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安吉
摘 要:因傳統(tǒng)的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在學生面前放不下身段,在至高無上的師威面前失去自我,愛是教育的源泉,心中充滿愛,師才能像伯樂的眼光一樣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對自己的學生充滿自信和信心,才能追求最根本的的教育。本文講述了老師如何用一份份愛去播撒孩子的心田,用愛筑起老師和學生們溝通的橋梁,用愛去溫暖學生。
關鍵詞:學生 溫暖 交換 了解 包容 點播
有一次畫畫課上,一名學生畫了一只手,大家紛紛猜測:“這一定是賜給我們食物的上帝的手?!薄笆寝r(nóng)夫,他用這手養(yǎng)出大雞。”……一陣猜測后,老師走到那名學生身旁,彎下腰問他那是誰的手。“那是你的手,老師?!蹦敲麑W生怯怯地說。
原來,那名學生個頭矮小,樣子也不討喜,他為此自卑過,但老師卻從未歧視過他,甚至常常下課時走到他身邊牽牽他的手,無聲的舉動,卻給予學生莫大的力量。這名教師心地善良,舉止溫暖,用他的愛溫暖了孩子,溫暖了整座校園。
心靈是夢想的舞臺,而愛,則為心靈插上了翅膀。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小天使,他們會笑會哭,會有失落、氣餒或悲傷的時候。這是他們需要的成長,不單單要靠他們自己面對,也需要老師們給予他們方向上的指點和心靈上的安慰。那我們該如何將愛融入課堂,把愛教給孩子呢?我想陶行知先生在《愛的教育》中的一席話能給我一些啟發(fā)——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一、校園處處“暖”可尋
如果說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么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記得一次語文公開課,我執(zhí)教的是《媽媽的賬單》這一課,正當我和孩子們沉浸在無私的母愛的深情中,正當孩子們在腦海里浮現(xiàn)一個又一個媽媽愛自己的畫面。突然,一陣陣抽泣聲將我們拉回到了課堂中。那個小男孩,滿眼通紅,衣袖濕了一大塊。顯然孩子之前偷偷哭了很久,實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放聲哭了起來。本以為小男孩內(nèi)心明白了無私的母愛,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動,不曾想到孩子的回答讓整個教室都安靜了。男孩低著頭抹掉鼻下的鼻涕,說:“我……我沒有……媽媽,我不知道……不知道母愛是什么?”
課后,我?guī)Ш⒆觼淼睫k公室,用毛巾擦干孩子的臉上的淚痕,看著他低落的樣子,又從柜子里拿出一個玩偶,告訴他,以后想媽媽了就抱著這個抱枕和它說說話,你的媽媽都會聽見的。孩子點點頭答應。在接下來的日子中,他周圍的孩子總是圍繞著他,逗他開心,陪他玩耍,時間一長,你會發(fā)現(xiàn)再提到媽媽的話題,他似乎不再那么敏感。
教師應該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要堅持一視同仁,將神圣的師愛均勻的灑向每一個學生。享受教師的愛是每個學生的需要,也是每個學生的權利,這是他們得以健康成長的陽光、空氣和水。
二、如何用暖“溫”人心
(1)用暖去交換
孩子每天都在學習新的東西,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因此,孩子們每天不僅在語言、行為上模仿學習;更在思維和作風上受到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有一次學校組則的課外活動。一位男生由于運動太劇烈,沒好好休息,一陣惡心,便不小心吐了出來。當時在場的同學居然都圍了過來,有的遞餐巾紙,有的拿來礦泉水,有的找來風扇,有的跑來報告。我第一時間看到了,覺得非常感動,更是非常震撼。一個個低段班級的孩子們用他們的動闡述了愛的行為和愛的意義。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小善小愛開始,塑造每個學生相互之間愛的傳承,在每個學生心中種下愛的子。
(2)用暖去了解
人在三十歲時,經(jīng)常會感慨二十幾歲時候的青澀和懵懂。二十多歲的時候,會懷念學習生涯的單純和無憂。但十幾歲時,可沒有誰還會去緬懷自己幼年的時光。因為,兒時候的思維方式已經(jīng)與心神一體,成為習慣的一種。老者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決定你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的,不是別的,而是你從小成的習慣。習慣的力量如雨像水,潤物無聲,卻水滴石穿。所以,在小學校園里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3)用暖去包容
在教育中,老師要用愛包容、用愛點播、用愛溫暖學生。包容學生是動之以情,以情感人。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與學生站在同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能夠與學生換位思考,能用學生的心理和認識水平,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里不乏個性缺陷的學生,成績不佳的學生。我班上有一位學生性格非常孤僻,從來不主動與學溝通,每天都心事重,無精打采的樣子,成績也不理想。在我上課時,他連眼神都在刻意回避我,我覺得這個小伙肯定有什么難言之隱。于是我通過他的家長,知道了他的家庭情況,知道他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我意識到我必須感化他,和他溝通,才能讓他接受同學和學校。于是,課上我特意關注他,多提問他。課后及時了解他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多與他聊天,少他學校壓力。慢慢地,我不僅收獲了和他對視的目光,還收獲了他的笑容。他媽媽高興地對我說:“老師,我兒子說自己的學習開始入門了。”是啊,聽到這句話,我也是興奮不已。
(4)用暖去點播
每個班級都有幾個“小調(diào)皮”。記得我班上有個小男生,語文基礎不好,語文成績一直沒有提高。我知道是他語文基礎太弱,平時上課懶散所致。于是,班上自習課是我主動根據(jù)他的學習情況給他布置適合他的特殊作業(yè)。對比較簡單的作業(yè),能讓他端正自己學習的態(tài)度先。讓他也覺得學習在他心中不再是難逾越的障礙,而是一個稍努力就可以超越的起跑線。這樣一來,有了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也變得饒有興趣起來。通過簡單的關懷,讓孩子們重新找到學習的興趣,對于孩子來說肯定是一件溫暖的事情。
因為我們天天面對的學生個性有差異,學習程度有不同,思想更是大相徑庭,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用不同模式做思想教育。因人,因時,因地地改變教育策略。
當教育回歸生命本位,讓學習者的心靈揚起風帆,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愛孩子所愛,樂孩子所樂,想孩子所想;真心、細心、留心、誠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循循善誘,滋潤孩子的心田;心與心的交流,是從珍惜與善待孩子的每一刻開始的。(李路紅)
參考文獻
[1]胡曉風 《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