(fā)布信息具有一定的免責性,因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媒體在網上隨意傳播錯誤、虛假信息,傳播的內容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無形之中增加了人們對信息的辨別的難度。
二、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一)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在自媒體時代,更要加強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宣傳力度,因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一旦進入高校,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重要的影響。由于自媒體高度自由和開放性等特點,它傳播的信息避免不了有些良莠不齊,包含大量的消極信息。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他們成長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fā)展的時期,思維活躍,視野廣闊,能夠接收更多的信息。同時他們的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處于敏感沖動、價值觀的形成還未穩(wěn)定的關鍵階段,很容易受到自媒體上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錯誤價值觀的影響。面對良莠不齊的自媒體信息,大學生分辨是非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是有限的,同時對自媒體平臺上傳播的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也是有限的。大學生的價值觀不僅影響著他們的思想觀念,而且還影響著他人的行為方式,最終影響他們的前途命運。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權威地位面臨挑戰(zhàn)
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傳統(tǒng)教育者通過多年的專業(yè)學習、教學積累,一般都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教學經驗,在教學方面具有較強的權威性,深得學生的信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根據課堂教學的要求,把時事政治和生活實例結合起來,以生動而幽默風趣的語言將枯燥無味的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傳播授業(yè)解惑,“達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師者的形象可贏得教育對象的信服和敬仰”[3]。在自媒體時代,教師獲得信息的優(yōu)勢地位在不斷被削弱,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斷增加,對知識由教師單一的傳播到多元化的獲取。這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教師的權威地位不再。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面臨著挑戰(zhàn)
張耀燦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主要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實踐中的可行性,產生良好結果的可靠性?!盵4]就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而言,一般都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客體、環(huán)體等基本要素。在自媒體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來源主要分為兩種,即校內和校外。其中校內信息主要是教育者講授的相關課程以及高校官方網站上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講座等。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已不能適應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觀念多元化現(xiàn)實,沒有針對大學生對自媒體的使用情況的實際,因此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外信息比較廣泛,主要是當前的國際和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等信息。有些媒體忽略社會責任,任意編纂不切實際的信息,去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由于大學生判斷是非能力和自制能力不夠強,盲目跟從和隨意轉發(fā),無形之中擴大了不良信息的傳播,這些自然會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負面影響。
三、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措施
(一)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自媒體傳播信息的范圍極廣,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時時侵蝕著當代大學生,使很多大學生的思想偏離了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造成了大學生價值觀變異。因此要大力培育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用其糾正大學生的錯誤價值取向。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提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xiàn)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5]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以教育宣傳為基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發(fā)揮自媒體的平臺作用,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作用。利用自媒體這一平臺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應該構建網絡課堂,通過網絡課堂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及主要內容,增加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從而增強大學生的政治素質。其次,教育者要在自媒體上針對各種錯誤信息以及關乎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做出回答,以正視聽;讓學生通過自媒體平臺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育者要對其進行評價和引導,使學生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并外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
(二)放棄權威地位,重塑當代教育者形象
“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教育性的人際交往活動,依靠外在的力量塑造起來的身份權威在當代教育中正在被消解,信息傳播方式的多元化加速了這一過程?!盵3]因此,只有教育者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真正地走進學生內心,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解決“教”與“育”脫軌的問題,從而真正實現(xià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在自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教育者首先要弱化長期以來形成的權威身份,要用職業(yè)道德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突破思想觀念的束縛,以平等的身份與大學生交流、溝通。其次,教育者必須擺脫對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思想的依賴,要根據自己的知識、人格魅力等樹立自己的權威,從而贏得學生內心的尊重和愛戴。最后,面對自媒體這樣的大背景下,教育者要增強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對于自媒體傳播的信息要做出正確的判斷,對錯誤信息予以回擊;正確使用自媒體,熟練運用大學生認可的網絡語言與他們溝通,以無聲的網絡語言塑造當代教育者的新形象。
(三)探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增強教育實效性
自媒體新時代的到來,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模式等都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針對這些新變化,我們應該有效的利用自媒體,探索新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從而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首先,在自媒體時代,要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和“育”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自媒體的優(yōu)勢,積極開展網絡化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從而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其次,要大力構建各種自媒體平臺,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地與大學生溝通,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最后,要不斷完善自媒體的管理監(jiān)督機制。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制度為保障,政府部門應該建立網絡監(jiān)管機制,健全網絡法律規(guī)章制度,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這對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Dan Gillmor.We the media[M].California:OReilly Media,2006.336.
〔2〕邢勇.微博的自媒體特征及社會責任建構[J].中國出版,2012,(07):30-33.
〔3〕趙宏.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學術論壇,2013,(05):213-215.
〔4〕張耀燦,鄭永廷,吳潛濤,等.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55.
〔5〕徐京躍,霍小光.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5-05.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