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軍 劉忠芹
[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職業(yè)教育逐漸被重視起來,且在職業(yè)教育中,對學生的培養(yǎng)在于動手能力培養(yǎng)。植物保護技術作為種植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也是一門注重實踐技能的課程,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因此要對其重視。專業(yè)教師可通過植物保護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深入探討,提升教學質量和課堂效果。
[關 鍵 詞] 中職;植物保護技術;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3-0160-01
植物保護技術是種植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課程之一,由于當前中職生的基礎水平較低,并且學習也較被動,因此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在現階段,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的競爭又多為人才的競爭,中職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掌握過硬的專業(yè)技術,才能在人才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如何改革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結合有關教學理論,總結過去的教學實踐,成為中職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一、教學現狀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對植物保護技術課程的教學,不單要學生掌握理論知識,還要具有數量的實踐操作的能力,能對在生產過程中所出現的作物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一些中職學校對專業(yè)課的實踐能力教學的目標很不明確,只是注重理論知識,忽略實踐操作能力,導致學生只掌握專業(yè)理論沒有實踐能力。還有一些中職學校沒有對實踐教學的目標、實踐能力進一步規(guī)范,導致教學沒有內涵。
(二)教學課程方法落后
目前植物保護技術的教學仍以教師講授、學生聽課為主。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缺少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造成植物保護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落后,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沒有設計與學生互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沒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現場實踐動手操作機會,學生的課程學習被單一的試卷考核方式演變成了簡單的應試教育的過程,這并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給學生的感覺是“在黑板上種田”。
二、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
(一)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要提升植物保護技術課程教學質量,必須有較合理的教學目標,充分了解學生,根據中職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但是植物保護技術課程的實踐性比較強,記憶性、操作性的內容較多,即使文化基礎稍差,對學好該門課程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這又為植物保護課教學奠定了較好的基礎。綜合中職生的特點,再結合中職教育教學的特性,制訂適合本校學生自身發(fā)展的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目前的中職生幾乎是被動學習的,作為中職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的主動學習,才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為學生以后的實踐操作能力打下良好基礎,激發(fā)學生對專業(yè)的求知欲。在開始真正的講課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在教學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xié)調”,為他們制造一些懸念,將學生引入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使學生由此產生矛盾、困惑、驚訝,從而引起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愿望和意向,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實施現場教學
為了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課本當中的內容,增長學生的見識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學??梢越M織學生進行不定期的現場教學,將學生帶到田間地頭觀察識別病蟲,采集病蟲害標本,教師跟隨指導解疑。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如針對海南圣女果潰瘍病的發(fā)病特點,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圣女果會發(fā)生潰瘍病,該用什么措施對此病害進行防治?讓學生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再進行深入的講解,使學生深刻地了解到圣女果潰瘍病的發(fā)生是由于病原細菌侵染圣女果植株而引發(fā)的病害,根據發(fā)病部位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莖潰瘍、葉潰瘍、果潰瘍等。讓學生在現場從理論轉移到實踐,又從實踐回到理論,使學生的理論、技能更牢固。
(四)采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植物保護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該課程涉及的內容比較繁多復雜,使用多媒體教學可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天敵昆蟲的形態(tài)、生物學特性、昆蟲的分類、植物病害的癥狀、病原生物等,這些都會涉及大量的掛圖、標本和實物,尤其是病原生物屬于微生物的范疇,教學效果差。采用多媒體教學后,可以把這些抽象微觀的知識更直觀地體現出來,把書本上靜止的插圖動態(tài)化,使學生能輕松理解。
三、結語
要想植物保護技術課程教學質量和課堂效果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必須從明確的教學目標、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現場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方面探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被動地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拥貙W習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而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孫慧芳.以綜合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中職植物保護課程教學改革芻議[J].河南農業(yè),2016(18):30-32.
[2]賈永紅,張富榮,姚彤,等.高職高專非植保專業(yè)《植物保護技術》教學改革研究[J].南方農業(yè),2014(36):184-185.
[3]陽晟.中職園林技術專業(yè)《園林植物栽培養(yǎng)護》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農技服務,2016(1):189-192.
[4]劉蘇閩,王奎萍,張宏彬.基于現代信息技術下高職《植物保護》課程“三位一體”教學平臺的研究與開發(fā)[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6):86-87.
[5]所美群.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完善植保技術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農業(yè),2015(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