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云鳳
摘 要: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即采取靈活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交際情境,建構英語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有效排除外語學習時的母語干擾問題,從而使同學們更多地接觸英語、學習英語,并自覺運用英語進行思維,熟練地掌握和操縱英語進行交際,最終達到可以將英語作為一種可以運用自如的交際工具使用的目的。
關鍵詞:英語教學;交際能力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新課程理念與課堂教學行動策略》的實施,我國的教育進行了一次新課程改革。在新課改實施中要求把“應試教育”轉變?yōu)樗刭|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交際能力為教學目的。那么怎樣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利用新目標英語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呢?
一、排除外語學習時的母語干擾問題
嬰兒的大腦本是一片空白,因此,他們在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時,不會受到任何干擾和障礙。而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早已習慣于自己的母語,當他們開始學習英語時,尤其是利用英語進行交際時,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母語的干擾。在西方國家,按照他們的習俗,問對方的年齡、婚姻、工資等這些問題,屬于非常不禮貌的。因此,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和提高初中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英語的發(fā)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語言形式,另一方面還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西方文化習俗中諸如求助、表揚、致謝、問候、許諾、邀請等場合的語言習慣等,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英語的文化內涵。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和表達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英漢表達有差異的環(huán)節(jié),應著重強調中外文化的差異,并帶領同學們反復“操練”,直至熟練掌握,從而逐步提高初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英語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英語環(huán)境,是建立英語思維,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的土壤和條件。所以,每一個人,如果能夠身處英語環(huán)境中,那么,會更加容易學習和掌握英語。因此,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創(chuàng)設英語情境,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教室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地,教師可以利用教室營造濃厚的英語文化氛圍,對學生進行“密集”地英語信息“刺激”。其一,教師可以用英語寫一份作息時間表和課程表,與中文作息時間表和課程表并列張貼在教室里;其二,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英文撰寫的名言警句,讓學生在得到有效激勵的同時,感受英語氣息;其三,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利用課前的5分鐘,為學生積極營造英語語言環(huán)境,具體的做法是:讓學生先運用英語向全班同學“報道”一則新聞,再由其他的同學們運用英語進行簡單的點評。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牛津英語教材中的課文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英語情境,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旅館訂退房、銀行存取款、商店購物、邀約朋友、看醫(yī)生、問路等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扮演角色,用英語進行會話。在表演過程中,同學們既當觀眾,又當演員,使每一個同學都能夠體驗到“真實”的交際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還使得學生在充分體驗樂趣的同時,鍛煉和加強了交際能力。比如,教師在講授課文之后,可以讓學生反復聽磁帶進行模仿,并分小組準備道具和排練,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教師還可以允許學生更改臺詞,進一步豐富“劇情”,從而通過同學們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牛津版英語教材中的課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大英語信息量,幫助學生用英語思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任務,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我們的學生除了上課時接觸英語外,沒有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與氛圍,所以,學生整體水平不高,我們應選擇適合學生知識水平的教學內容,采用適合現(xiàn)有教學設備的教學方法,輕松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小組活動是我使用得最多的一種教學形式,因為它符合初中學生好表現(xiàn)的心理,而且能給每個學生練習的機會。同時,小組活動能鼓勵學生互相合作,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做活動時能獲得獨立運用語言的機會,此時他們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參與意識,他們能積極、認真地投人到活動中,使內在的語言潛力得以挖掘與發(fā)展。每當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我穿梭于他們之間,回答學生的提問,不時給學生以鼓勵和幫助,促使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為了及時、準確地得到反饋信息,在小組活動的基礎上,我還讓一些小組上講臺來表演,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學生在表演的同時使用了英語,一種自豪感、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其次我常讓學生仿照書中對話自編對話并上臺表演,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學習要“學以致用”,而英語的學習更是如此。我們要讓學生學了英語后,要會開口說英語。為此,每節(jié)課上課前我都花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他們自編的對話、短劇、小故事、作值日報告等。短劇的劇情可依照上一節(jié)課的課文的情景,也可自己創(chuàng)設情景,但是主要運用已學過的短語和句型。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復習鞏固舊知識,而這種復習又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創(chuàng)新,是語言的活用,從而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自編自演,讓學生在笑聲中復習,鞏固舊知識,避免了讓學生緊張得窒息的提問復習法,而收效卻遠遠超過后者。作值日報告可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些任務要求又不很高,學生沒感覺吃力就完成了,學得輕松愉快。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加強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地互動交流和學習,以便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和水平使他們真正成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張華,鐘啟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