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兵
[摘要] 目的 探討小夾板外固定在小兒骨折患者中的臨床療效和優(yōu)點。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68例骨折患兒為研究對象,所有人員均為2010年8月—2016年8月來該院診療人員。系統(tǒng)隨機分為兩組,各34例。干預組采用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常規(guī)組采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調查患兒骨折愈合時間,評估患兒療效。結果 干預組痊愈26例,常規(guī)組15例。兩組評估有效率分別為97.1%、79.4%,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2,P<0.05)。干預組僅有1例骨折不愈合病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9%,常規(guī)組為20.6%。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82,P<0.05)。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67.2±10.5)、(79.6±8.1)d,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25,P<0.05)。結論 在小兒骨折治療中小夾板外固定方法簡便,效果理想,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小夾板外固定;小兒骨折;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2(c)-0104-03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mall Splint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Fracture
FANG Bi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Fuzhou Childrens Hospital, Fuzhou, Fujian Province, 3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ernal fixation of pedicle screw in pediatric fracture patients. Methods 68 cases of fractures in this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staff are from August 2010 to August 2016 convenient selected to this hospital clinics. The system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splint external fixatio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operat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vestigate the fracture healing time in children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children. Resul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26 cases were cured, with 15 cases in conventional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of assessment in both groups was 97.1% and 79.4%, respec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82,P<0.05). There was only one case of fracture nonunio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a complication rate of 2.9% and a routine group of 20.6%.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5.82,P<0.05). The healing time of fractures in both groups were (67.2±10.5)d and (79.6±8.1)d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1.25,P<0.05).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external fixation with small splint is simple, the effect is satisfactory with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Small splint external fixation; Pediatric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小兒骨骼尚未發(fā)育成熟,骨骼韌性較差,發(fā)生骨折的幾率比較高。但小兒骨折后康復速度較之成年人更快,而內固定需要開展手術治療,會對骨折周圍組織造成更大的創(chuàng)傷,影響骨折愈合[1]。小夾板外固定是一種治療創(chuàng)傷小、治療效果好的外固定方式,在臨床中應用率較高。該次研究以2010年8月—2016年8月間收治的68例骨折患兒為研究對象,對小夾板外固定在小兒骨折患者中的臨床療效進行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68例骨折患兒為研究對象,干預組患兒年齡最小2歲,最大10歲,平均(6.2±0.8)歲。男孩18例,女孩16例,病程3 h~2 d,尺橈骨遠端骨折7例,肱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7例,腓骨骨折6例,脛骨骨折5例;常規(guī)組患兒年齡最小2歲,最大10歲,平均(6.3±0.8)歲。男孩19例,女孩15例,病程3 h~2 d,尺橈骨遠端骨折7例,肱骨骨折10例,股骨骨折7例,腓骨骨折5例,脛骨骨折5例。所有患兒一般資料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兒家屬均知情且同意參與調查。該次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患兒采用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根據(jù)患兒不同手術部位選擇不同麻醉。常規(guī)消毒鋪巾,采用鋼板或髓內針固定治療,術后予以防感染、止血等處理。
1.2.2 干預組 患兒采用小夾板外固定治療。針對無法耐受手法復位的患兒予以麻醉處理。根據(jù)患兒骨折部位采取不同的正骨手法進行整復,而后予以小夾板外固定處理。復位后復查X線片,針對復位不理想或不穩(wěn)定的患兒可予以克氏針固定?;純汗钦酃潭ê笥枰园茨?、推拿等手法進行輔助,促進患兒血液循環(huán),同時指導患兒進行功能鍛煉,在患兒骨折愈合不同階段開展不同程度的功能鍛煉,強度以患兒耐受即可[2]。所有患兒治療后3個月來院復查。
1.3 觀察指標
對患兒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調查骨折愈合時間、愈合情況,同時調查患兒治療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關內容有主治醫(yī)師負責收集、整理。
1.4 評估指標
痊愈:患兒治療后3個月,斷端愈合,骨折恢復生理解剖形態(tài);顯著:患兒治療后3個月,骨折斷端有連續(xù)骨小梁通過,骨折斷端基本恢復生理解剖形態(tài),對位對線良好;無效:患兒治療后3個月骨折斷端少量骨痂生成,或骨折未愈合,或骨折畸形愈合。評估有效率=(痊愈人數(shù)+顯著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0%[3]。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1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兒骨折愈合情況
干預組痊愈26例,常規(guī)組15例。兩組評估有效率分別為97.1%、79.4%,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干預組僅有1例骨折不愈合病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9%,常規(guī)組為20.6%。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骨折愈合平均時間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67.2±10.5)d、(79.6±8.1)d,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3 討論
小兒骨骼尚未發(fā)育完全,骨質韌性較差,一旦遭受暴力及其容易發(fā)生骨折。但小兒身體處于高速生長發(fā)育的階段,機體自身康復能力較強?;純褐苌硌貉h(huán)豐富,較之成年人,骨痂生成速度更快,成骨細胞活躍度更高,因此,小兒骨折后康復速度非??靃4-5]。手術治療是常用的骨折治療方式,手術治療操作方便,能夠在直視下對骨折進行復位,術后X線片滿意。但此種方式破壞性較大,會大量剝離骨膜,破壞未損傷的肌肉組織,同時會造成二次創(chuàng)傷。手術也會導致關節(jié)囊粘連,對肘關節(jié)正常活動造成干擾,不僅患兒帶來創(chuàng)傷的同時也會增加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非常不利于患兒骨折康復[6-7]。
小夾板外固定也是常用的治療骨折的固定方式,針對長骨骨折效果良好。小夾板外固定是通過夾板、扎帶對骨折部位施加壓力,促進骨折斷端接觸,使骨折近端和骨折遠端能夠成為一個整體,恢復骨折部位生理解剖位置,恢復肢體功能。同時能夠滿足肢體進行功能鍛煉的需求,加強骨折康復效果。對于小兒來說,開展小夾板外固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更高。在固定前,首先要對患兒骨折進行復位[8-11]。固定后要對復位進行復查,若發(fā)現(xiàn)復位效果不理想要重新復位,確保骨折恢復生理解剖位置[12-13]。
該院結果顯示:干預組痊愈26例,常規(guī)組15例。采用小夾板外固定患兒骨折愈合情況明顯好于內固定治療的患兒。表2顯示,干預組患兒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僅為2.9%,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證明了小夾板外固定在臨床中安全性更高。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分別為(67.2±10.5)、(79.6±8.1)d。干預組患兒骨折愈合速度更快,患兒承受痛苦的時間更短。該院的調查結果與周建堂[14]基本相符。因此,進一步證明了小夾板外固定在小兒骨折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更為理想,安全性更高。
對該院的結果進行分析后認為,小夾板外固定不僅能夠保證患兒骨折斷端穩(wěn)定,同時不會對骨膜、骨折斷端周圍肌肉、神經造成損傷,能夠降低骨折周圍創(chuàng)傷,更有利于骨骼代謝、成骨細胞生成以及保持骨折周圍血液循環(huán),因此,患兒療效更為理想。且小夾板外固定使用的材料相對便宜,制作成本低,制作相對容易,能夠更好的降低患兒家庭經濟負擔。小夾板同時具有較好的彈性和韌性,質地較比石膏更為輕便。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隨時拆卸,方便根據(jù)患兒患肢腫脹程度調整夾板松緊度。其固定程度非常牢固,與石膏相差無幾,但可塑性、輕便度明顯好于石膏,大大減輕了患兒的負擔,同時提升了骨折部位的穩(wěn)定性。
該院干預組患兒在康復階段同時輔助推拿、按摩等中醫(yī)手法,大大提升了患兒康復的速度。推拿按摩能夠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松解痙攣的肌肉,同時能夠預防肌肉萎縮?;純涸诳祻瓦^程中由于肢體功能活動受限,加之小兒對疼痛敏感度更高,肢體主動活動意識更差,因此,開展推拿按摩等中醫(yī)輔助治療手法更有利于促進骨折周圍血液循環(huán),為骨折部位提供營養(yǎng),加快骨折愈合速度。
綜上所述,小夾板外固定是傳統(tǒng)中醫(yī)骨傷的重要治療手段,配合中醫(yī)正骨手法,在小兒骨折患者中具有非常理想的療效,能夠促進患兒快速康復,減少骨折并發(fā)癥和不愈合率,保證患兒治療安全。
[參考文獻]
[1] 周紅芳,聶稀枝. 手法整復配合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的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25):157,159.
[2] 楊軍,章臨亭,鄭永育,等.探討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整復后分別采用石膏固定和小夾板固定對療效的影響[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S1):492-493.
[3] 周仲君.手法整復閉合穿針內固定術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對骨折愈合時間影響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13):74-76.
[4] 王景波,吳楠. 探討小兒骨折應用小夾板外固定的治療效果[J].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12):46-48.
[5] 肖壽梅. 淺談對行手法整復結合小夾板外固定療法治療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兒進行綜合護理的方法[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12):32-34.
[6] 劉冬生. 手法整復后應用小夾板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研究[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6,8(5):12-13.
[7] 孫虎. 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尺橈骨雙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8):143, 146.
[8] 魏慶宏,崔海明,牛文斌.用石膏與用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24):98-99.
[9] 胡國紅. 小兒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兩種不同固定方式的臨床研究[J]. 外科研究與新技術,2015,4(3):172-175.
[10] 徐彥欽,黃震盛,李艷莉. 中醫(yī)手法復位聯(lián)合微創(chuàng)穿針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78例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22):3361-3362.
[11] 孫憲雨. 小兒尺橈骨雙骨折采用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的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1):88-89.
[12] 李健. 石膏和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臨床療效比較[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20):93-94.
[13] 王永紅,譚宇,吳紅英,等.手法整復結合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的護理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 4(10):144-146.
[14] 周建堂. 用石膏與用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J]. 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5):62-63.
(收稿日期: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