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 要]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是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運用語言文字表達生活的統(tǒng)一體,它是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運用。想方設(shè)法提高學生認識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獨特的、敏銳的觸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發(fā)現(xiàn)美,進而去表現(xiàn)美,讓作文回歸生活,讓個性回歸作文。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興趣,訓練觀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教師引導學生體會方法,指導學生扎根在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所學知識,將所學知識去實際應(yīng)用,寫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手段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思路,指導學生習作,不斷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生;寫作興趣;讀寫結(jié)合;語言積累;課外閱讀;提升策略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就是指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钡菍W生而言,說的容易,做起來就很難了,學生寫作文難或作文水平不高,是較為普遍現(xiàn)象。那該如何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呢?下面,我結(jié)合多年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談?wù)勎以谧魑慕虒W中如何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策略,與同行交流。
一、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覈糯逃铱鬃右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W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zhí)著的追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下,繞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小學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向?qū)?。所以我們要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作文課,充分調(diào)動學生習作的興趣。在作文講評中我們可以找出學生作文中的好詞好段,在班上給予公開表揚,找出孩子的閃光點,讓學生樹立我能寫我寫的好,有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寫作的喜悅,激發(fā)寫作的積極性。尤其對于后進生來說,老師更要用放大鏡去欣賞、發(fā)掘。比如一句情感真摯的句子,一個亮麗的詞語,一處妙不可言的標點等,都不能錯過,而且要小題大做,大張旗鼓地夸獎他們,讓他們感到自己也有優(yōu)點,自己也能成功,從而勇敢地抬起頭來走路,滿懷信心地面對今后的作文。在作文批改時,學生尤其需要激勵,給予學生鼓勵性評語,比如巧妙的構(gòu)思,新穎的選材,豐富的想象,精采的個性化表達等,如:多讀書細觀察勤思考,你的習作很快就會在報刊上發(fā)表……題目新鮮,像春天的竹筍,又嫩又脆……等等像這樣鼓勵的話語。
二、指導學生讀寫結(jié)合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閱讀得其方,寫作之能力亦即隨而增長。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是習作的基礎(chǔ),閱讀好像蜜蜂采花,習作好像蜜蜂釀蜜,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
1.讀中悟?qū)懀詫懘僮x。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只要多讀書,就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但是,只讀不寫也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通過讀引導學生進行文字表達,把兩者有機結(jié)合起來,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例一:教學《父親的菜園》時,教師先讓學生圍繞精心侍候一詞學習課文,通過品讀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體會父親的辛苦。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對精心侍候有了自己個性化的理解,這時,教師讓學生寫下自己這個詞的理解。這樣的教學將學生在文本當中獲得的理解認知通過文字表達出來,既升華了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課例二:我執(zhí)教過的《去年的樹》一課,為了引導學生體會大樹和小鳥之間的情感,我設(shè)置了情境教學,電腦顯示:假如我是這只小鳥,當看到樹樁,我會說……。當看到火柴棒,我會說……。當看到油燈,我會說……。學生在情境中,展開想象,續(xù)寫句子,在書寫中,內(nèi)心中對它們們的情感有了更深的體會,并將自己的情懷傾訴于紙上。
2.指導閱讀,模仿范文。中外作家歷來強調(diào)創(chuàng)造,但在寫作中可以適當摹仿。例如在寫作《參觀××公園》時,學生一開頭就可以描寫參觀前的天氣情況,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摹仿課文《第一次跳傘》中的第一自然段。雖然公園里沒有“機場”、“飛機”等景物,但可以有“藍天上飄浮著朵朵白云,正從東方升起的朝陽……”也可以引導學生摹仿課文《參觀劉家峽水電站》中的第一自然段,用開門見山的方法點題,什么時候,我和誰高高興興地去參觀××公園。在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學會,為本次作文開了個好頭,亦為主題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在指導仿寫的同時也注意求創(chuàng),寫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習作。
3.總結(jié)經(jīng)驗,挖掘潛能。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教學中,教師要不斷總結(jié)讀寫經(jīng)驗,從中找出一定的規(guī)律,使學生盡快進入讀寫結(jié)合的快車道。同時,教師還應(yīng)注意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挖掘?qū)W生的內(nèi)在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便適應(yīng)迅速生長的讀寫萌芽。
三、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閱讀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閱讀。閱讀,架起了由模仿到創(chuàng)作的橋梁。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因此強調(diào)學生對所讀之書還要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學會遷移,并運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時,吾意所欲言,無不隨意所欲,內(nèi)容應(yīng)筆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廣泛搜集素材,讓學生提高主動選擇、分析素材的能力。學生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內(nèi)容豐富了,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積累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來。然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除幫助學生獲得足夠的素材外,更應(yīng)教師學生主動選擇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養(yǎng)成習慣。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課造就的,需要循序漸進,長期訓練,同時它也是教師和學生一個互動的過程,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這樣作文教學才能撥開迷霧,奔向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