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蘇萱
【摘 要】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班級管理組織者、指導者和協(xié)調(diào)者,班主任要導引學生生命的成長。在教育工作中,教師應講究身教注重細節(jié)、靜心期待,從而優(yōu)化班級管理。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身教;細節(jié);期待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除了要完成日常的教學任務外,還要負責處理各種各樣瑣碎的班級事務,越是細小的事情越是考驗一名班主任的管理功底。所謂“班級管理無小事,事事皆育人”。在班級管理實踐中,一些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對于學生來說卻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時甚至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從而,這些原本看似微小的事情,卻將學生導向不同的道路,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班主任的工作千頭萬緒,其中的主體工作就是德育教育。那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著力點應該放置于哪里呢?怎樣才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德育工作,讓德育工作富有成效呢?這是廣大班主任們應該而且必須思考的問題。并且,在任何一個班級內(nèi),班級工作都給人以“雜、亂、多”的感覺,工作繁瑣,沒有頭緒。班主任如何抓住節(jié)點、抓住關鍵、抓住要害,處理好班級事務中的細節(jié)問題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在“細節(jié)”上做文章?甚至通過“細節(jié)”做強、坐實德育工作和班級管理?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
首先,我們要引領“細節(jié)”——班主任要為人師表、率先示范。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國芳曾經(jīng)說過:“教育的關鍵問題是教師。對于教育,興之或抑之,在于教師……根本問題是教師精神,是全人教育,是教師之道,是根本,是靈魂。教師之道尤其要鍛煉?!痹趯W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班主任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對班主任來說要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首先就要正確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班主任的價值觀,班主任的性格、修養(yǎng)、學識等都會滲透在教育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應該提出一個口號——跟我學,即為人師表,率先垂范。要求學生們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班主任應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人格,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班主任應首先放下身子,日常的教室、環(huán)境衛(wèi)生清理或集體勞動,班主任一定要與學生共同參與,而不是指完學生完成,自己去辦公室喝茶聊天;教育學生搞好團結(jié),在工作中班主任不能搞個人主義,講究同事合作;教育學生升國旗時要嚴肅莊重,行注目禮,齊唱國歌,自己就不能在升國旗時和其他教師拉家常;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學會尊重他人,自己就不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出言不遜,踐踏學生的人格尊嚴;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班主任在板書時應首先做到書寫規(guī)范認真;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負責,那么班主任對自己的工作也要有責任心,隨手撿起地上的一個紙團、把講桌上的粉筆盒擺好、以飽滿的熱情出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等等。這些看似都是一些細枝末節(jié),但正是這些細節(jié)小事折射出人的素養(yǎng),也正是這些細節(jié)小事潛移默化中感染了學生、激勵著學生,從而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有時候,班主任的一句鼓勵的話語,一抹溫暖的微笑,甚至一個贊許的目光,都能激勵學生積極面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挫折,引領學生向著“明亮的那方”奮力向前。
其次,我們要關注“細節(jié)”——班主任善于觀察、把握細節(jié),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變化,對學生的行為和心理有一種洞幽察微的敏感?!凹毠?jié)決定成敗”,做好班主任工作,不是取決于教師掌握知識的多少,而是取決于教師是否能注意注重工作細節(jié)。學校的德育工作的主實施陣地是班級,一個班級管理的成敗直接影響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否。作為負責管理班級的管理者——班主任,就要隨時隨地關注學生的表現(xiàn)、語言、行為。如果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抓住細節(jié),認為這是些無關大礙的事,就會讓學生形成一種意識:這是小事,沒什么大不了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好,下必趨之”。老師都不注意的事情肯定都是小事,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所帶領的班級大錯不犯而小錯不斷,時間長了,班級就會管理混亂。同時,學生犯錯的機會增多,從教師自身的工作中也可以看出;經(jīng)常關注學生細節(jié)并及時引導和糾正學生錯誤的班級,違規(guī)違紀的學生比不注意關注細節(jié)的班級要少得多,學生的文化程度也要高得多。所以,班級管理應從細節(jié)入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再次,教師要善于靜心等待,用寬容綻放笑容。在班級管理中,問題學生的種類各式各樣,比如品德問題、智力問題、習慣問題,等等。對于這些學生,班主任在教育中應該多一份寬容,少一分苛責。有時,班主任要在“下一個路口”等學生。“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班主任對學生的期待,能夠喚醒學生的心靈,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曾說:父母和老師很少考慮這樣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孩子們或許有著他們獨特的內(nèi)部生物鐘——遵循著自身的規(guī)律在那里滴答作響。由于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是變化中的人,因此,班主任不能用固化的眼光看待學生,不能用習慣性思維對待學生,更不能盲目草率地否定學生,而應賦予學生自主的時空,讓學生主動省察自我、開發(fā)自我、超越自我。等待學生,猶如等待遲開的花兒。從這個意義上說,等待需要班主任的理解,等待需要班主任的寬容,等待也需要班主任的信任,等待還需要班主任的智慧,甚至,等待更需要教師平和的心境。通過等待,讓孩子們的生命慢慢地生成。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家馬拉古齊說,“我們真的需要放慢腳步”。冰心老人也曾這樣說過,“要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成長”。
通過一片花瓣,我們可以看見一個世界的美麗;通過一滴水珠,我們可以想見一片海洋的遼闊;通過一只飛鳥,我們可以夢見一整蒼穹的蔚藍。因此,通過教育工作中的細微情節(jié),我們同樣也可以看見這些細微背后美妙的情感,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無色處見繁花,于細微處見真情,抓住細節(jié),掌握成敗。
【參考文獻】
[1]劉鐵芳.教育是一種等待的藝術(shù)[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2009(4).
[2]胡曉峰.育心教育要“五心并育”[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12).
[3]張樂坤.于無聲處聽驚雷[J].成長(讀寫月刊),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