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為公, 王會會, 閆 紅, 李萌萌
(青島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 山東 青島 266520)
隨著項目式管理方式在建筑行業(yè)得到愈發(fā)成熟的運用,項目經理在工程項目施工管理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愈發(fā)不可替代。建設工程項目具有的臨時性、資源約束性、不可返工性和整體性等特點,使得項目的內部結構組織和管理方式面臨諸多不可控因素,而項目經理作為項目的管理組織者和最高領導者,對施工成果負有全責卻往往得不到客觀有效的評價。由此,對項目經理經營業(yè)績和管理效果進行科學、公正的評價以調動員工積極性,繼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施工企業(yè)的當務之急。
現(xiàn)有的項目經理績效評價主要從指標構建和評價方法選擇兩方面開展了相關研究。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作為項目建設目標和施工企業(yè)戰(zhàn)略意圖的體現(xiàn),是實現(xiàn)合理、有效績效評價的前提。周密等[1]在明確項目經理績效管理定位的前提下構建了包含項目產品成功指標和項目管理績效指標的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陳淼等[2]基于關鍵績效指標法構建了具有特定性質的建設施工項目經理績效考核指標層次結構;王菁[3]則獨辟蹊徑從項目施工企業(yè)的角度提出了項目經理分級管理的制度,完善了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確立的理論體系。隨著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臻于完善,部分學者試圖通過行為關鍵績效指標[4]、360度評價法[5,6]和平衡計分卡[7]等常用人力資源績效考核方法以實現(xiàn)對項目經理績效公正有效的評價;郭俊峰等[8]亦在對上述常用方法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理論體系完善的工程咨詢企業(yè)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模型,并對績效評價方法進行了探索。然而上述定性分析雖有助于評價體系的系統(tǒng)化,卻缺乏嚴謹?shù)臄?shù)理評估機制對各指標實現(xiàn)綜合評價。為此,劉鵬[9]和張識宇等[10]在考慮項目經理績效指標評價信息具有灰色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層次灰色評價方法;李萬慶等[11]構建了基于AHP-云模型的建筑施工企業(yè)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模型,并對其實用性與合理性進行了驗證;曹志成等[12]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層次分析相結合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對項目經理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Cao等[13~15]充分認識到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多為定性指標,存在內涵明確、外延不明確的模糊特性,采用了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數(shù)理評價模型力求實現(xiàn)對項目經理績效的科學評價。
綜上所述,我國在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方面已取得了可觀的研究成果,但現(xiàn)有的數(shù)理評估模式卻局限于層次分析法的權重處理方式,忽視了其可能因為無法通過一致性檢驗而致使評價無法繼續(xù)進行的缺陷;且灰色理論和模糊綜合評價的指標特征處理方式雖考慮到了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的模糊不確定性,但區(qū)間數(shù)的表達形式割裂了各指標之間的內部聯(lián)系、易造成重要信息的丟失。同時,鑒于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涉及多方利益、具備多種行為特征表達形式的特性,本文試圖構建基于改進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逼近理想解)的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績效評估模型,以期實現(xiàn)對項目經理績效更為客觀、公正、合理、有效的評判。
進行項目經理績效評價要選擇能最大程度反映建設單位意愿且科學合理的指標賦權方法?,F(xiàn)有項目經理績效評價體系中多是以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但該方法易出現(xiàn)判斷矩陣難以通過一致性檢驗而使評價受阻的問題,實用性欠佳。同時,不同的賦權方法在應用中往往測重于不同的對象特征,對于項目經理責任制下的工程項目這一具有多目標、多屬性的復雜不確定性系統(tǒng),單一使用某種主、客觀賦權方法難免會使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在體現(xiàn)評價主體偏好和遵循客觀規(guī)律方面失之偏頗。熵權法作為一種通過對已有客觀數(shù)據(jù)進行充分利用以實現(xiàn)各指標重要程度確定的賦權方法,因其較高的精確度和較強的客觀性得到了廣泛應用,對依靠項目建設客觀信息來判定績效水平的行徑尤為適用。然而熵權法重視客觀信息卻忽略人的作用這一客觀事實,使得其在對項目經理這一附帶感性思維特性的評價對象進行評估時不夠科學合理。模糊數(shù)學作為老提常新的經典理論,注重于將人的主觀認知轉化為相對客觀量化信息,補充了熵權法中人的作用缺失這一客觀事實。鑒于此,本文綜合考慮指標信息的無序性和定性指標的模糊不確定性,將熵權法與模糊理論相結合構建指標評價的復合賦權模型,以實現(xiàn)項目經理績效評價中客觀與主觀的高度統(tǒng)一。
在明確評價體系指標權重的基礎上,確保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有效性的關鍵在于科學選擇數(shù)據(jù)量化與集結方法。項目經理作為建設工程項目這一目標明確的臨時性組織的中流砥柱,其負責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等利益相關方的溝通協(xié)調,確保多種要求的交匯集中,這使得項目經理的績效評價具有多目標的特性;而工程施工期間的環(huán)境復雜性又使得項目經理績效評估指標具備多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多屬性的指標特性。TOPSIS是一種將評價方案到理想解的距離作為評判標準的綜合評價方法,其可通過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同趨勢和歸一化處理有效解決多屬性評價問題,且與其他多目標評價方法相比,其具有原理簡單、結果直觀和客觀反映評估對象真實情況等優(yōu)點。故在對建設工程項目經理實施績效評價時,優(yōu)選TOPSIS評價模型以考慮其多目標多屬性的評估特性。然而,在兼具重視多目標多屬性特征的同時,項目經理管理客體的特性使得對項目經理本身進行績效評價時,必然涉及各種相互關聯(lián)、交互影響且具有高度模糊不確定性的特征信息,所以評價模型也應能科學量化定性指標、確保指標信息的完整性。因此,本文再一次試圖借鑒模糊理論對TOPSIS進行改進。而基于模糊數(shù)學的TOPSIS評價模型,可通過三角模糊數(shù)的形式實現(xiàn)項目經理定性指標表現(xiàn)特征的科學完整定量化表達,并借助特征向量及其到最優(yōu)最劣解的相對距離巧妙解決此處多目標多屬性的評價難題,最終實現(xiàn)對項目經理績效客觀公正的考察與衡量。且此處模糊數(shù)學的應用,與其在確定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應用相呼應,確保了評價體系的系統(tǒng)性,使得該種基于熵權-TOPSIS的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績效模糊評價模型更具科學性。
構建具有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的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完善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機制的關鍵。為此,陳淼等[2,10,16]從施工項目基本特征出發(fā),構建了包含項目成本指標、質量指標、進度指標、安全文明施工指標和履約指標的項目經理績效評價理論體系;周密等[1]未拘泥于從建設目標出發(fā)的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構建模式,從項目產品成功指標和項目管理績效指標兩方面對其進行了重新構建,且將與客戶和內部關系人的協(xié)調能力考慮其中,突出了項目經理柔性管理的重要性;袁慧東[4]則從實例出發(fā),從業(yè)績、能力和行為三個方面對項目經理績效開展評價,不僅包含了上述目標管理與組織能力,并試圖通過行為績效中的開拓創(chuàng)新指標對項目經理的前瞻性和戰(zhàn)略把控能力進行判定?;诖耍疚膶⑽墨I研究成果與GB/T 50326-2006《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guī)范》中關于項目經理崗位職責的規(guī)定相結合,從項目管理的客觀性和未來價值的可持續(xù)性出發(fā),對績效評價指標進行了歸納梳理。最終基于共性與個性并存、客觀全面和可操作性強的原則,構建了同時包含成本管理、工期管理、質量管理、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管理、項目履約、管理認可度和項目價值提升7項一級指標和16項二級指標在內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熵權法在對指標賦權的過程中能較好地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使評價結果更加客觀科學。但項目經理的績效評價是對人的評價,應反映施工單位和項目本身對項目經理某些能力的偏好,所以在對指標進行賦權的過程中不能失去人的參與。同時,鑒于所構建指標體系的多重屬性,本文擬采用熵權法實現(xiàn)二級指標的權重確定,并在二級指標權重得到合理界定的同時引入模糊數(shù)學,對一級指標進行賦權。
2.2.1利用熵權法確定二級指標權重
信息熵的定義最早是由Shannon于1948年提出,其開創(chuàng)性地構建了熱力學熵與信息之間的量化關系[17]。熵為系統(tǒng)中無序程度的度量,由此在既定系統(tǒng)中熵值的大小會隨著系統(tǒng)提供信息的多少發(fā)生改變。信息量越大,熵就越小,反之亦然。指標的權重即可根據(jù)已知的信息量由熵權法得到確定。熵權法實現(xiàn)指標賦權的步驟如下。
(1)邀請m位專家,針對同一層次中的n項評價指標,利用9標度法針對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打分。在對指標重要性賦值的過程中,不涉及效益型和成本型兩種屬性,皆為數(shù)值越大,指標的重要性越強。m位專家對n項指標重要性的打分結果構成初始矩陣X=xijm×n,其中xij為第i位專家對第j項指標重要性的評分。
(2)將初始矩陣中的數(shù)據(jù)標準化處理得各項評價指標的概率矩陣P=pijm×n:
(1)
式中:i=1,2,…,m;j=1,2,…,n。
(3)在pij已知的情況下可求解被評價對象的第j項指標的熵值ej:
(2)
(4)計算指標差異度gj:
gj=1-ej
(3)
gj值越大,表明指標的初始數(shù)據(jù)值差異性程度越高,指標也就越重要,相應的權值也就越高。
(4)
(6)將式(4)所求得的各指標絕對權重值根據(jù)其所屬一級指標進行標準化,并重新求得其于所屬一級指標的相對權重ωj。
2.2.2基于三角模糊數(shù)的一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5)
表1 指標重要程度與其對應的三角模糊數(shù)
(2)采用均值面積法對一級評估指標解模糊化,則一級評估指標u重要性的精確評價值為:
(6)
(3)將一級指標u的重要程度評價值進行歸一化處理,可得各一級指標的最終權重:
(7)
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主要由定性與定量兩種不同屬性的指標構成,對于定量數(shù)據(jù),可選擇適當?shù)臄?shù)據(jù)處理方式實現(xiàn)指標的無量綱化;而對于定性指標,傳統(tǒng)的專家打分法主觀性較強且容易造成信息數(shù)據(jù)的丟失,從而使得評價結果缺乏準確性和信服度,故此處根據(jù)指標的原有屬性選定三角模糊數(shù)以實現(xiàn)項目經理績效表現(xiàn)特征的客觀合理表達。同時,TOPSIS能有效處理涉及指標多屬性的評價問題,鑒于此引入模糊-TPOSIS數(shù)理模型對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績效進行科學評價。
2.3.1定量指標數(shù)據(jù)的無量綱化
在建設工程項目績效評價中必然涉及到成本和工期兩大管理目標,且成本和工期都是可以直接通過計量得到的成本型指標,即數(shù)值越小、指標表現(xiàn)越優(yōu)。為了實現(xiàn)該兩項指標與其他定性指標的量綱統(tǒng)一,采用如下的數(shù)據(jù)無量綱化處理方式:
(8)
式中:y為無量綱化處理后成本或工期指標項的得分值;v0和v分別為成本或工期相應的合同計劃值和最終目標完成實際值。
由上式可知,當成本或工期恰好實現(xiàn)目標時,其指標數(shù)分值最高,為1;而項目經理在成本或工期中的成本減少額度和工程提前完工天數(shù)在此處不會得到體現(xiàn),項目經理節(jié)省成本或提前完工與否與剛好完成目標是同等分值。該處設定是表明本評價不提倡項目經理為了提高自身的績效評分值而故意節(jié)約成本、趕超工期,繼而使得項目質量存在隱性問題。
2.3.2定性指標的定量評價
在對項目經理績效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評估人員可通過工程項目各方資料翻閱掌握和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利益相關人員的交流探討,實現(xiàn)對定性指標的數(shù)據(jù)信息采集和整理,并通過給定模糊評估值方式使其得到量化處理。
(2)利用式(6)對各指標的模糊評估值解模糊化,可得各指標的精確評價值yj。
(3)在各指標權重和精確評價值得到確定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算子以實現(xiàn)對一級定性指標u的綜合評價。
Wu=yuj?ωuj
(9)
在各一級指標綜合評價值得到確定的基礎上,根據(jù)表2設定質量評價結果應處于良好以上,即其綜合評價值應≥0.75,否則直接判定項目經理績效不合格。
表2 指標實現(xiàn)程度與其對應的三角模糊數(shù)
2.3.3基于TOPSIS的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績效評價分析
逼近理想解(TOPSIS)法是由Hwang等于1981年提出,其是根據(jù)各方案與最優(yōu)、最劣解之間的相對距離實現(xiàn)方案擇優(yōu)的一種多屬性決策方法[18]。然而傳統(tǒng)的TOPSIS法具有未對指標進行加權處理、不夠嚴謹和不能較好反映被評價者自身絕對優(yōu)劣、缺乏柔性的缺點。針對上述缺點,此處通過將理想解與評估值均進行加權和采用模糊數(shù)學劃分等級的方式使其得到完善。
(1)根據(jù)項目經理各績效評價指標可能達到的取值確定最優(yōu)解和最劣解。
W+=W1+,W2+,…,WU+
W-=W1-,W2-,…,WU-
(2)將項目經理績效各指標評估值和最優(yōu)、最劣解均進行加權。
W*=W1ω1,W2ω2,…,WUωU
(10)
W+*=W1+ω1,W2+ω2,…,WU+ωU
(11)
W-*=W1-ω1,W2-ω2,…,WU-ωU
(12)
(3)計算加權后的項目經理績效各指標評估值與最優(yōu)、最劣解的距離。
(13)
(14)
(4)在求得與最優(yōu)、最劣解相對距離的基礎上,可得貼進度系數(shù):
(15)
根據(jù)表2中各等級模糊數(shù)依次對指標設定不同等級評估值,并根據(jù)量化后的各等級綜合評估值求取所對應的最優(yōu)、最劣相對距離,確定各等級貼進度系數(shù)。據(jù)此可由貼進度系數(shù)對項目經理績效評價結果所對應的優(yōu)劣狀態(tài)劃分等級,如表3所示。
表3 貼進度系數(shù)C所對應的優(yōu)劣等級
對于某混凝土結構工程,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簽訂的合同價款是880萬元,計劃工期為200 d;但項目正式完工時,實際工期為204 d,施工實際成本為850萬元。且根據(jù)質量管理檔案記錄可知,該項目的分項工程優(yōu)良率為92%。在工程項目各項資料完備的情況下,采用本文新建模型對該項目的實際負責人項目經理進行績效評價。
(1)邀請本行業(yè)專業(yè)人員對各項指標的重要性程度進行確定,其中賦權團隊由19名成員組成,如表4所示。賦權團隊成員在充分了解項目建設目標的基礎上,根據(jù)經典的九標度法對各二級指標的重要性進行打分,并由熵權公式(1)~(4)將各專家數(shù)據(jù)分析整理如表5所示,最終求得評價體系所有二級指標對其所屬一級指標的相對權重。
表4 賦權團隊人員構成
表5 各項二級指標重要性評價數(shù)據(jù)分析
(2)賦權團隊成員在完成二級指標權重確定的基礎上,根據(jù)表1對一級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模糊評估。綜合各專家對各指標的模糊評估值,并匯總如表6所示。
表6各項一級指標重要性模糊評估結果匯總人
一級指標非常重要很重要重要較重要中等不太重要不重要很不重要A1613000000A2212500000A3190000000A4003160000A5111700000A602278000A7013141000
(3)根據(jù)式(5)~(7)對表6中各一級指標重要性的模糊評估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可得指標權重的計算過程數(shù)據(jù)和最終權重,如表7所示。
表7 各一級指標最終權重的確定
3.2.1指標的無量綱化
(1)定量指標的無量綱化
成本和工期是該績效評價體系的兩大數(shù)據(jù)型指標,則根據(jù)式(8)對兩定量指標進行無量綱化如下處理。
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二級指標分項工程優(yōu)良率亦屬數(shù)據(jù)型指標,通過查閱GB 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和GB 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并結合工程實際構建了如表8所示的該項指標評判標準。根據(jù)完工建設工程項目的分項工程優(yōu)良率為92%,可知已達到良好級別,將其與表2中的三角模糊數(shù)評估值相對應,可將其無量綱化表示為(0.5,0.75,1)。該定量指標的精確評估值將在定性指標的定量化評價中得到確定。
表8 分項工程優(yōu)良率等級劃分 %
(2)定性指標的定量化評價
項目經理在各定性績效評價指標的表現(xiàn)程度是由11位行業(yè)人員組成評估團進行判定的。該評估團隊由2名業(yè)主方代表、2名施工單位管理人員、2名工程此項目管理領域專家、3名其他利益相關方代表、1名項目管理團隊內部成員和待評價項目經理本身構成。
評估團隊成員首先通過查閱資料、現(xiàn)場調研和人員訪談等方式獲得對項目經理各方面表現(xiàn)的基本認知,然后再認真聽取項目經理和項目團隊其他成員的項目管理成果匯報。以此為基礎對各指標的實現(xiàn)程度進行評估,并根據(jù)表2中指標實現(xiàn)程度與三角模糊數(shù)的對應關系將各指標評估信息量化。將評估團隊成員對項目經理各指標的評價數(shù)據(jù)收集,利用式(5),(6)實現(xiàn)評價數(shù)據(jù)的整理與分析,同時在二級指標權重已知的情況下根據(jù)式(9)求取各定性一級指標的最終評估值,具體如表9所示。
表9 各定性指標實現(xiàn)程度的評估值
由上可知,項目經理在質量管理方面的綜合績效評價值為0.781,大于原定設限標準0.75,滿足質量方面要求,則繼續(xù)對項目經理進行整體績效評價。
3.2.2基于TOPSIS實現(xiàn)對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的績效評價
(1)確定評價指標所對應的最優(yōu)、最劣解。
由成本和進度兩者的無量綱化處理方式可知,兩者所能達到的最優(yōu)值為1,最劣解為0;對于其他定性屬性的一級指標值,其所能達到的最優(yōu)、最劣評價對應于表2中的三角模糊數(shù)(0.75,1,1)和(0,0,0.25),將兩者解模糊化可得最優(yōu)、最劣精確值為0.934和0.063,故最優(yōu)、最劣解表達如下:
W+=1,1,0.934,0.934,0.934,0.934,0.934
W-=0,0,0.063,0.063,0.063,0.063,0.063
同時,由表8可知項目經理的績效評價特征向量為:
W=1,0.980,0.781,0.685,0.734,0.697,0.679
(2)根據(jù)式(10)~(12)將項目經理績效各指標評估值和最優(yōu)、最劣解均進行加權,具體為:
W*=0.162,0.150,0.135,0.089,0.108,0.080,0.082
W+*=0.162,0.153,0.162,0.122,0.138,0.108,0.113
W-*=0,0,0.011,0.008,0.009,0.007,0.008
(3)針對上述加權后待評價特征向量和最優(yōu)、最劣解,可根據(jù)式(13),(14)計算項目經理績效評價向量和最優(yōu)、最劣解的相對距離。
d+=[(0.162-0.162)2+(0.150-0.153)2+
(0.135-0.162)2+(0.089-0.122)2+
(0.108-0.138)2+(0.080-0.108)2+
(0.082-0.113)2]1/2=0.067
d-=[(0.162-0)2+(0.150-0)2+
(0.135-0.011)2+(0.089-0.008)2+
(0.108-0.009)2+(0.080-0.007)2+
(0.082-0.008)2]1/2=0.302
(4)在求得與最優(yōu)、最劣解的相對距離的基礎上,利用式(15)可得貼進度系數(shù)為:
將該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所得貼進度系數(shù)與表3對比可知,該項目經理表現(xiàn)優(yōu)異,績效評定結果為優(yōu)秀。
為了督促項目經理繼續(xù)突破自我、進而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在項目經理績效得到科學評定的基礎上,根據(jù)表8中各指標的綜合評估值與項目經理展開面談,爭取為其提出可行的改進意見。由表8可知,該項目經理在健康、安全、環(huán)境管理方面表現(xiàn)最差,其中對安全管理尤為不重視,然而良好的安全作業(yè)環(huán)境既是對項目財產的負責更是對項目職工人身安全的負責,所以應重點加強;再者,項目經理應針對專業(yè)性要求較高的索賠處理和施工工藝改進方面予以提升;最后項目經理應學會更好地與包括業(yè)主在內的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
(1)在對項目經理職能要素充分了解的情況下,結合項目工程實際和建設工程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整理,構建了包括成本管理、工期管理、質量管理、HSE管理、項目履約、管理被認可度和項目價值提升7項一級指標的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的建立系統(tǒng)呈現(xiàn)了項目經理的兩大職能目標,即行政管理和項目管理。
(2)為確保項目經理指標權重既能充分體現(xiàn)業(yè)主方的建設目的,又能不失客觀公允,提出了熵權與模糊數(shù)學相結合的權重確定方法。該方法使得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指標權重的確立更加科學合理,實現(xiàn)了指標賦權客觀與主觀的統(tǒng)一。
(3)鑒于項目經理績效評價關乎各利益相關方的參建目標,其評價指標具有多種屬性、不易合理量化的特性,提出了基于模糊數(shù)學的改進TOPSIS評價模型。該模型能在保證數(shù)據(jù)信息完整的情況下,科學地實現(xiàn)定性指標特征信息的量化;且利用模糊數(shù)學實現(xiàn)了TOPSIS法評價結果的等級劃分,增加了其反映各指標態(tài)勢變化的柔性,使得項目經理績效評定完成后能為項目經理自身能力的提升提出針對性意見。該模型操作簡單、結果科學客觀,通過其在算例中的應用得到了驗證。
[1] 周 密, 馬 揚. 項目經理績效考核指標設計與評價[J].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fā), 2005, (7): 70-73.
[2] 陳 淼, 儲嬋娟, 巴 玉. 建筑施工項目經理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研究[J]. 企業(yè)導報, 2010, (2): 73-74.
[3] 王 菁. 建筑施工企業(yè)項目經理動態(tài)分級管理體系綜述[J]. 價值工程, 2013, (32): 127-130.
[4] 袁慧東. 市政工程項目施工方項目經理績效考核體系的研究[D]. 北京: 中國科學院大學, 2015.
[5] 尹移山. 大連重工H分公司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方法研究[D]. 大連: 大連理工大學, 2014.
[6] 楊必宇. 建筑裝飾施工企業(yè)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 長沙: 湖南大學, 2012.
[7] 李 侖. 基于平衡計分卡的A施工企業(yè)項目經理績效評價研究[D]. 濟南: 山東大學, 2013.
[8] 郭俊峰, 何曉光, 劉會明, 等. 基于常用績效評價方法的項目經理績效評價模型研究——以A工程咨詢公司為例[J]. 項目管理技術, 2017, 15(2): 49-54.
[9] 劉 鵬. 施工企業(yè)項目經理績效考核研究[D]. 石家莊: 石家莊鐵道大學, 2014.
[10] 張識宇, 李 偉, 李大建. 工程項目經理績效的多層次灰色評價[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23): 162-165.
[11] 李萬慶, 路燕娜, 孟文清, 等. 基于AHP-云模型的施工企業(yè)項目經理績效評價[J]. 數(shù)學的實踐與認識, 2015, 45(7): 86-91.
[12] 曹志成, 劉伊生.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的工程項目經理勝任力評價研究[J]. 工程管理學報, 2017, 31(3): 114-118.
[13] Cao H, Xiang C. An Empirical 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r[C]//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Science(ICITMS 2012) Proceeding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3: 373-382.
[14] 施有志. 基于變權原理的公路工程代建單位項目經理績效評價[J]. 中外公路, 2010, 30(4): 336-340.
[15] 李金鳳.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的工程項目經理績效考核研究[J]. 中國集體經濟, 2012, (1): 131-132.
[16] 王 巖, 姚立根, 牛紅凱. 建筑施工項目經理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 基建優(yōu)化, 2004, 25(3): 35-36.
[17] Shannon C E, Weaver W.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M].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71.
[18] Hwang C L, Yoon K.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