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fā)宏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探索和研究,在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中,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現(xiàn)象,突出以學生為本,真正確立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我認為在體育課的教學學習中必須體現(xiàn)出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自信,團體意識、合作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面的能力,才能體現(xiàn)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學習的方法 終身體育 評價方法
體育教學中,學生這一主體地位的確立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大趨勢。如今社會高速發(fā)展,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學生的主體性,所以在教學中應該認識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尤其是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讓其成為學習的主體,可是在教學中怎樣才能確立學生這一主體地位呢?現(xiàn)在的體育教學中,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關注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中心。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在體育教學中的反映主要是:忽視學生的個體體育需求;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忽視學生個體的意愿;忽視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觀。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強調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愛好與專長,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的運動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1]。很好闡述了學生在體育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一、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意識,由學生在主觀上進行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學生自定學習目標選擇練習方法。如在籃球行進中上籃教學,按學生的所水平差異,分小組進行練習,水平較好的可以增加難度,水平中下的以球性練習為主,既尊重學生的意愿,也能積極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是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保證。
合作學習對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相互促進,學會相互理解和關心,增強團體意識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體育課的開展教學中,學生在選擇自己喜愛的合作學習內容,補償自己生理負荷需要。比如進行乒乓球賽、籃球賽等等。所以,學生在體育課程改革中的主體地位,合作學習也是一種體現(xiàn)。
著名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曾經(jīng)說過:“要讓學生自己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和重新發(fā)現(xiàn)真理”。讓.皮亞杰的觀點提示我們,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徑。
因此,在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遵循體育規(guī)律,積極探索、探討各種學習方法。所以,體育課程教學要不斷創(chuàng)新,力求變化,學習的知識內容要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學習需要和愛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探究精神。
二、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起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
教師在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行為習慣是否得到關注。作為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認真貫徹課堂常規(guī),科學安排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得到了應有的尊重,關鍵取決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認識、對師生關系的認識。實際上,這些認識就是教學理念。如果在教師的觀念里,學生的學習過程是第一位的,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那么,這樣的教師就把學生放到了主體的位置。學生在這樣的教師的指教下,會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2]。這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通過自己的激發(fā)、調動、啟發(fā)、點撥、引導,讓學生進入學習情境,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形成運動技能。
三、重視組織教法的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
體育課程改革的特點之一,就是組織教學的靈活性。因此,現(xiàn)在的體育教學使教師和學生從原來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對教師及學生都是創(chuàng)新的機會。體育教師的視野也更加開闊,可以根據(jù)城鄉(xiāng)的差異、季節(jié)差異、場地差異實際情況來安排教材的內容[3]。比如在2017年全國體育觀摩課中,有一節(jié)田徑示范課一改以往枯燥的教學形式,準確地找到了學生的動情點,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較大的練習強度和較長的奔跑距離,學生們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但他們臉上始終洋溢著興奮的神情,穿梭奔跑在校園里。這樣的課程真正體現(xiàn)了組織教學的創(chuàng)新和確立了學生在體育課的主體地位。
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成
除了年齡性別之外,每個學生的體質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實施教學方案時,我們體育教師要針對學生性別的特點,學生的水平差異,制定體育課教學計劃。比如:高中階段,讓學生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比較科學而實用的體育健身方案,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區(qū)別對待和指導,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成。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區(qū)別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成[4]。
五、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運用,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要體現(xiàn)學生在課程改革中的主體地位,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學評價的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之外,還要體現(xiàn)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5]。那么,學生的自許和互評應該從那些方面去評價呢?首先自評,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比如:怎樣去做才收到更好的練習效果等等。其次是相互評價,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如何?他們有那些練習的方法及經(jīng)驗值得自己學習等等。讓學生學會自評和互相評價,就會極大地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練習的決心。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才能體現(xiàn)出學生在課程改革學習中的主體地位[6]。
六、結論
1、學生在課程改革教學中能否成為學習的主體關鍵是教師。在體育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轉換,他們不僅是課程實施的執(zhí)行者,而且是課程改革的開發(fā)者。
2、體育教師要由教學活動的主導者、管理者的角色轉變?yōu)橐M者、促進者和幫助者的角色。
3、課程設計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觀念形式、內容、資源等各方面都要徹底改變。
4、課程教學必須體現(xiàn)“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新理念,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和學習需要,使每一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主體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夏峰.《試論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J].中國學校體育,2004(5).
[2]謝旭峰.《體育課怎樣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J]中小學教育,2014年(3)
[3]季瀏、胡增犖編著.《體育教育展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0).
[4]蘇正南.《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體育與科學》[J]. 科教導刊,2003(6).
[5]宋盡賢、賴天德.《牢牢把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J].中國學校體育,2005(1).
[6]王占林.《體育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J].甘肅教育,2014(12)謝旭鋒《體育課怎樣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J]中小學教育,2014年3月總第1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