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摘要】在當前古詩詞閱讀愈加被重視的大背景下,我們一線初中語文老師必須要改變陳舊落后費力不討好的低效做法,在平時古詩詞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努力摸索能有效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的策略和方法,真正讓學生喜歡古詩詞,在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感情時全面提高語文學習的各項能力。
【關(guān)鍵詞】古詩詞;有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初中語文課本中所選的古詩詞,都是古典文學中的精品,是文質(zhì)兼美的文學瑰寶。初中古詩詞教學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幾次蘇教版教材的修訂也越來越凸顯古詩詞在整個教材中的突出地位,央視全新推出的文化類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更是全民性地掀起了一股學習古詩詞的熱潮,這對我們初中古詩詞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如何在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中提高它的效率,這更是值得我們每一位初中語文教師研究的課題。
一、現(xiàn)狀與問題
初中語文教材中選錄的古詩詞都是古典文學中的精髓,它對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增加其文化底蘊、陶冶情操、培養(yǎng)美好品質(zhì)等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學習十分重視語言的品味和感悟,《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初中生學習古詩詞提出一個總體要求:誦讀古代詩詞并有意識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這就要求學生在古詩詞學習的課堂上敏銳地抓住文本的語言,在品味涵泳之中提升自己的理解力、審美力。但可惜的是目前初中古詩詞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學生的主體作用無法得到落實,還是停留在老師講學生記的老路上,真正給予學生有深度的思考感悟太少了,而且針對考綱的應試烙印也太深了,只是一味要求學生機械性地死記硬背,有時根本不管學習的過程甚至只急功近利地追求結(jié)果,這種簡單粗放式的做法實際上是違背了古詩詞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直接的后果就是泯滅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自然也影響了古詩詞教學的效果,痛心的是讓我們古詩詞的課堂教學變得越來越低效甚至是無效。
二、策略與方法
(一)改變舊有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語文課堂學習的主體,其主體性和潛能理應受到尊重并有充分展示的機會,但是受到傳統(tǒng)應試課堂模式的影響,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課堂上,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問題一直未得到真正解決,還是停留在填鴨式的被動層面上,因此我們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一定要改變舊觀念,充分發(fā)揮出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作用,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可以從以下策略方法上做些嘗試。
1.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古詩詞的教學中一定要善于發(fā)掘?qū)W生學習的興趣點,沿著學生的興趣點來開展教學,從而達到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的目標。筆者曾經(jīng)在上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這首詩時,其中有一句名句“抽刀斷水水更流”,詩人巧用生活中的現(xiàn)象比喻內(nèi)心的苦悶無法排解,既形象生動又極富創(chuàng)意,引導學生在平時寫作文的時候要善于汲取古詩詞中的精華,可不要僅僅用一些單薄的形容詞,接著仿照詩詞大會一樣搞了一次班級詩詞競賽,分組背誦古詩詞中將抽象的情感具體化的名句,學生爭先恐后地亮出預習準備好的古詩詞句:李煜的《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見歡》中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白的《秋浦歌》中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賀鑄的《青玉案》中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范仲淹的《蘇幕遮》中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一旦學生興趣的火花被點燃,就能激發(fā)他們課堂思考的愿望,一堂課下來同學們都躍躍欲試,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變得很高漲,這十分有利于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率。
2.關(guān)注學生學情的差異,漸進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基礎(chǔ)、接受能力千差萬別,一定要尊重他們的差異,根據(jù)實際的學情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切不可簡單粗放地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否則古詩詞的學習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毫無生機。例如在學習夏完淳的《別云間》這首古詩時,班級里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最后兩句“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理解起來較有困難,我于是將問題分解開來,先結(jié)合夏完淳寫這首詩的背景投影展示給學生,夏完淳14歲隨父起兵抗清,父親兵敗自殺,但他仍為抗清奔走,被捕時家里還有年邁的老母和懷孕的妻子,這是他被捕之后、被押解離鄉(xiāng)之前所作,可以稱得上是他的絕命詩。在這個基礎(chǔ)上順勢啟發(fā)學生討論“欲別故鄉(xiāng)難”的“難”對作者來說有什么難處,通過這樣的分解思考討論,班級學生很好地理解最后兩句詩句的含義:表現(xiàn)夏完淳視死如歸的精神及對抗清事業(yè)的堅定信念。我們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一定不能老師包辦一切一講到底,要有耐心地等待學生,摒棄只追求結(jié)果而忽視過程引導的應試做法,逐步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能力。
(二)吃透所教內(nèi)容,切實優(yōu)化課堂的問題設計
吃透所教內(nèi)容,既包含老師對教材爛熟于心又包含老師深諳所教的學生,對于學生所要學習的古詩詞重點、難點心知肚明、成竹在胸。同時在不同題材內(nèi)容的學習過程中,善于適時地去創(chuàng)設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情境,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再現(xiàn)古詩詞優(yōu)美意境的想象力,拓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思維力,在潤物細無聲之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感悟力、理解力和審美力,切實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母語的情感。
1.根據(jù)實際學情,抓準古詩詞學習中的重難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對每一堂課每一篇課文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預設得準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難點,在我們備課時就應該充分地估計到,這樣在古詩詞教學的課堂上才能駕輕就熟、游刃有余。上面筆者舉的《別云間》這個課例就有力地說明抓準學生古詩詞中的重難點,這對于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果是多么重要。
2.根據(jù)文本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體味古詩詞意境美。在古詩詞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中美妙的意境,當然情境的創(chuàng)設形式多種多樣,其中多媒體就是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普遍運用的輔助手段,利用多媒體的圖文、聲響、視頻等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氛圍情境,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授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首古詩時,為了讓學生更形象而又徹底理解詩人的這種愛國憂思,我就借助多媒體展現(xiàn)沙場金戈鐵馬的動態(tài)畫面,同時又模擬夜晚狂風暴雨的聲響和馳騁沙場馬蹄嘶鳴的聲響,學生身臨其境般進入到詩人愛國壯志的意境中,比較直觀地明白陸游滿腔的愛國熱忱,雖已是68歲高齡了,但仍矢志想為國效力,在蕩氣回腸中感悟到一種悲壯美。因此在平時的古詩詞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一些輔助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顯然比一味地灌輸式、填鴨式強得多。
3.注重發(fā)揮學生想象力,拓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思維力。語文課堂教學十分重視學生思維的鍛煉,尤其是訓練他們的想象力、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古詩詞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古詩詞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挖掘這樣的訓練點,讓學生在經(jīng)典文化的熏陶中培養(yǎng)豐富的想象力、思維力,真正領(lǐng)悟古詩詞的無窮魅力。譬如蘇教版九年級上冊中有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詩的結(jié)尾處“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詩中歸京的武判官身影已經(jīng)消失,詩人佇立山頭深情目送,凝視雪地上馬蹄印,針對此可以啟發(fā)學生揣摩此時此刻詩人岑參內(nèi)心的活動,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作了合情又合理的想象:對朋友情深產(chǎn)生無限的依戀不舍,歸京路途的遙遠艱險充滿牽掛和擔憂,獨自駐留荒涼冷落的邊塞的悵惘……學生將這首詩所表現(xiàn)出來的復雜動人的惜別之情填補得異常完美。像這樣的訓練點在古詩詞的教學中還有很多,如果捕捉運用得恰 當,那么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是學活了,長期注重這方面的訓練就能很好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力。
總之,在當前古詩詞閱讀愈加被重視的大背景下,我們一線初中語文老師必須要改變陳舊落后費力不討好的低效做法,在平時古詩詞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努力摸索能有效提高古詩詞教學效率的策略和方法,真正讓學生喜歡古詩詞,在培養(yǎng)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感情時全面提高語文學習的各項能力。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