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要]隨著物質(zhì)生活的改善,生理、心理的發(fā)展,孩子們的認識,思維都在發(fā)生著變化。加之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在學習、生活、交往等方面都遇到各類問題。小學生的身上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良習慣。改掉孩子的不良習慣是家長、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家長要關注孩子的精神文化,關注孩子的家庭親情溝通,關注孩子的學校生活,專心對待工作,細心解決問題、把愛心獻給學生。
[關鍵詞]小學生;不良行為;良性引導
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是教育者的共同追求。近年來,未成年人出現(xiàn)不良行為的現(xiàn)象略有上漲勢頭,這個問題已經(jīng)引起了學校和家長的關注。如何避免學生不良行為的出現(xiàn),關鍵在于教育者,應從家長和學校自身做起,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必須要全面深入地看待,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根源所在。
一、學生磨蹭背后的原因
在辦公室里經(jīng)常聽到同事們討論某個學生今天又打架了,某個學生又沒交作業(yè),某個學生上課總是說話,某個學生學習成績總是提高不上去等。也經(jīng)常聽到家長朋友們抱怨孩子不聽話太難管,孩子不愛學習,孩子總和同學發(fā)生矛盾。一個學生的媽媽說,幾乎每一天家里都像在打架,每天晚上陪著寫作業(yè)的過程,媽媽嫌孩子磨蹭、馬虎及各種走神,孩子覺得媽媽兇巴巴的一點也不像親媽??墒沁@有什么辦法呢?誰不想歲月靜好,母子相愛呢?可是時間有限,孩子又磨蹭。別人家孩子半小時完成的作業(yè),她家孩子每天都要寫到十點以后,那能怎么辦?只能每天叨叨叨、催催催,有時還會上演母子大戰(zhàn)。只是,她發(fā)現(xiàn)這樣做一點用也沒有,孩子不但沒有變好,反而越來越不聽話,她差點氣出心臟病來。很多家長們都說,孩子不光在學習上磨蹭,在生活和做所有事情都磨蹭。
很多孩子都一樣,走路慢了被催,吃飯不認真被催,孩子做的所有事情都在被催。但是任你怎么催,孩子們卻不慌不忙,甚至越催越慢。其實,家長們總催“快一點”,孩子也不會真的就快了,相反,催習慣了、說順口了,他們反而適應了。催促不但沒能讓孩子變優(yōu)秀,還可能讓他們變得更糟糕。家有磨蹭娃,真的讓父母傷透腦筋。但家長們卻不去深挖孩子磨蹭的原因,而是簡單粗暴地把這歸結(jié)于孩子故意拖拉,和家長唱反調(diào)。心理學認為,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大不相同。日常生活中,父母往往站在成人的視角,認為孩子太磨蹭,打亂了我們的節(jié)奏,總想催促他們快一點,再快一點,殊不知,真正被打亂節(jié)奏的是孩子。孩子不是機器人,不是你寫入程序就按照你的需要來。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你為什么不聽一下呢?他們有自己的節(jié)奏,為什么不等一等看清楚?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會反抗,這都是正常的。日本精神科醫(yī)生水島廣子指出:父母不斷地說“快一點”,會對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經(jīng)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很容易出現(xiàn)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等特征,在父母的催促下,會過早地成為“小大人”。也有一些孩子表現(xiàn)為反應遲緩、缺少責任心等特點,甚至容易在父母的持續(xù)否定中失去自信,這些孩子很容易失去自我,長大后變得沒有主見。
針對學生磨蹭的習慣,家長們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樹立時間觀念。幫孩子制定出每天的計劃,讓孩子按計劃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
2.選擇與尊重。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由孩子選擇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是被強制安排。
3.獎罰要分明。上學遲到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在家里如果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家長要進行獎勵。方法有很多,如可以比平時多看十分鐘動畫片等。
4.改變評價語言。不要說有關快一點的詞語,改成用時間說話,如上學時間是8點,現(xiàn)在是7點,吃飯有20分鐘,穿衣服用10分鐘等,孩子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任務后,家長和老師要及時給予孩子肯定。
二、孩子難以管教背后的原因
幾乎所有的老師和家長都遇到過孩子調(diào)皮、淘氣、不聽話的時候,有時候孩子真會讓老師和家長抓狂。孩子表現(xiàn)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一些學生想要獲得別人的注意。通過觀察,老師們會發(fā)現(xiàn)班級里某些個孩子總愛和同學打架、說話,發(fā)出怪聲或搞小動作,這是因為他們想吸引別人的注意,但又不知道怎樣去做,從而表現(xiàn)出這樣或那樣的不良行為來吸引老師或同學的注意,從而使自己的某些需求得到滿足。二是孩子在模仿大人的不良行為。孩子總是會潛意識地模仿父母的行為,如果家長喜歡罵人說臟話,那孩子肯定也會說臟話;如果家長整天大吼大叫,那孩子也肯定跟你一樣。如果家長經(jīng)常打孩子,那孩子肯定會覺得打人是合適的行為。所以,教師和父母要以身作則,一定要改變自身的行為習慣,在教育孩子要做到之前,首先你必須做得到。三是孩子說謊通常是因為父母關系失衡導致的,當一方強一方弱時,孩子就會尋找弱的一方進行突破,來實現(xiàn)他的目標。這樣,他對待父母用的就是兩個標準,自然就會用不同的說辭來敘述同一件事。四是孩子的攻擊性強,可能承擔了父母壓抑的憤怒或家族壓抑的某種情緒。當家長中有一些內(nèi)部傷害的事件發(fā)生時,孩子也會有這樣的行為沖動。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父母離異或再婚家庭中孩子,會更加難以管教,這些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有的孩子會變得性情古怪、孤僻、情緒消沉低落、憂郁寡歡、自卑膽怯,也有的孩子變得冷漠、煩躁、反抗、敵視,有的兒童甚至由于父母離異而走向墮落。我們生活的城市比較偏遠,家長外出工作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許多家庭的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等老人相依為命。多數(shù)老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還溺愛孩子,只是管吃管住,無法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慕逃?。還有一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問成績,而忽略其它,除了孩子的分數(shù)對一切都不過問、不關心,特別對孩子的心理變化根本就不在意,這樣的孩子也是最難教育的孩子之一??鬃釉唬骸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會不以”,正是家長的言行不一,讓孩子失去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三、孩子做事缺少動力背后的原因
一些教師經(jīng)常會討論學生不愛學習、不愛去輔導班、不愛上特長班等等,那么,這些行為背后有哪些原因呢?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在《邁向目的之路》一書中強調(diào):“目的,是驅(qū)動我們每天大部分行為背后的一個動機?!蹦康挠绊懭松目鞓泛蜐M足,但老師和父母不能直接給予孩子一個人生的目的,必須引導學生邁向目的之路。說到引導和言傳身教,想要教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先要做一個優(yōu)秀的家長。著名的學者楊鋒回憶,自己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由淘氣轉(zhuǎn)而好學的,“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沖天,擲地有聲?!睏钿h佩服又好奇,請教秘訣。爸爸說:“哪有什么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蔽覍W他們的樣子,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讀好書,讀好書入迷。周國平也認為,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是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質(zhì)是熏陶出來的。他的女兒學習成績很好,但不費力,班主任多次請教經(jīng)驗,他認為,如果一定要找原因,就是得益于熏陶吧。當然,所謂優(yōu)秀的家長,不一定非得要求都才高八斗,學富五車,都成名成家,出人頭地。有許多家長們文化程度不高,家里經(jīng)濟條件也不強,但照樣培養(yǎng)出了優(yōu)秀的孩子。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家長往往都具有下面這些特點:對孩子不溺愛,不護短;辦事公平,深明大義;人品佳,口碑好;與人接觸不卑不亢,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能夠贏得身邊人的尊重。他們從人格上能夠成為孩子的楷模,從行動上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有了這樣的潛移默化,孩子就能夠形成無形的動力,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能夠做到最好。
當孩子做事缺少動力的時候,僅靠孩子自我糾錯、自我反省是不夠的,父母、教師要幫助孩子找到目標和動力。如何讓孩子做事情有目的,并一步步到達那個目標,這需要家長和老師引導、身教和對話。有幾個可以幫助孩子發(fā)展的重要問題:1.我對什么有興趣?我做什么最享受?2.我最擅長什么?我的才能在哪里?3.這世界需要什么?有哪些問題、機會,可以發(fā)展成為我?guī)椭鷦e人的所在?這個過程很花時間,數(shù)個月甚至數(shù)年,因為你要標榜之孩子要去嘗試不同的事物。
存在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何規(guī)范學生的不良行為,關鍵在于教育者。家庭或?qū)W校,如果能夠給予學生關愛,滿足其愛的需求,對學生認可、包容和接納,滿足其歸屬需求,給予學生足夠的精神動力和理性的力量,增強其自制能力,一定能使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蔣孔陽,朱立元.美學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胡平.100個理由[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
[3]黃明理,顏長青,余小江.論末成年人道德信仰的培養(yǎng)[J].南昌大學學報,2005,(06).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