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藝
【摘 要】在我國中職舞蹈教學發(fā)展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說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忽視舞蹈技巧教學等。目前很多教師都已經逐漸認識到了舞蹈技能培養(yǎng)的重要性,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舞蹈中舞蹈的表現力才真正能夠體現出舞蹈的核心。本文主要分析了舞蹈表現力的重要性以及舞蹈表現力的影響因素,重點探討了在舞蹈教學中應如何培養(yǎng)學生們的舞蹈表現力。
【關鍵詞】舞蹈教學;舞蹈表現力;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14-0180-02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用語言和文字都無法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這時候應用舞蹈的肢體動作能夠把人們想要表達的感情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表現力對于舞蹈來說是人們抒發(fā)感情的重要媒介,同時也是舞蹈作品靈魂的體現,如果在舞蹈中缺少了表現力,那么觀眾無法通過舞蹈來領會任何情感,因此在舞蹈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表現力非常重要。
一、舞蹈表現力的重要性
(一)舞蹈表現力。舞蹈表現力的客觀理論概述,指的就是舞蹈者通過自己對于舞蹈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應用自己的身體、肢體表現出來的一種方式,通俗來說,舞蹈表現力也算是舞蹈表演的一種手段和技巧,能夠有效地感染觀眾,把舞蹈作品想要表達的精髓體現出來[1]。舞蹈主要是通過舞蹈者的身體為主要媒介,把對于舞蹈作品的感受通過自己的形體動作表達出來,從而跟觀眾產生情感共鳴。舞蹈的表現力要求舞蹈者需要具備較高的舞蹈技巧和情感表達能力,因此舞蹈者需要不斷地提升自身舞蹈技巧,提升自身的舞蹈表現力。
(二)舞蹈表現力重要性。在舞蹈藝術表演過程中,舞蹈表現力并不是單純地跟隨著音樂進行肢體動作活動,在舞蹈中展現出舞蹈表現力,能夠有效給人們的思想帶來沖擊,引起觀眾的注意,讓觀眾在觀看舞蹈過程中能夠思考和領悟,從而產生深刻的印象。好的舞蹈作品不僅具備了肢體的表達技巧,還需要表現出舞蹈人員的內心感受,這樣才能夠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2]。
二、中職舞蹈教學中影響學生舞蹈表現力培養(yǎng)的因素
(一)先天因素。先天條件對于學生的技能學習影響非常重要,我們經常說某個人在某些方面有天賦,這個客觀陳述對于舞蹈教學舞蹈表現力培養(yǎng)來說具有同樣的道理。學生的先天條件是影響學生舞蹈表現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因素。有的學生對于舞蹈的節(jié)奏感把握非常輕松,對于舞蹈教學知識一點就通,因此具備先天的舞蹈表現才能,針對這一部分學生來說,他們在后期學習中體現出來的舞蹈表現力也會更加優(yōu)秀一點。先天條件優(yōu)秀的學生一開始就占據了一定的優(yōu)勢,對于后期的舞蹈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二)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指的是學生們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教育方式、教師教學水平以及學生自身努力水平等因素,這些因素對于學生的舞蹈學習同樣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學生的家庭父母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或者是家庭環(huán)境整體具備的藝術氛圍比較濃厚,那么在舞蹈表現力上該學生就能夠具備較好的舞蹈成績。如果中職學校對于舞蹈教學舞蹈表現力培養(yǎng)非常重視,同時具備的舞蹈教師自身教學水平較高,那么同樣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幫助提升舞蹈教學質量[3]。
三、舞蹈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舞蹈表現力
(一)培養(yǎng)和提升舞蹈表現力的現狀。據調查顯示我國的一部分中職舞蹈專業(yè)學生普遍存在這樣一個通病,那就是學生們自身的技術和技巧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舞蹈作用中并沒有給觀眾帶來享受,在作品中無法體會到想要傳遞的思想和感悟。目前一部分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動作技巧教學,忽視了學生們的舞蹈表現力培養(yǎng),導致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有所欠缺。想要提升學生在舞蹈中的表現力,首先需要豐富學生們的表演知識,提升學生的表演技能。在《舞蹈表演課初探》中描寫到北京舞蹈學院曾經用戲劇表演課來提升舞蹈專業(yè)學生們的舞蹈表現力,但是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顯。
(二)培養(yǎng)和提升舞蹈表現力的引導。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給學生們傳授舞蹈專業(yè)技能的同時,要提升教學語言的形象性和感染性,應用生動和親切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規(guī)范性教學,只有在教學中給學生傳達出鮮明、形象的教學感受,才能夠讓學生對于藝術有更加深刻的感知[4],給舞蹈教學提供感染性元素,能夠有效地在舞蹈作品中加強跟學生的互動交流,讓人們在作品中感受到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起到全面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自己對于舞蹈表現力動作的要求,能夠給學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三)培養(yǎng)和提升舞蹈表現力的開發(fā)。在教學中教師要提升學生的觀察力,觀察力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的高級直覺形態(tài),通過加強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在舞蹈中詮釋出不同性格和年齡的人物形象。學生們需要在生活中針對舞蹈活動加強觀察,并在觀察之后歸納和思考舞蹈者該有的思維形式。學生們要對自己觀察到的東西進行理解和消化,這也就是學生的感受力。不同的學生對于生活產生的感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不能阻礙學生的發(fā)展和想象,要引導學生大膽地對世界和生活開展聯想,他們對于生活的想象力有多大,對于舞蹈藝術的表現興趣就會更加強大[5]。教師要多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們積極主動地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來表現個人想法,一開始一部分中職學生可能對于舞蹈思維力的控制不夠精確,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培訓之后,會不斷提升學生對于舞蹈動作的敏感性,通過不同的動作和狀態(tài)來詮釋出不同性格和不同年齡的人物形象,并且在舞蹈中了解和感悟不同人物的心理變化。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詳細具體地分析舞蹈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想要表現的情感,引導學生學會體會。
(四)培養(yǎng)和提升舞蹈表現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激發(fā)出學生的內心情感,強化學生在舞蹈過程中的表情和肢體表現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悟能力,真正地把自己的舞蹈動作和音樂相結合。內心的情感激發(fā)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能夠通過激發(fā)出學生的內心情感,讓學生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跟自己的思想產生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多給學生準備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欣賞,幫助引導學生學會把握住作品的情感表達[6]。面部表情的控制在舞蹈教學中同樣十分重要,觀眾們能夠通過舞蹈者的表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當作品本身處于靜止的動作狀態(tài)時,那么表情就是唯一能夠給觀眾傳達情感的途徑了,這時候面部表情的控制更加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對于學生的表情控制加強教學,不管是排練還是正式的演出,都要求學生必須要用百分之百的熱情來提升自己的舞蹈表現力。教師要加強專業(yè)教學的潛心研究,加強學生的肢體表現力,強化學生的身體基礎素質鍛煉,從而為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展現對于身體技能的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礎。舞蹈跟音樂是相結合的,存在共同的特點,音樂和舞蹈都存在節(jié)奏,通過應用音樂能夠強化在舞蹈中的節(jié)奏感,離開音樂之后,舞蹈的感染力瞬間減少了一半,難以充分的表達作品情感。因此教師要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有一部分學生天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比較強,有一些則相對比較差,那么教師要從開發(fā)階段入手,開發(fā)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多接觸古典、民族、流行等不同的而音樂元素,在音樂中觀察、感受和想象,從而應用音樂更好地在舞蹈中把自己的情感表現出來。
四、結語
中職學生具備豐富的舞蹈表現力,能夠把自己的情感發(fā)揮到舞蹈藝術中,提升中職學生舞蹈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唐謝英.基于表現力培養(yǎng)的高中舞蹈教學策略探析[J].廣西教育,2016(46):164-165.
[2]莫艷.高校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yǎng)研究[J].大眾文藝,2016(16):228.
[3]迪力阿熱木·艾爾肯.淺析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6(22):144-145.
[4]孫達,李曼.關于高校舞蹈教學中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8):52.
[5]姜文.論高校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的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6(03):26.
[6]賈嵐.如何幫助高校學生塑造舞蹈表現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2):69.