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讀課文”是指學生運用在“教讀課文”中獲得的閱讀方法、閱讀經(jīng)驗,自主閱讀,并進一步強化訓練閱讀方法,熟悉閱讀方法。自主閱讀就是要在多次的閱讀訓練中,將閱讀經(jīng)驗沉淀為自主閱讀的閱讀能力,它是“教讀課文”的有機延伸和有效補充。本文嘗試著從“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三方面談談如何教好“自讀課文”這一話題,期盼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guān)鍵詞:教讀;自讀;策略;積淀;閱讀;能力
都是課文,都是用在課堂上教學,為什么要設(shè)置“自讀課文”呢?呂叔湘先生認為:“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有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yǎng)成。”“自讀課文”的設(shè)置正是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在“教讀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完成學習語言的一般過程“模仿—變化—創(chuàng)造”,其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語文的技能,也正如此,“教讀課文”也可稱之為“工具課”。
長期以來,初中階段的語文教科書都將閱讀課文分“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兩類。許多老師把時間、精力放在了“教讀課文”上,極盡招數(shù),將“教讀課文”講深、講透、講全,而對于“自讀課文”則用時甚少,簡單一筆帶過,甚至置之不理。這種做法其實不妥,浪費了“自讀課文”這一課本資源不說,對于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也是不利的。
但是“自讀課文”與“教讀課文”又有不同,不能一樣用時、一樣用力。畢竟,“自讀課文”的地位與“教讀課文”不一樣,要輕得多,這一點,從教材的課時安排,從課后習題的設(shè)置就體現(xiàn)出來了。因此,教“自讀課文”只能以學生自讀為主,老師適當引導為輔。在課時安排上,也要比“教讀課文”少得多。那么,如何在用時少,用力輕的情況下用好、教好“自讀課文”呢?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得出以下幾點如何教好“自讀課文”的方法,與大家一起探討,期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首先,要從教“自讀課文”“寫什么?”入手。葉圣陶說:“閱讀最好自己多多設(shè)問。文中講的若是道理,問問是怎樣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論證這個道理?文中講的若是人物,問問是怎樣的人物?用怎樣的筆墨表現(xiàn)這個人物?”圍繞“自讀課文”的主旨(或中心),設(shè)置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寫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主閱讀,自主尋找答案。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回答“這篇課文寫什么?”這就要求學生自主應用在“教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策略?!痘茨献印ふf林訓》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币馑际钦f,與其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老師在“教讀課文”會花費許多時間,幫助學生學會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策略。例如,教講讀課文朱自清的寫景抒情散文《春》時,我通過不斷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學會歸納寫景抒情散文這類文章主旨的方法,即作者寫了哪些季節(jié)或地方的景?用了哪些寫作手法?描繪了哪些畫面?寄托或抒發(fā)了什么情?學生慢慢地理解,在老師的引導下,懂得將《春》的主旨歸納為,作者抓住春天的特點,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春回大地的景象,表現(xiàn)春天里自然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抒發(fā)了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以此類推,我在教自讀課文劉湛秋的《雨的四季》時,告訴學生,這也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你們可以運用在《春》中學到的歸納文章主旨的方法,將本課的主旨歸納出來。很快,就有學生正確、快速地歸納出文章的主旨,即作者從視覺、聽覺、嗅覺等不同角度,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繪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點,寫出了雨的可愛,表達了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這樣,學生就學會了一項基本技能——寫景抒情文章主旨的歸納的基本模式。
其次,要從教“自讀課文”“怎么寫?”入手。張志公說過:“有的同志要我談談怎樣寫文章,我想,主要是這么幾點:一是這篇文章主要地談了個什么問題,或者說了件什么事情?二是這篇文章是寫給誰看的,為了什么目的而寫的?三是文章里主要說了幾層意思?前前后后的幾層意思是怎樣的關(guān)系?”
“自讀課文”的教學,可以從幫助學生弄清文章“怎么寫?”入手,圍繞“怎么寫”,模仿張志公先生的思路,設(shè)置幾個更簡單一點的問題,如“本文的結(jié)構(gòu)有什么特點?”“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色?”“本文在選材方面有什么特點?”“文章是怎樣表現(xiàn)主旨的?”等,這些在“講讀課文”中反復通過這些比較常見的、淺顯的問題的設(shè)置、解決,學生就能有把握地回答出“自讀課文”是“怎么寫?”的問題。
如“本文的結(jié)構(gòu)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在教“教讀課文”《春》時,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仔細分析,運用“總-分-總”的常見文章結(jié)構(gòu)模式,歸納出《春》的結(jié)構(gòu)從大的方面講,可以分為“盼春——繪春——贊春”三個部分,中間重點內(nèi)容又分為“春醒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六個畫面,文章整體呈現(xiàn)出“總-分-總”的模式,層次分明、結(jié)構(gòu)嚴謹,好學又好記。學生掌握了“總-分-總”這種結(jié)構(gòu)模式后,在教“自讀課文”《雨的四季》時,我設(shè)置了“《雨的四季》一文的結(jié)構(gòu)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并提示學生可以參考《春》的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這樣一說,學生就很容易地歸納出《雨的四季》一文整體的結(jié)構(gòu)是分為“喜雨——繪雨——贊雨”三個部分,中間重點內(nèi)容又分為“春雨圖、夏雨圖、秋雨圖、冬雨圖”四個畫面,跟“教讀課文”《春》的結(jié)構(gòu)模式是相似的。有了“教讀課文”的基礎(chǔ),就能為我們教“自讀課文”節(jié)省了許多時間,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如此一來,學生又掌握了一種文章的結(jié)構(gòu)模式“總-分-總”,也進一步提高了寫作的能力。
再次,要從教“自讀課文”“為什么這樣寫?”入手。在教 “教讀課文”時,我們花了許多時間,與學生一起深入探討、分析、研讀文章的各項內(nèi)容,包括內(nèi)容、結(jié)構(gòu)、語言、寫作特色等等,其中最不好教學的內(nèi)容應該是研討課文“為什么這樣寫?”其實,“為什么這樣寫?”這個問題,不僅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在“自讀課文”里,“為什么這樣寫?”應該簡單地圍繞“這樣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主旨”這個問題來理解,不宜做太深的鉆研,否則,“自讀課文”容易變成“教讀課文”。
例如,在教“教讀課文”《春》時,我們指出,作者詳盡、生動地描繪了“春醒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六個畫面,這樣不遺余力地寫作,是為了體現(xiàn)春天萬物勃發(fā)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為了文章的主題——抒發(fā)作者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服務的。同樣,在教“自讀課文”《雨的四季》時,要學生明白作者為什么要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寫?也是要學生明白,寫作手法的豐富多樣,歸根到底是為文章的主旨服務的?!队甑乃募尽穼懽魇址ㄘS富,不僅分別從視覺、聽覺、嗅覺等不同角度來寫四季的雨,而且使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讓文章的語言生動絢麗。作者為什么這樣多角度、多種修辭并用,細致、深入地描寫四季的雨?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突出不同季節(jié)的雨的特點,如春雨的清新、潤澤、甜美;夏雨的熱烈、粗獷、奔放;秋雨的端莊、沉靜、深情;冬雨的自然、平靜、純潔,從而更好地抒發(fā)作者對四季的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這樣,學生今后就更加明白,寫作手法、修辭、語言、結(jié)構(gòu)等,都是為文章的主旨服務這一最基本的道理,學生自主閱讀就更有把握了。
呂叔湘認為,“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不要老等人家教,要學會自己去拿”,自己去應用。教師的根本職責,在于啟發(fā)和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進取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精神?!敖套x課文”,是由老師帶著學生,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或閱讀方案,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達成相應的閱讀目標,目的是學“法”,而“自讀課文”明顯不同,它是由老師指導學生,運用在“教讀課文”中學到的、獲得的閱讀經(jīng)驗和方法,自主閱讀,進一步強化閱讀方法,并沉淀為自主閱讀的閱讀能力,并在今后的閱讀考試、作文寫作中運用這些閱讀方法、策略,完成閱讀題的考試乃至作文題的寫作。
葉圣陶先生提出“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語文教育思想,倘若我們能堅持圍繞“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這樣寫”這幾個基本的閱讀要義,那么,教好“自讀課文”,讓學生在積累閱讀的經(jīng)驗中形成自主閱讀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使用語文的技能就不再是難事了!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論閱讀與寫作的關(guān)系.
[2]呂叔湘.語言的演變.
[3]張志公.怎樣鍛煉思路.
[4]呂叔湘.關(guān)于語文教學的兩點基本認識.
作者簡介:尤榮花,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永春蓬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