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摘要:新課改中明確指出,要充分重視朗讀訓練,通過朗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與領悟能力等,進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zhì)。本文即對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展開探討,希望能夠全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效率與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有效性 朗讀訓練
朗讀主要是將無聲的文字逐漸轉(zhuǎn)變成有聲有色、富有情感的語言,其充分利用耳、眼、與口等諸多器官,更加深入地理解與體會文章內(nèi)容。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化,也使得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重視,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通過朗讀教學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價值,并且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初讀,了解文章內(nèi)容
在課堂教學的初期,教師要領導學生進行初讀,這樣就可以從整體上了解課文,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了解其文字表達形式,了解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寫作目的。在課堂中進行初讀時,首先要引導學生能夠讀準字音,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含義,另外還要幫助學生可以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課文的寫作思路。具體方法即為:首先,要讓學生對課文進行自由閱讀,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思考,自由地完成學習任務,還要引導學生可以實現(xiàn)對課文的“讀通、讀準、讀順”,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然后,讓學生進行試讀,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與了解課文內(nèi)容。在文章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教師就必須要充分遵循“讀通、讀準、讀順”的基本原則。通常狀況下,對于比較簡短的課文,要引導學生閱讀4-6遍,對較長的課文要閱讀3-4遍,在此過程中,可以選擇許多不同的形式,在試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指導作用,幫助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動筆操作,畫出一些生字新詞,畫出比較難以理解的句段,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最終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帶領學生閱讀《與時間賽跑》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學生初讀之前為學生設置問題:在文章中主要描寫了“我”與時間賽跑的哪些事件?通過閱讀找到文章中全部表示時間的語句,然后再指出哪個句子可以最準確、恰當?shù)乇磉_出作者與時間賽跑的體會。另外,還要引導學生思考在文章中提到的:“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睂@句話“我”與父親分別是如何理解的?要引導學生能夠在初讀的過程中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地了解文章的大意,在初讀之后再鼓勵并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讀與點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及時的指導與引導。
二、精讀,領悟文章內(nèi)涵
所謂的精讀,即為基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關注一些精彩的片段與精要的詞句,要圈點批話地進行閱讀,要結(jié)合上下文對一些重點字詞進行反復品味,在閱讀中能夠讀出作者所蘊含的思想情感,要培養(yǎng)學生進行精讀深思,使其能夠細致地揣摩與研究,能夠咬文嚼字。當前,被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往往都是文質(zhì)兼美,語句使用恰當、精準,字詞精煉,思想內(nèi)涵蘊含豐富,因此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所以,在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其中較為經(jīng)典、優(yōu)秀的詞句,引導學生能夠?qū)@些詞句進行仔細揣摩,進行深入的品味與欣賞,能夠掌握在字詞背后所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進而能夠在精讀過程中讀出深刻的含義。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對《夜鶯的歌聲》這篇文章進行精讀時,要對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仔細研讀。其中“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接下來作者又寫到”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苯處熞獙W生進行引導,使其對文章進行精讀,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表面上分析,這語句是對夜鶯的歌聲進行描寫,然而對上下文的內(nèi)容進行聯(lián)系分析后,就能夠找到其中蘊含的深意。“為什么歌聲停了一會,然后又以新的勁頭唱起來呢?”通過對此的深入思考與反復精讀,進而就能夠發(fā)現(xiàn)是機警的夜鷹發(fā)現(xiàn)敵人,經(jīng)思考后決定與敵人先接觸,然后將其引入到游擊隊的埋伏圈,最終消滅敵人,從這幾句話就可以充分反映出小夜鶯的機智與勇敢。
三、誦讀,共鳴文章情感
著名的作家果格爾曾經(jīng)指出,要認真地朗讀作文,要能夠感知作者在文章中蘊含的豐富情感,了解其崇高的心靈,要用心地去體會每一個詞語。在朗讀的過程中,要學會誦讀,只有深情并茂,才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才能夠與作者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夠了解其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實現(xiàn)心靈的凈化與靈魂的升華,這樣才能夠使得閱讀更加蕩氣回腸,才可以真正地融入到角色當中,使得自己在優(yōu)美的語言氛圍當中獲得美的享受。因此,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地把握朗讀的技巧,能夠在語速、重音、升調(diào)以及語氣等諸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進而全面提升朗讀的效果。另外,教師還要根據(jù)實際狀況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泛讀,這樣能夠做到以聲傳情、以情動人,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欣賞機會,有效地陶冶學生的情操,為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發(fā)揮個人的想象能力,實現(xiàn)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更好地融入到課文當中。
總之,朗讀具有多種形式,對于不同的類型適合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根據(jù)具體的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能夠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閱讀。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幫助其掌握更加科學的朗讀方法與朗讀技巧,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引導其進行聯(lián)想,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全面提升閱讀效果。只有如此,才能夠全面提升閱讀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促進學生的良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江富虎.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5,(18).
[2]文麗.淺析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J].青年時代,2016,(08).
[3]孟廣珍.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北極光,2015,(09).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岱崮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