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尚杰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課程,是小學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是教學的本質特征。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為了更好的開展高效小學語文課堂,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在原有教學理念上充分研讀教材,不斷創(chuàng)新實踐,精心設計導學案;明確分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流程以學生為主體,來開展高效小學語文課堂,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提升;策略
在當前教育改革進程進一步的推進,就要求我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十分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興趣的培養(yǎng),就需要我么努力開展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淺見。
一、高效語文課堂概述
從現在課程改革的視角而言,高效語文課堂是達到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就是指在授課中以師生間的和諧發(fā)展為核心,通過有限的時間最大程度的提升教學質量。那么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充分的利用有限的上課時間。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講,課堂時間極其珍貴,課堂內容的安排應當讓每個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與之對應的任務,不合理的課堂密度會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因此就需要根據難易程度來科學安排教學內容,使得大多數的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學習中都能有所收獲,充分合理的利用課堂的時間是衡量高效語文課堂最基礎的標準。有機匹配課堂之上各個要素。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實例證明、教學過程、教學模式等從全方面的角度出發(fā)、綜合發(fā)揮其作用,才能使高效課堂有所保障。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要求在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基礎之上優(yōu)化教學理念、把握教材特點,這樣才可以確保小學語文教學的嚴謹性、科學性,進而使得課堂的各個要素互相匹配。統(tǒng)一預設和生成。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師生認知交流的過程,還是師生之間智慧和情感、個性相互影響的過程,因此不僅僅需要展開權威和科學的預設,還需要實時捕捉動態(tài)生成,進而達到預設和生成的統(tǒng)一。
二、開展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1.時刻反思,做好學生的榜樣。
新課改下的教師應該是不斷自我更新和終身學習的人,只有不斷的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才能成功的構建高效課堂。要促進自身的專業(yè)化成長,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多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那么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學習一些教育理論類的書籍,通過讀書和學習加深自身文化底蘊,提高自身修養(yǎng)。一大部分所有的特級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嗜好那就是讀書,他們傳授知識的課堂充滿智慧和靈氣,正是得益于他們長期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其次,積極開展教育研究是自我發(fā)展的良好途徑。面對自己的教學,需要以研究的態(tài)度去探索、去實踐。研究教學策略,研究教學課程,研究試題的針對性和訓練量,更要研究學生,研究他們的學習狀況、心理等。在研究性的教育實踐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獲得嫻熟的教學技能,形成適合自己個性特征的教學風格和模式。再次,要不斷反思。教師只有反思才有感悟,只有反思才有提高,只有反思才有進步。
2.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
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課堂,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教師教學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樣化的,而不會像以前那樣單一。
比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先了解清楚小蝌蚪的長相,以及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過程,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技術,并以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對于小學生而言,不但能夠加強對小蝌蚪的認識,自身的語文學習興趣也會得到有效激發(fā)。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開展“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以《去年的樹》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在了解學生基本性格的基礎上,再對學生進行科學分配的角色。對學生而言,深入角色扮演之中,比如:扮演大樹的學生,則能夠體會到信守承諾的重要性,而扮演小鳥的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往往能夠更深入體會到失去大樹這個朋友的悲傷。
3.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激發(fā)學生興趣。
現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工具在教育領域的發(fā)展和應用,不僅包括學生個人信息技術的運用和發(fā)展,更多的是教師可以運用于的課堂教學中。所以,教師個人的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師對于多媒體教學工具的熟練運用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效率,影響學生課堂語文知識的接收程度和理解程度,影響師生之間關系的發(fā)展和合作。因此,教師要想在小學學生語文知識打基礎的階段,快速樹立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必須要根據小學階段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尋求更加直觀,更加簡便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播放與教學有關的短視頻,以求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課堂體驗,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從而幫助教師順利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可養(yǎng)效率。
例如:在學習課文《胖乎乎的小手》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有關雙手的主題教學視頻,加深學生對于課文學習內容的理解,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文主人公用雙手所干的事情,而不僅僅是關注于雙手本身,同時也能更加理解課文中所寫到的親情,幫助學生完善其人格,塑造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以達到教師課堂所媒體播放段視頻的教學目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下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仔細觀察父母的手和自己受的區(qū)別,體會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鼓勵學生努力學習,辛勤勞動,用雙手創(chuàng)造財富,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
為了開展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需要教師轉變自身教學理念以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的作出相關改進和調整,不斷摸索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以期真正意義上開展高效課堂,提升教學質量,取得理想的語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