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三年級作文既是低年級看圖說話的延續(xù),又是為高年級作文的準備。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要想讓孩子寫好作文本來就是一件頭痛的事,加之農(nóng)村小學的孩子見識少、閱讀少、詞匯少,面對作文二字就有一種恐懼之感油然而生,為了激發(fā)孩子的寫作興趣,提高孩子的習作水平,我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了大膽嘗試。
【關鍵詞】山區(qū);小學;起步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階段,三年級作文既是低年級看圖說話的延續(xù),又是為高年級作文的準備。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要想讓孩子寫好作文本來就是一件頭痛的事,加之我現(xiàn)在在農(nóng)村小學任教,這里的孩子見識少、閱讀少、詞匯少,面對作文二字就有一種恐懼之感油然而生,為了激發(fā)孩子的寫作興趣,提高孩子的習作水平,我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了大膽嘗試。
一、興趣是提高習作水平的前提條件
兒童學習任何事物,最好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高、心里想做的時候。這就說明興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條件,當然寫作也并不例外,興趣當然也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前提條件,沒有興趣,學生不會愛上作文,更談不上什么作文水平了。每次習作前,我會做充分思維準備,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三年級的第一次作文就是寫我的“課余生活”,我在課堂上讓他們理解了什么是“課余生活”,然后就帶領他們來到操場,做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跳繩……反正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這樣做了自己想做的游戲之后把他們集體領回教室,讓他們說說看是不是還有想做的事沒有做呢?于是有的同學說我課余想畫畫,有的同學說我課余想讀書,有的同學說我課余想練字……那好吧,現(xiàn)在還有想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吧,孩子們于是在教室忙起來了。在這樣的前提下再讓他們憑借自己的興趣來寫“我的課余生活”,最后的作文百花齊放,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有興趣,一旦有了興趣,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自己去用心觀察,愿意把自己所看到的記錄下來。
二、仿寫是提高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三年級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模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模仿,似乎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天性。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榜樣的作用。初次接觸作文只有自己多閱讀,看看人家寫了什么,又是怎樣寫的。如何把這種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有了思考就會有進步。在學習了《趙州橋》之后,我讓寫生仿照這篇課文的寫法來寫一寫《石拱橋》。課文寫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我讓他們寫石拱橋不但簡單而且實用。這樣讓學生照著葫蘆畫瓢,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經(jīng)過學生的深思熟慮,通過自己的思維加工創(chuàng)造而來的。這就形成了自己的文章。
三、觀察是提高習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三年級的小學生,一切都剛剛起步,認知水平有限,在觀察上,更是不知從何下手,觀察些什么,怎么觀察,他們都很盲目,只有在老師的指引與幫助下下手。首先,我結合看圖作文教給學生觀察方法。首先是讓他們看單幅的圖,看清楚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人(物)在做什么,然后讓他們發(fā)揮應有的想象,想象這可能是在怎樣的環(huán)境里發(fā)生這些事情的。在反復訓練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按一定的順序觀察事物,我把他們帶到操場上觀察我們的校園,立足于操場之中由北到南、從西向東、從上到下地觀察校園里的一花一草、一樓一房,孩子們用自己的慧眼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漸漸地孩子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觀察方法,就讓學生擬出觀察提綱,然后根據(jù)觀察提綱,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記錄。剛開始,學生還不會寫提綱,我就帶著學生一起列出觀察提綱,慢慢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列提綱。葉圣陶曾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可見我們平時也應該注重生活中的觀察,用眼睛去觀察生活,觀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觀察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物。特別是農(nóng)村孩子,所見所聞所感所積累都非常的有限,但廣闊的大自然給他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重視觀察尤其重要。觀察時要求孩子們盡可能做到觀其行,聽其音,說其義,嘗其味,解其質(zhì),嗅其氣,這樣長此下去,觀察就會習以為常,成效顯著。所以我每天讓孩子寫一篇日記,每天的日記題目都命名為“我發(fā)現(xiàn)了……”,這就得讓孩子們每天都要留心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養(yǎng)成了觀察的好習慣,哪怕一天只是一兩句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日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在寫日記時,要求學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四、積累是提高習作水平的必備條件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在寫作時,一味地說、學生無話可說,不知道他都寫了什么、怎樣去寫,歸根到底是因為缺乏了積累,這個積累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素材的積累,平時就嚴格地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并從事物中有所思,有所感;二是語言的積累,我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養(yǎng)成每天閱讀一篇文章的習慣,一邊閱讀一邊找出文章中的好詞佳句記在讀書筆記本上,在寫作時恰當?shù)匕堰@些字詞用到作文之中。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成語接龍等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只有多積累,才能參與到活動之中。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孩子們發(fā)現(xiàn)作文也沒有想象的那么困難了,逐漸地愛上習作。
五、多元評價是提高習作水平的激勵方式
每個好學生不是批評出來的,而是夸出來的。因此,在教學中采取激勵的措施,讓他們能夠充分地相信自己,能夠全力地展示自己的才華。在寫好初稿后,我要求他們對自己的作文做出簡短的評價并試著自己去修改,然后在小組內(nèi)閱讀自己的初稿,小組內(nèi)出謀劃策,各抒己見再次修改,對修改得好的小組和同學及時地給予表揚,這樣一來學生對自己的寫作能力越來越有信心,也就愿意嘗試自己把自己的文章修改得更加完美。
在作文批改中,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孩子的文章。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只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予以表揚,我會把寫得好的句子下面畫上波浪線,并畫上五角星,以示做得非常棒。有位學生寫《秋天的圖畫》時寫道:“山坡上長滿草,它們參差不齊,有高的,也有矮的,高的有齊腰深,矮的只沒過腳脖子。它們的顏色也各不相同,有深綠色的,有淺綠色的,還有淡黃色的,真好看!”我覺得這位同學能準確地運用收集的好詞,觀察仔細,我在這段話的旁邊寫上:“‘參差不齊這個詞用得多恰當??!‘深綠色的,‘淺綠色的,‘淡黃色的從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中發(fā)現(xiàn)你認真觀察了,你真是個有心的孩子啊?!泵看巫魑闹螅揖蛯?yōu)秀段落展示在學習欄里,孩子的表現(xiàn)欲望都很強烈,都希望自己的作文出現(xiàn)在學習欄里,這樣習作時都會用心觀察,認真書寫。
實踐證明,興趣、仿寫、觀察、積累、鼓勵是幫助孩子起步作文的最好法寶,這對于三年級學生尤為重要,這樣不但提高他們的習作興趣,還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在以后的習作中他們很樂意用一雙敏銳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記錄生活中的美。
參考文獻
[1]雷芳霞.小學生起步作文教學[J].教育科研論壇,2009(8).
作者簡介:馮天坤,1981年生,現(xiàn)任教于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水磨鄉(xiāng)中心小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編輯:蔡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