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菊芳, 張彩云, 陳瑞睿, 張志剛
(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 1. 腫瘤科; 2. 護理部; 3. 重癥醫(yī)學科; 甘肅 蘭州, 730000)
奧沙利鉑是第三代鉑類化療藥物,具有低毒性、抗癌譜廣、高效性等優(yōu)點,患者一般耐受性較好,可用于對順鉑耐藥的胰腺癌、胃癌、卵巢癌、乳腺癌化療患者,也是大腸癌患者的一線用藥[1-2]。外周末梢神經毒性(CIPN)是奧沙利鉑化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以末梢神經炎為特征的周圍性感覺神經病變[2-3],包括感覺和運動損傷,為劑量限制性外周神經毒性[4],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肢端感覺異常、麻木刺痛、遇冷后加重,嚴重者不能觸碰,這一系列癥狀不僅給化療患者帶來軀體和心理痛苦,同時也影響著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和生活質量[5],嚴重者甚至會終止化療,影響遠期療效。本研究將穴位艾灸配合艾鹽包熱熨用于治療奧沙利鉑化療所致外周神經毒性,效果良好,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蘭州大學第一醫(yī)院腫瘤科收治的行根治性切除手術的進展期胃癌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患者術后行奧沙利鉑化療方案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同程度外周毒性反應。男72例,女48例;年齡36~75歲,平均(56.60±4.88)歲;病理分期Ⅱ期~Ⅲ期105例,IV期15例。納入標準:①術前經病理學證實為胃癌,符合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JCC)第7版胃癌分期標準[6],無肝臟、肺、腦、骨等器官遠處轉移;②年齡18~75歲;③肝腎功能、骨髓功能正常,無化療禁忌癥;④術前無放化療病史,能耐受手術和化療;④患者知情并同意參與此項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化療前24 h患者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②既往患糖尿病患者伴末梢感覺異常;③正在接受可能引起周圍神經毒性的其他藥物或放射治療的患者;④認知能力喪失或精神異常的精神病患者;⑤顱內轉移瘤、全身其它轉移者;⑤合并心腦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疾病者;⑥中心靜脈置管輸液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2組。對照組60例患者中男46例,女14例;年齡36~72歲,平均(56.86±4.21)歲;試驗組男41例,女19例;年齡36~72歲,平均(56.02±4.21)歲。2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了解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組患者均采用奧沙利鉑靜脈化療方案,根據(jù)患者體表面積計算劑量:130~135 mg/m2。對照組在化療后常規(guī)應用甲鈷胺500 mg肌肉注射,1次/d,5~7 d為1個療程,隔日1次,1個療程后評價療效。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穴位艾灸配合艾鹽包熱熨上肢輸液肢體上段。①穴位艾灸:根據(jù)外周毒性反應癥狀,取內關、外關(腕橫紋中點上三寸),曲池穴(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處),合谷穴(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將艾灸條點然后置于艾灸盒內,將艾灸盒固定在穴位處并調整灸盒通氣孔大小,實施艾灸。30 min/次,1次/d,艾灸溫度控制在40~42 ℃,連用3~5 d為1個療程。②艾鹽包熱熨:將艾絨150 g和粗鹽(直徑4 mm)250 g混合拌勻,裝入布袋,將袋口扎緊,制成艾鹽包。將艾鹽包,置于微波爐內,以溫火加熱至2 min后取出,溫度40~50 ℃?;颊呷∑脚P位,將加熱后的艾鹽包敷于上肢靜脈輸液后肢體,熱熨30 min,1次/d。穴位艾灸配合艾鹽包熱熨均由經統(tǒng)一培訓后的責任組護士實施,施灸過程嚴密觀察患者皮膚情況(顏色、溫度、是否疼痛、是否有水泡、破潰等),積極預防暈灸、燙傷等不良反應。
①神經毒性分級標準:參照奧沙利鉑Levi專用感覺神經毒性分級標準評定[7]。0級:無;1級:感覺異?;蚋杏X遲鈍(遇冷引起),1周內可完全消退;2級:感覺異?;蚋杏X遲鈍,21 d 內可完全消退;3 級:感覺異?;蚋杏X遲鈍,21 d 內不能完全消退;4 級:感覺異常或感覺遲鈍,伴有功能障礙。②肢體疼痛:采用疼痛數(shù)字評分法(NRS)評定肢體疼痛程度[8]。輕度疼痛:0~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采用SPSS 20.0軟件,計量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1周后評價療效,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患者外周神經毒性分級較對照組低,肢體疼痛程度較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和2。試驗組患者無嚴重艾灸治療相關不良反應,耐受情況良好。
表1 2組神經毒性分級比較[n(%)]
表2 2組肢體疼痛程度比較[n(%)]
奧沙利鉑是目前作為晚期大腸癌的一線用藥方案,在肺癌、胃癌、卵巢癌的治療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9]。外周末梢神經炎常起病隱匿,為依賴性、劑量限制性毒性反應,在用藥后半年甚至一年后仍存在[10],容易被忽視。雖然外周神經毒性反應可逆,但短時間不會消退,癥狀可持續(xù)數(shù)月至數(shù)年之久,給患者造成恐懼、痛苦、不安等心理方面的不適,是困擾腫瘤患者的日常生活的主要癥狀之一。目前引起外周神經毒性的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明確[11],也缺乏基于循證依據(jù)的治療方法,無明確的標準藥物預防方案。
中醫(yī)理論認為,奧沙利鉑引起的周圍神經毒性反應是由于氣血虛弱、血痹、血瘀、寒氣凝結所致,外邪趁虛而入,使氣血痹阻不通造成[12]。中藥艾灸和熱灸技術作為傳統(tǒng)中醫(yī)護理的基本的操作之一,具有操作簡單、方便、花費較少等優(yōu)點。現(xiàn)代中醫(yī)經絡理論研究證實,艾灸可穿透皮膚的同時,具有溫熱效應、光輻射效應,通過經絡刺激曲池穴、內關學、外關穴、合谷穴位治療,可疏通經絡脈,激發(fā)經氣。研究[13-14]報道,艾灸能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行氣活血、軟堅散結之功效,有利于局部組織修復,起到扶正祛邪、回陽固脫的作用。此外,聯(lián)合艾鹽包熱熨,可利用持久溫熱效力,增加藥物功效,將藥性通過體表毛竅透入經絡、血脈,從而達到溫通經絡、理氣活血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患者外周神經毒性分級和肢體疼痛程度較輕,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穴位艾灸治療配合艾鹽包熱熨能進一步緩解奧沙利鉑化療所致的外周神經毒性反應。
綜上所述,穴位艾灸治療配合艾鹽包熱熨具有操作簡便、經濟實用、患者易于接受、不良反應小等優(yōu)點,與藥物治療相比,可進一步減輕化療所致的外周神經毒性炎反應。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研究樣本相對較小,且未對中醫(yī)艾灸治療與藥物治療的經濟學方面比較未做進一步研究,希望未來開展藥物與艾灸方法經濟學方面的研究[15],以明確中醫(yī)技術在化療不良反應干預中的優(yōu)劣。
[1] BANG Y J, KIM Y W, YANG H K, et al. Adjuvant capecitabine and oxaliplatin for gastric cancer after D2 gastrectomy (CLASSIC): a phase 3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2012, 379(9813): 315-321.
[2] MONTAGNANI F, TURRISI G, MARINOZZI C,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oxaliplatin compared to cisplatin for advanced, un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Gastric Cancer, 2011, 14(1): 50-55.
[3] 劉楊正, 石年. 奧沙利鉑神經毒作用模式及防治研究進展[J]. 毒理學雜志, 2015, 29(2):144-147.
[4] PADMAN S, LEE J, KUMAR R, et al. Late effects of oxaliplatin-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LEON)-cross-sectional cohort study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surviving at least 2 years.[J]. Support Care Cancer, 2015, 23(3): 861-869.
[5] 聶冬輝, 霍介格, 曹鵬. 中西醫(yī)治療奧沙利鉑神經毒性的研究進展[J].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13, 21(6): 1404-1406.
[6] 宋衛(wèi)峰, 姚麗君, 裘正軍,等. AJCC第7版與第6版胃癌TNM分期的比較:一項基于預后分析的918例中國胃癌人群的回顧性研究[J]. 腫瘤, 2012, 32(8): 615-621.
[7] LEVI F, MISSET J L, BRIENZA S, et al. A chronopharmacologic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with 5-fluorouracil, folinic acid, and oxaliplatin using an ambulatory multichannel programmable pump. High antitumor effectiveness against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 Cancer, 1992, 69(4): 893-900.
[8] 高萬露, 汪小海. 患者疼痛評分法的術前選擇及術后疼痛評估的效果分析[J].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3, 29(23): 3892-3894.
[9] 王璐, 沈國棟, 陳尹,等. 替吉奧或卡培他濱聯(lián)合奧沙利鉑治療亞洲人群胃癌隨機對照研究的Meta分析[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4, 21(21): 1731-1738.
[10] BEIJERS A J, MOLS F, VREUGDENHIL G. A systematic review on chronic oxaliplatin-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the relation with oxaliplatin administration[J]. Support Care Cancer, 2014, 22(7): 1999-2007.
[11] 谷麟, 李雪松, 劉東,等. 奧沙利鉑神經毒性機制及防治新進展[J]. 藥物流行病學雜志, 2017, 26(6): 429-435.
[12] 何斌, 杜欣, 楊宇飛. 中醫(yī)外治化療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研究進展[J]. 醫(yī)學研究雜志, 2013, 42(6): 208-210.
[13] 黃凱裕, 梁爽, 胡光勇,等. 局部熱刺激的生物學效應與艾灸溫通原理[J]. 針刺研究, 2015, 40(6): 504-509.
[14] 田艷萍, 張瑩, 賈英杰. 溫針灸對奧沙利鉑化療后外周神經毒性的療效觀察[J]. 天津中醫(yī)藥, 2011, 28(3): 212-213.
[15] 任婁涯, 馬小琴, 楊曉婷. 灸法在我國臨床護理應用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 中華護理教育, 2017, 14(6): 43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