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直 張瑋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只有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知識,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為此,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質疑品質、用多媒體輔助、引入文化背景以及拓展課外活動等方面,對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效果進行了研究。
1. 培養(yǎng)質疑品質,優(yōu)化認知過程
質疑是思維的開始,古語有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可見,具備良好的質疑品質可以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提高。具有強烈創(chuàng)新欲望的人總喜歡用不同的視角分析和看待問題,敢于向傳統挑戰(zhàn),只有建立在深刻思考基礎之上的質疑精神,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為此,在高中英語教師中,教師要善于打破常規(guī),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打破條條框框的限制,鼓勵學生大膽發(fā)問。同時要加強引導,讓學生用“what,why,when,who,which,how”等詞匯就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文章細節(jié)提出問題,然后從中確定一個或幾個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調動學生的思維意識,打開學生腦洞,促進學生反思,實現認知過程的優(yōu)化,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2. 用多媒體輔助,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時,為了給大家介紹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地區(qū)的美麗風光、地理環(huán)境、文化歷史等,教師應圍繞語篇教學,運用直觀展示的方法,將教學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盡量避免大篇幅的文字說明,以免導致教學內容過于枯燥乏味,降低學生的積極性。要盡可能設計真實生動的語言環(huán)境,有針對性地播放圖片和影像資料,通過科學組合的方式,加強知識與環(huán)境的整合,化抽象為形象,化無形為有形,讓學生深刻體會現有的語言情境。首先,教師在導入階段,應采用畫外音導入新課,再通過分段分句的幻燈片,設置相應的文字同步播放,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整體感知;再通過世界地圖和澳大利亞、新西蘭地圖的相互轉換,讓學生準確定位地理位置;之后圍繞首都,播放與其相關的標志性建筑物,呈現當地的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為深刻地感受兩個國家的文化藝術與風土人情;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快速的閱讀,并整理出清晰的文章脈絡,再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掌握課文重點,突破學習難點。
3. 引入文化背景,培養(yǎng)理解能力
薩丕爾曾經指出:脫離文化的語言是不存在的??梢姡Z言和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為英美等國家有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他們的思維方式也與我們有很大差異,所以給我們的英語聽力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這就需要教師注意根據課文內容引入文化教學,引導學生加強對英美文化的學習,只有了解和熟悉了這些文化差異之后,才能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及整體理解能力。聽力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明白句子和篇章的整體意思。英語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讓學生掌握單個英語單詞或句子,教師要注重組織語篇教學,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自由交際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整理理解能力,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別利亞耶夫也關注了用所學語言思維是學習這種語言的必要條件。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用英語進行思考、質疑和交流討論,真正實現英語對話課堂。
4. 拓展課外知識,鍛煉英語能力
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單純依靠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實際展開有計劃、有目的的課外拓展活動。課外拓展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教育的進步,課外延伸已經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要借助課外拓展活動,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英語課外活動不同于其他課程的課外活動,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交流平臺,讓學生參與更多的語言交流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每天教給學生一個關鍵詞,并拿出課前幾分鐘讓學生上臺演講,每周教會學生一首英文歌曲,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每月組織一次英語辯論活動或英語小游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要遵循英語學科的教學規(guī)律,摸清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鍛煉的機會,從而最終提高英語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作者單位:山東省桓臺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