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瑩
摘 要: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品德教師必須堅持課堂教學生活化,將學生、課堂、教材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把鮮活世界提供給學生去了解、理解和體驗,要從真實的生活源頭出發(f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感官去認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體驗;要以活動為紐帶,引導他們用自己的思維去碰撞、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使他們在與生活世界的接觸與溝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學會生存,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活動
一、設計意圖
“課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逼返屡c生活課程的教育內(nèi)容與形式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生活的需要,必須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遵循生活的規(guī)律,力求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堅持“來自生活”的原則開展教學過程,遵循“教學要在生活中”的規(guī)律創(chuàng)設情境,落實“回歸生活,精彩生活”的要求引導踐行。
《美麗的大自然》是浙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中的教學內(nèi)容。這一課的教學本著實現(xiàn)“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這一目標,珍視“美麗的大自然”這一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二、教學片段舉例
1.片段一:美在身邊
師:瞧,這是哪兒?(課件出示校園圖片)
生:我們學校!
師:看,我們學校里的美麗景色可多了!看,你想說什么?
師:原來,美麗的風景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小朋友用眼睛細細觀察,用心細細品味就能發(fā)現(xiàn)。(板貼:美麗的風景)
評析:關注學生所處真實生活的環(huán)境,從學生熟悉的校園圖片人手,讓每個學生都有共同話語可交流,學生跟著美麗的照片發(fā)現(xiàn)校園美景。一個個熟悉的地點,從孩子們的口中說出,孩子臉上充滿了熟悉感,一張張漂亮的風景照片,再次展現(xiàn)校園美景,大量漂亮的圖片,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感受到了學校是那么美麗,那么溫暖!這一片段的呈現(xiàn),堅持“從生活中來”,通過課件再現(xiàn)生活,引領更多學生用眼睛尋找校園美景,親近大自然,使課堂顯得層層遞進、水到渠成。
2.片段二:情境體驗
師:讓我們哼著歌,一起去郊游吧?。ǚ乓魳贰督加巍罚?/p>
師:咦,我們到哪兒了?(課件出示農(nóng)場果園、蔬菜圖片,“快樂農(nóng)場”牌子)
生:快樂農(nóng)場。
師:在快樂農(nóng)場里,老師還收到了很多很多禮物,看?。ǔ鍪径Y物袋)
師:猜猜看,是什么?
師:猜不出,沒關系,閉上眼睛,聞一聞,猜得出來嗎?(生聞,猜“芒果”)
師:請你來動手摸一摸,摸到了什么?(生摸,猜測“黃瓜”)你是怎么猜出來的?(生:我摸到了黃瓜上的小刺)
師:請你來嘗一嘗,知道是什么嗎?(生嘗一瓣橘子,猜出是“橘子”)
師:大自然可真是一個大方的朋友,送給我們這么多美味而又有營養(yǎng)的蔬果。(板貼:“美味的蔬果”)
師:伴著愉快的歌聲,我們離開了快樂農(nóng)場,來到了綠色森林。(師生再次唱“走走走……”)
師:真巧,這里正在舉辦音樂會呢!我們來聽一聽,是誰在唱歌呀?(生聽聲音猜聲音)
師:聽,大自然多神奇呀!有這么多美妙的聲音,就像是一曲好聽的曲子。(板貼:“美妙的聲音”)
評析:課堂模式的突破,多種實物的呈現(xiàn),帶領學生走進農(nóng)場情境,邀請學生上臺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使整個課堂活躍,教與學巧妙融為一體,雙向互動。運用多媒體播放閃電、雨聲、雷聲、各種小動物的叫聲,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增強感官印象,對大自然的神奇體會更深刻。
3.片段三:小組合作,制訂“找春天”活動計劃
師:美麗的風景、美味的蔬果、美妙的聲音,讓人們無限向往。一到春天,大家都期盼著走進大自然去春游,那我們應該怎樣去尋找美麗的春天呢?
生: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聞一聞、嘗一嘗。
師:接下來,我們分小組合作討論,并完成找春天的計劃。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將“找春天”寫在綠葉形狀的作業(yè)紙上。
評析:這一留白的作業(yè)紙設計,讓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在學生的現(xiàn)場討論中生成,促使學生自己主動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去感知。
三、教學反思
1.教學過程注入生活元素,以美妙的生活引領
課上,教師用視頻把美麗的大自然帶進課堂,與學生一起欣賞美麗的自然風景,去聆聽美妙悅耳的大自然的聲音,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從而喚起學生去親近大自然,尋找春天的興趣。
2.情境體驗激起情感共鳴,以生本的設計激情
本課,教師創(chuàng)設了多種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集體去郊游的大情境,師生一起唱著愉快的《郊游》歌,將學生帶入各個模擬情境中,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悟。活動設計要注重動靜結合。既有肢體活動,又有觀察、欣賞、互動等一系列活動,學生參與積極,學得愉快。
生活化的課堂是一種享受,它還品德于真實,還品德于愉悅,還品德于人性……品德與生活的課堂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堅持從生活中來,回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才能真正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王夏軍.有效拓展教學資源,讓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更生動[J].新課程(小學),2012(10).
[2]王愛媛.《品德與社會》教學資源開發(fā)與利用之我見[J].中小學德育,2010.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