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茂杞
摘要: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產生的一定的態(tài)度和體驗。語言文字是思想和情感的產物,即能交流思想,又能傳達情感。語文教學既有知識的傳授,又有思想的傳承、情感的交流。本文從品析詞句、培養(yǎng)語感、設置情境、以情激情四個方面談閱讀教學中如何誘發(fā)學生的美好情感。
關鍵詞:閱讀;語感;情境
學生美好情感的誘發(fā)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美好情感的誘發(fā)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動力源泉。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包含著作者獨特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和思想方式,呈現(xiàn)出作者鮮明的愛和憎,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情感材料。如果能充分地開發(fā)和利用這些情感因素,適時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就能優(yōu)化閱讀教學,使學生受到課文思想感情的薰陶,從而有效地感受和吸收課文的語言文字。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特別重視學生美好情感的誘發(fā)。
一、品析詞句
同樣的一句話、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著不同的情感。語文教師要駕馭語文藝術,抓住那些情感鮮明的詞語,揭示它們在特殊語言環(huán)境的深層含意,以誘發(fā)學生美好的情感。例如《她是我的朋友》中課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點,較為集中地描寫了阮恒獻血時的表情、動作,反映了阮恒獻血時復雜的心情和情感的起伏變化。教學時,我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反復品析,學生入境動情。當講到醫(yī)生告訴孩子們:“如果不補足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一段話中的四個動詞,通過讀、思、議、比之后,學生品味出了人物當時的心理:阮恒為了救小伙伴,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最后下定決心獻血。講到“獻血時,阮恒為什么不停地哭泣?”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時,我指導學生找出“哭泣、嗚咽、啜泣、抽泣”等描寫阮恒哭的詞語和“他的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中的“閉、咬”等動詞,通過比較、品味,學生進一步悟出了阮恒內心的痛苦在不斷加劇,最后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但他卻極力克制著,他是抱著不惜一死的決心在為自己的小伙伴獻血的。這是一種多可貴的自我犧牲的精神??!此時,有些學生眼里已經噙滿了淚水,他們的感情之弦,在品詞析句中被撥動了,與作者、與故事的主人公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得到美好心靈的熏陶,進而產生舍己助人的美好情感,從而使閱讀達到了最佳的效果。
二、培養(yǎng)語感
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不同的情感,“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怎樣讓學生體驗到作者真正的情感呢?要通過多讀,加深學生的感受,從感受中獲得深刻理解;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體驗作者的情感,把作者的情感讀出來。讀的過程就是把抽象的字、詞、句轉化為形象的語言,進入情感體驗的過程。如教《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時,我這樣指導學生朗讀:在讀“我不敢朝他那兒看……淚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時,聲音略帶顫抖,給人以強忍痛苦含淚敘述之感,把作者內心那種痛苦、悲憤、擔心表現(xiàn)出來了;讀到“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小時才漸漸熄滅”時,語速放慢,突出“才”字,給人以非常難熬的感覺;讀到“這個偉大的戰(zhàn)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有挪動一寸地方,也沒有突出一聲呻吟”時,漸漸放慢速度,把作者被烈士的壯舉所激起的無限敬仰和深切的懷念之情通過朗讀躍出紙外;當孩子們用慷慨激昂的語調高呼完“為邱少云同志報仇”時,已經個個義憤填膺,摩拳擦掌了。語感在情感誘發(fā)中發(fā)揮了作用,讓沒有經歷過戰(zhàn)場洗禮的學生也能體會到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三、設置情境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感情境中產生的,要讓學生身臨其境,才能觸境生情。有些課文年代比較久遠,或者所描述的環(huán)境與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迥異,學生難以體驗到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這是情境的設置顯得尤為必要。在閱讀教學中,設置情境,通過感情朗讀、顯示畫面、扮演角色、動情描繪、播放音樂等把學生帶到與課文相似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比如,大部分學生無法體會《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因為他們生活在我們富裕的社會主義社會,根本沒辦法理解舊社會的黑暗。有位老師在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教師表演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時的情境:在一個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夜晚,(音樂配上教師的動情描述),有一個衣衫單薄,赤著雙腳的小女孩哆哆嗦嗦地坐在墻角,她擦著一根火柴,“?。《嗝礈嘏?,多么明亮的火焰……”,小女孩驚喜地叫起來,趕緊把小手攏在火焰上,“這不是一個大火爐嗎?火燒得多么旺??!讓我把雙腳也暖和一下哎!火爐怎么不見了?”教師這一生動的表演,把無聲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情境,把學生帶到了那個幻想與現(xiàn)實交織的童話世界里,從而激起了學生對小女孩無限的憐憫和同情。
四、以情激情
“要使學生感動,首先要教師感動?!崩蠋煹那楦惺且环N心靈的力量,會感染學生,涌入學生的心頭,扣擊學生的心弦。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盡量用自己從課文中體驗到的美好感情去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和教師一起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如教《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課,當我為學生范讀“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燒”一段時,我設身處地,想到“自己”的戰(zhàn)友即將被火燒死,而且必須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巨大痛苦時,聲音就情不自禁地顫抖起來,淚水也止不住地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的情緒打開了學生的情感之門,許多學生的眼眶潮濕了。此時,一個高大的英雄形象在學生面前逐漸凸現(xiàn),學生在融融的感情氛圍中受到了思想品德的董陶。在與學生溝通情感時,教師要注意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這樣才能使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情動而相隨。對小學生來說,老師的愛表現(xiàn)為對學生的理解、關懷、激勵和期待。只有對小學生尊重、理解,傾注真誠的愛,才能激發(fā)愛師的意向和情感,發(fā)揮其學習的積極性。
語文是學生情感教育的主陣地,對學生美好情感的形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誘發(fā)學生美好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學好語文的動力,幫助學生學好語文。
參考文獻:
[1]陳剛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感體驗探究[J].教育科學.2015(12).
[2]金軍華.閱讀教學“情感體驗”的誤區(qū)和導引策略[J].語文知識.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